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深圳不仅要实现生产总值9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2万美元左右的目标,在万元GDP能耗和万元GDP水耗方面也将严格控制,分别比2005年下降10%和20%,万元GDP建设用地也将下降40%以上。 这意味着,今后深圳在实现宏观经济增长的同时,在生态环境、创新能力、社会和谐等方面也将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其中,社会和谐方面制订了7项约束性指标和两项非强制性的预期性指标。
在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昨日发布的《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草案)中,深圳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并首次制订了“十一五”规划调控指标体系,在宏观效益的基础上,将生态环境、创新能力、社会和谐等指标纳入整个调控指标体系中。
万元GDP建设用地要降40%
在昨天“十一五”规划(草案)发布之后,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市发改局局长陈彪。陈局长告诉记者,此前国家发改委部署“十一五”规划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深圳据此制定了这个调控指标体系。去年,深圳首次推出41项绿色经济考核指标体系,分为“宏观效益”、“生态环境”、“创新动力”三大方面,“十一五”规划中的调控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有所调整,增加了“社会和谐”一大类别。
在调控指标体系的每一个类别中,均详细制订了五年调控目标。在“宏观效益”方面,指标体系明确在2010年万元GDP能耗、万元GDP水耗分别比20 05年下降10%和20%,万元GDP建设用地比2005年下降40%以上,五年新增土地供应量控制在45平方公里左右,河流水质达标提高到60%,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
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3.6%
该调控指标体系还纳入了“创新能力”与“社会和谐”,明确到2010年,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比重达3.6%,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达到65%,大专以上受教育人口比重达到1500人/万人。
在“社会和谐”方面,明确“十一五”期间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到2010年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5%,劳务工医疗保险覆盖率达80%;5年内,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45%,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下降6%。
约束性指标有明确时间表
陈彪表示,与去年首推的41项绿色经济考核指标体系相比,“十一五”规划中的这个调控指标体系更加细化,更加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人口等要素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坚持以人为本以及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陈彪表示,这也可以看成是对深圳所倡导的循环经济的量化。
记者注意到,这个指标体系中所列出的调控目标都有“预期性目标”和“约束性目标”之分,陈彪解释说,所谓“预期性”即代表预期希望能达到的目标,不具有强制性:“约束性”即代表对社会的承诺,将严格按照指标体系中所设定的目标,具体细化到年度贯彻执行。陈局长表示,与其他各个地区和城市相比,深圳所制订的指标应该是比较严格,约束性也更高。
记者手记
发展循环经济要“舍得”
记者从“十一五”规划(草案)中看到,有关循环经济的内容被放在所有具体规划中最靠前的位置,成为“十一五”期间的“第一重点”。“强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凸显了政府的决心;41项具体的量化指标,反映了政府的能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主动请缨”,建议国家把深圳列为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在昨天的全体会议上,深圳市市长许宗衡说,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在具体举措上,今后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的产业在深圳将受到“严格控制”,严重耗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将被“坚决淘汰”。深圳还将争创全国太阳能试点城市,通过政府采购、招投标,路灯、景观照明将有望换上太阳能灯具。深圳市政府还将实施“绿色行政,绿色采购”,带头使用可回收可再生办公用品。建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
在地方立法上,深圳目前已制定出全省第一部《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在这个总纲性条例的基础上,市人大将制订一系列配套条例,为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完善的法制环境。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在广东团小组讨论发言时指出,发展循环经济,要“戒除急功近利思想,舍得投入、舍得时间、舍得声誉”。
深圳论坛上有网友评论:“三个‘舍得’,最核心的是舍得声誉,说白了就是舍得暂时的表面的政绩。‘舍得’之后,GDP的增幅可能要受影响,地方发展的亮点可能一下子展示不出来,政绩可能不会那么突出。”
正如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邱玫对记者所说的,深圳发展GDP恐怕要牺牲一点GDP增长的速度,但是这确保了深圳的可持续发展。深圳的经济发展理念,正从过去的“越快越好”转变为“又快又好”。
民生亮点
教育
“十一五”规划
深圳大学争取2010年进入全国高校综合排名100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争取进入全国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筹建1—2所高水平大学,鼓励社会投资举办民办高校。
“十一五”期间,市基础教育投资需求预计125亿元,其中市政府投资需求约70亿元,新增幼儿园216所,新增初中和小学学位18万个,高中学位5万个,并争取尽快实行初、高中分离办学。
政府工作报告
加快宝安、龙岗两区基础教育的规划布局;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规范发展民办教育。
医疗
“十一五”规划
投资需求预计113亿元,其中市政府投资需求约70亿元,争取将万人医生数和万人病床数分别提高35%;推行“大病进医院,小病到社区”的医疗体系,5年新增400个社区康复中心,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5 %以上。
政府工作报告
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市疾控中心、第三人民医院和滨海医院等一批重大医疗卫生设施年内开工,加快市眼科医院、康宁医院、药品检验所、市中医院住院大楼等项目的建设进度,新建一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加快劳务工医疗网点建设,提高基层医院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和覆盖范围;协助办好世界牙科联盟年会。
就业
“十一五”规划
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逐步向进城务工人员开放公共就业服务;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保方面,探索建立劳务工医疗保险制度和少儿住院医疗保险制度。
政府工作报告
落实户籍居民按比例就业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援助,建立完善“零就业家庭”灭零工作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与经济发展相联系的工资增长机制,确保劳动者享受到发展成果。
住房
政府工作报告
认真落实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的转地政策,积极解决特区内外转地中的遗留问题,抓紧做好转地后的土地管理工作;科学调控房地产土地供应,加快处置闲置用地,促使存量土地有序进入房地产市场;完善房地产信息系统建设,推进房地产市场信息的公开透明,打击恶意炒作;增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供应。
交通
“十一五”规划
全市新增和更新公共汽车8000辆;特区内规划落实各类公交场站73个,总数达到128个;特区外规划控制公交场站140公顷,到2010年公交分担率达60%;公交平均出行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乘客平均候车时间不超过5分钟。
铁路方面,京广深客运专线广深段、杭福深客运专线厦深段以及龙华铁路新客站、平湖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已列入规划。珠三角城际间还将建设连接广州、香港的广深客运专线以及广州—深圳城际轨道。
公路方面,深港西部通道和东部通道、连接东莞及广州的沿江高速公路、连接惠州博深高速公路的盐排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的建成,将使深圳、惠州、东莞之间形成“一小时生活圈”。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