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2日早上10点,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一起走进位于钓鱼台国宾馆的“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会场时,照相机快门的“咔嚓咔嚓”声与以往大有不同。因为混杂在专业摄影师和摄影记者中的,有大量与会的俄罗斯企业家。 他们纷纷举起手臂,用手机为两国元首拍照。如果仔细看去,可以发现其中闪烁着几个熟悉的中国品牌。
这些随行的俄罗斯企业家,让普京总统今天变成了头号“推销员”。他不仅向中国推介俄企业,还希望中国企业能够多关注俄政府所推出的“经济特区”。
随后,普京话题一转,谈到了他认为中俄经济关系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俄罗斯对华以原料出口为主。2005年,俄罗斯对华出口的机电产品下降了50%,而与此同时,中国对俄罗斯的机电产品出口却大幅增加。”
中国“俄罗斯年”开幕第二天,在“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这一号称年内两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活动上,俄罗斯渴望摆脱单纯原料出口国的想法表达得尤为迫切。两国政府首脑皆宣布,将优先改善解决两国间的贸易、投资结构问题。
“世界工厂”和最大原料供应地
“进入21世纪以来,中俄都发生了巨变。中国成了最大的世界工厂,而俄罗斯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原材料出口国。”俄罗斯战略研究中心基金会主席德米特里耶夫说。
作为世界经济的两架火车头,中俄近年来的经济合作原本是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从1999年双边贸易额止跌回升后,拉出了一条完美的上升弧线,七年中年均增幅为31.1%,尤其是2005年达到291亿美元,增幅37.1%,在中国前十位贸易伙伴中,其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三项指标均位列第一。
但是俄罗斯方面却日益忧心忡忡。
“俄罗斯对中国出口越来越偏重原料,这一情况对双边贸易稳定构成潜在威胁。”普京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石油、木材、石油产品、鱼类和海产品、钾肥、铁矿石等6类商品占俄罗斯出口额的大约2/3,而这些商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市场行情。一旦国际市场价格降低,双边贸易额就会受到消极影响。”
活跃于中俄之间的“倒爷”,用中国的轻工产品,换回俄罗斯的木材和钢铁,曾经在上个世纪成为中国普罗大众对于中俄贸易最直观的印象。十几年之后,中国和俄罗斯政府不得不承认,双方的贸易结构仍然停留在那一时期。
2005年中国对俄出口产品中,服装、鞋类、纺织品、家电及消费类电子占到64%;而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及成品油、原木、钢材、有色金属、矿砂和纸浆则占到总进口额的70%。
另一个事实是,虽然中国和俄罗斯是两个紧邻的地区大国,用普京的话来讲,“两国经贸关系可以决定亚太经济发展,”但是两国之间的交通网却乏善可陈。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俄罗斯的铁路、公路网络主要面向欧洲,而中国的交通网则指向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这在俄罗斯,被认为是两国经贸往来一个明显的限制因素。
这一切都令俄罗斯对双方贸易前景的期望并未如中方般乐观。中国官员普遍认为,中俄两国在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800亿美元的目标“可以实现”时,德米特里耶夫坦言,由于传统贸易增长空间有限,如果双方政府不努力改善贸易结构、推动双方的投资合作,经过几年的恢复性增长后,双边贸易增速会下降,以致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俄罗斯寻找突破口
“俄罗斯外经贸部给我们出的题可多了,40多个呢。”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笑着对本报记者说。
由于今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因此俄罗斯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了大量希望交流的议题。于广洲说,今年仅经贸领域,中俄双方的论坛、展会等活动就达40多个,涉及能源、投资、通信、农业、金融、信息、运输、地方间合作等领域。很明显,俄罗斯希望能在这些领域发力,以扩大出口和吸引中国投资。
于广洲透露,中方为改善双边贸易结构的思路是,“第一,扩大俄罗斯机电产品对华出口;第二,扩大双方贸易规模;第三,深化能源、资源合作;第四,加大轻工、高科技等行业的合作。”
目前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机电产品主要是通信设备、消费类电子和家用电器,而俄罗斯对华出口的机电产品集中在航天航空、船舶等重工业领域。
尽管俄罗斯对于机电产品出口的下降反应强烈,但是据一位商务部官员透露,“俄的机电出口其实并没有出现太大问题。虽然从数据上来看,机电产品占中国进口俄产品的比重,从2001年的28.8%下降到2005年的2.2%。但事实是,此前俄罗斯赢得了中国多个大型项目的合同,因此迎来一个出口高峰,但随着这些项目纷纷结束,出口额自然就下来了。”他表示,中国政府不会通过政府采购等手段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的意见则是,将在此后加大俄罗斯机电产品在中国的推介,并且组织机电企业赴俄采购团,另一方面,也引导机电企业到俄罗斯去投资,希望以此来弥补中方部分顺差。
由于在日用品方面相对于中国同行处于竞争劣势,俄罗斯将突破点更多地放到了高科技产品和重工业上。俄罗斯多位官员和专家指出,目前中国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而俄罗斯也在加大对于西伯利亚的开发,双方企业有充分的合作空间。此外,俄罗斯也希望在自己擅长的大型项目建设方面重新发力。
能源合作率先起步
为了寻求和中国经贸结构的改善,俄罗斯与中国能源结成了多重良缘。
3月21日下午,在胡锦涛和普京的见证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分别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三个合作文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俄罗斯和中国之间将修建两条从西伯利亚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在中国、俄罗斯成立合资企业深化石油合作的基本原则协议》——两家公司通过合资公司的形式各自进入以前未开放领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会谈纪要》——中国支线开始投资论证。
这令中石油颇为兴奋。此前,由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考虑,中俄能源合作已经有一段时间停滞不前:原油管道项目多次出现波折,天然气项目扑朔迷离,俄罗斯政府对于中国企业参与其油气资源上游开发也存在戒备心理。
在3月22日下午俄罗斯大使馆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特别解释了石油政策,他表示不排除两国公司在俄罗斯合作开采油气田的可能,这一直是中国政府和石油公司所要求的。由于俄罗斯今年将实施新的《矿产资源法》,规定外国法人不能成为俄罗斯矿产资源的使用者,这曾引起了中国方面的一些忧虑。
拉夫罗夫对此澄清说,这一消息并不准确,该法并不禁止外国法人参与俄罗斯矿产资源的开采,而只是确定一系列的战略性资源领域并对其开采加以限制。“这些领域屈指可数,对于两国合作开采没有实质性障碍。”
除了政策解冻,俄罗斯企业对于中国市场的渴望,令他们最终选择了回到谈判桌上,但是这次,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买进卖出关系。
“互设合资企业的想法是俄罗斯石油公司首先提出的。”中石油副总经理周吉平向本报记者透露,“他们希望可以进入中国炼焦、成品油流通等领域,而中国也一直希望可以进入俄罗斯石油勘探等上游环节,但是这次的文件只是一个原则性意见,我们接下来将进入具体的谈判阶段。”
而俄罗斯石油公司的考虑,远不止合资企业这么简单。“我们还在和中石化商量共同开发和在远东地区销售萨哈林一号项目的天然气。”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波格丹奇科夫说,“另外,我们的股票准备上市,我们相信中国企业会有兴趣成为我们的股东。”
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毫不掩饰自己对于中国市场的兴趣。“我们希望可以在近期进入中国的天然气销售市场。另外我们在天然气加工等化工业方面,与中国也有巨大合作潜力。还有,我们希望可以在向亚洲销售天然气和在中国开发市场方面,与中国企业合作。”
互有大单进账
除了石油之外,中俄在一些各具优势的基础设施行业,也都互相创造着机会。俄罗斯铁路公司董事长亚库宁介绍说,对于中国投资俄罗斯铁路的大吨位货物运输领域,俄方现在没有任何政策限制。而铁路的升级改造,是俄向华输出石油的必备前提。
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在本次论坛中颇有体现。俄中双边企业家理事会俄方主席季托夫介绍,此次俄方企业与中国建工集团签订了总金额达8000万美元的协议。他说,俄罗斯每年的建筑量是4000万平方米,而对建筑行业的中国劳动力支付的价格达3400万美元。
季托夫认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是两国一个很好的方向,并举莫斯科的国际摩天大厦、中建在远东的一系列基建和“波罗的海明珠”等项目为例。
季托夫还赞赏道,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对俄投资达到120亿美元的目标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步骤”。他说,目前中国在俄最大的投资项目是圣彼得堡的“波罗的海明珠”项目。以后可以加强的领域是天然气化工、肥料、木材以及小规模技术型产品的投资。
但季托夫又指出,金融力量不足会成为遏制两国经济交流的一个难题。他建议联合建立俄中开发银行,向合作企业进行贷款担保,使俄罗斯企业也有机会利用中国的银行资源。他的这个呼吁在普京此行中得到了回应,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和车臣共和国达成了投资开发领域的三方协议。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主席德米特利耶夫表示,这个金融合作将主要集中于为俄对外的高科技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便利条件,这将有助于改变双方目前经济交流以原材料为主的现状。
不过,俄方这次得到的最值得开香槟酒的“大收获”还是核能领域。接近俄代表团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俄罗斯原子能机构主任基里年柯将会前往苏州连云港参观中俄合作建立的田湾核电站。基里年柯在访问前曾对“俄通-塔斯社”表示,俄方希望参与未来15年中国计划修建的所有27座核电站。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