在花旗集团(以下简称“花旗”)和法国兴业银行争夺广东发展银行(下称“广发行”)股权进入胶着状态时,广发行400亿元不良资产处置也进入了最后的阶段。
    此前曾有媒体透露,广发行的不良资产处置权最后将交于广东粤财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财信托”)。 然而一位参与这笔不良资产处置的人士透露,此事一直悬而未决。截至3月15日,广东省政府仍旧没有确定最后接盘者,粤财信托是广东省政府的后备选择。“不到最后一刻都不知道是谁接盘。目前只能说粤财信托是最有可能的。”
    业内人士称,无论这笔不良资产的接盘者是粤财信托还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都只是过渡性安排。而最后可能仍由外资接手,目前,花旗和瑞士银行(以下简称“瑞银”)都已积极接触。 不良资产迷雾
    知情人士透露,3月6日,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了又一轮广发行不良资产处置内部竞拍,长城资产管理公司获得了领先谈判权。但时过一周,业内就传出长城出价不能让广东省政府满意的消息,粤财信托仍然可能成为最先接手的买家。
    相关人士透露,目前买家对广发行不良资产的出价在0.28元~0.30元间,这意味着每出售1元不良资产,广东省政府将承担0.70元~0.72元损失。以此推算,广发行总计400亿元不良资产中,接盘者需要拿出大约112亿~120亿元资金。
    但相关人士认为,这个价格仍然偏高,原因在于广发行不良资产的信息透明度不高。尽管广东省政府对于广发行的不良资产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尽职调查,但调查报道并没公布,即使对参与竞标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也只公布了部分信息。况且,对于规模如此巨大的不良资产包,三周调查时间给出的结论,显然并不具有充分说服力。
    一直以来,广发行不良资产的剥离,均以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果为参照。根据广发行年报,2003年广发行不良贷款高达357亿元,而毕马威审计之后的不良资产有可能更高。此前,外资提出入股广发行之后,其不良贷款比例要降低到5%(约100亿元),按照2003年年报,广发行需要剥离出至少257亿元不良资产。
    有参与评估的人士表示,由于广发不良资产大部分都有抵押物,所以资产质量还算不错。“但其不良资产的规模不确定,资产不明晰,所以定价比较困难。” 为外资做嫁衣裳?
    业内人士称,最后接盘者无论是粤财信托,还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本质上并没有区别,都只是一个过渡安排。“两者都只是批发商的角色,以后会再分拆拍卖处置。”
    2002年8月,经中国人民银行审核批准重新登记后,粤财信托成为广东省省级唯一保留的信托投资公司,其注册资本为5.655亿元,其中外汇资本1600万美元,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其98.14%的股份,后者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企业。
    安华理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潘卫思分析,如果是粤财信托接手,由于其为广东省政府的下属机构,而广发行的很多不良贷款是由当时广东省政府行政行为形成,因此其后回收不良资产过程中,可以提供比较好的后续服务。而如果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夺标,优势则是比较有经验。
    但无论怎样,“最后都只能是外资接盘。”有关人士表示,接盘需要120亿元的资金,外资才较具备这种资金实力。知情人士透露,即使粤财信托接手,也有可能和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处置,在资金上则需要外资介入,共同构建合作平台。之所以在第一阶段的拍卖不面向外资,“是因为担心对广发行的重组带来不利影响。”
    而根据有关人士透露,广发行这个规模仅次于四大行的银行不良资产包,几乎所有涉足不良资产的外资都有兴趣,“其中以花旗和瑞银最为积极。”
    有关人士认为,花旗如能获得这一部分不良资产的处置,对于其控制重组后的风险将有促进作用。“参与不良资产处置,将可能使花旗更了解广发行不良资产信息。”
    在竞标谈判过程中,除了报价,还涉及“保障条款问题”:竞标方担心未来暴露出更多不良贷款,所以提出政府要承诺在未来数年内进行保证和补偿。据称,此为报价之外的一个重要砝码,广东省政府和外资竞标者在此问题谈判多次。而此前披露的信息为,广东省政府对新进入投资者的保障补偿上限,从投资总额的50%提高到了60%,补偿期限为一年。这意味着,倘若在投资者进入后一年内,广发行暴露出在审计范围(以及双方认定的范围)以外不良资产的话,按照目前的最高出价(花旗报价241亿元)计算,广东省政府最多可能赔偿投资者144.6亿元(241亿元×60%)。
    但广发行人士称,此番不良资产的处置结果,并不足于左右竞标结果。后者最终仍需取决于央行和银监会等部门共同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