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消息 全球最大的贸易采购公司之一称,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去年受到严重侵蚀。
驻扎在香港的利丰集团经营着每年价值71亿美元的贸易业务,该公司称由于中国去年时常发生“严重通缩”,使得中美及中欧供应链环节重新出现了价格上涨的现象。
利丰集团董事总经理冯国纶称,中国商品价格曾经所向无敌,为欧美客商所乐于接受,但这个价格现在平均上涨了2%至3%。他认为其原因在于劳动成本以“两位数”增长、人民币升值以及包括石油在内的能源成本上升。
“中国所有的成本都在上升,”冯国纶说,“该国不再是亚洲地区成本最低的国家……与世界其他地方相比,中国的产品价格涨幅更高。”印度、孟加拉和柬埔寨的纺织及服装行业,成为中国价格不断上涨的受益者。人们曾预计,在2005年1月纺织品配额取消以后,这些国家的纺织、服装行业的订单将被中国夺走。
然而,由于去年下半年欧盟和美国对特定的中国纺织品出口实行一系列“保护性措施”,防止本国进口大激增,加之中国成本压力日益上升,上述国家得以幸免。
冯国纶表示:“(这些保护性措施)阻碍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
利丰集团旗下贸易子公司总裁布鲁斯·罗克威兹负责四大洲的采购业务,他说:“孟加拉国工厂接到的订单大大超过生产能力———正如中国过去那样。”
通胀压力扩展至利丰集团采购的所有产品目录,遍及从时尚服饰和家居用品,从运动用品到旅游产品。
过去,利丰集团90%的耐用消费品(即非服装产品)均购自中国,但是现在,它已将25%的耐用消费品业务转移至南亚及东南亚等成本更低的地区。该公司采购的商品70%进入美国市场销售,还有20%流入欧洲。
(本报记者 郭觐)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