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高宁相信,一个整体的企业才是一个大企业。许多分割的小单元、小公司组成的企业,资产再大也称不上真正的大企业
    3月17日,国资委对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合并中谷粮油集团公
司(以下简称中谷)的最后批复,终于落定。
    国资委的官方网站上,两家企业合并的消息赫然在目:中谷并入中粮的重组事宜已经国务院批准,中谷粮油集团公司将成为中粮集团全资子公司。由此,中粮集团资产规模将增加100多亿,达到约700亿元。
    做大主业
    中国最大的粮油流通企业就此诞生。
    正式合并后的第一次双方讨论会议,发生在中谷的会议室里。本周一(3月19日)的整个上午,中粮董事长宁高宁,总经理刘福春,中谷总经理张建辉,还有中粮其他高层都坐在了这里。
    对于坐在主席位置的宁高宁来说,在他来中粮后,其“并购、并购、还是并购;整合、整合、依旧是整合”的企业战略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宁高宁相信,一个整体的企业才是一个大企业。许多分割的小单元、小公司组成的企业,资产再大也称不上真正的大企业。
    他用IBM的案例来印证他的大企业战略。很多年前,IBM遭遇经营困难,将原因归结于产业链过于分散,下属企业过多,公司曾研究过是否应该把公司分拆成几个不同的公司。但IBM最终不但没有分拆公司,反而在这几年大力推出“ON DEMAND BUSINESS”,主旨就是想让IBM真正实现一体化,随时在各个业务层面上共同为客户服务。
    中粮,宁高宁的一个新战场,他受命而来,埋头研究,希望挖掘出这家国有粮食集团的潜力。
    具体而言,扩大规模、再造一个网络、并保证有限度的相关多元化、增强主业实力,仍是宁高宁要做的事情。
    国资推手
    宁高宁提到这次两家企业合并的不易,记忆犹新。
    2005年1月,国资委确认并公布首批49家中央企业主业,明确要求中央企业应集中力量做好主业,李融荣甚至放出狠话——“央企进不了前三名就重组”,这意味着央企开始了一系列大规模整合。5家中央企业开始重组,由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81家调整为178家。
    在这场变革中,同属国资委管理的央企——中粮和中谷,启动合并并非偶然。
    “从去年上半年,我多次和张总(张建辉)非正式地提到国资委的想法,一直到去年差不多10月份,国资委才有了比较明确的意见。”宁高宁回忆说。
    从构思到最后实现合并的9个月时间中,宁高宁坦言过程的曲折,合并得以实现依靠相关部门两家企业的共同努力,也是包括国务院、国资委大力协同和支持的结果。“
    到2005年年底,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才公开表示,中谷粮油和中粮集团两家公司的主业有很多重合,有必要重组,而且重组的效果也会很好。
    按照宁高宁对国资委主导的这次重组意图的具体理解,“国资委确定这个事情,就是为了促进中国粮食市场的流通模式的建立,真正建立新型的中国粮食市场上粮食流通,提高各种食品,研发、营销的整体性。这两个公司重组可以带来中国这个产业的进步。”
    “网”罗天下
    对于这次重组的具体规划,宁高宁提到的更多的还是他对于企业物流和市场网络建设的期待。
    中粮和中谷都具备较为完善的产业链,“目前我们这个企业里,还没有真正实现价值链的循环。”宁高宁认为。
    在宁高宁看来,最为关键的是掌握整个粮食流通的整体价值链,“任何价值链里面不具备真正的竞争力的,或者是价值链里面组合不合理的公司,最终一定会出问题。”
    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与兼并过后,欧美国家以仓储为基础、工业为支柱、贸易为龙头、物流为延伸的大型粮食跨国公司和粮食企业集团,已成为当代粮食现代物流的主要代表。我国的粮油行业如果还分散作战,将很容易被跨国巨头侵占中国市场。比如ADM、邦基(Bunge)、嘉吉(Cargill)、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等国际四大粮食集团等。
    具体而言,中粮虽然承担了我国95%以上的粮食进出口贸易业务,但由于国内粮食内、外贸的旧体制,中粮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一直难以实现,在国内缺少粮食专用码头、仓储等基础设施,导致中粮集团的粮食物流体系严重滞后。
    而中谷在国内有珠江、长江、黄河流域和东北、内蒙古、京津塘地区五大重点经营区域,存在购销网络、仓储运输、粮油加工和科技开发四大运营体系,营销网络覆盖全国。
    这正好与中粮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互补。
    细分而言,宁高宁的感觉很乐观,比如小麦的内销怎么搞,这是中谷做的事情;但将来可能要和中粮结合。中谷的玉米加工比较强,出口比较弱,这就需要中粮的出口渠道。
    中谷释压
    中谷粮油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张建辉,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由于个人的健康原因,需要退出中粮的接管工作,修养一段时间。
    接替他的是从中粮物流部调任过来的栗明,这位时任中粮集团总裁助理的新中谷掌舵人,似乎和中谷有着不小的渊源。连他自己也多次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今年52岁的他,种过6年的地,在粮食国家管理机关工作了18年,从商业部、内贸部、国家粮食储备局和粮食局,转了一圈,随后,栗明从公务员变成国企干部。之后5年,他来到中粮,今天又到中谷。栗明对粮食这个行业的熟悉程度,并不亚于张建辉。
    这或许也是宁高宁放心将两家企业一大摊子的事情交给他的缘故。而他的到来,也让许多中谷人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一直以来,由于中谷的一些部门来自于行政机构改制,下属的分支机构规模并不大,想要做大规模,做成中国粮食内贸企业的旗舰,就需要掌握更多的粮源。
    中谷的高管曾提出,除了低成本的扩张以外,要在产区选择十个商品粮基地大县,收购当地县级粮食公司。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直接控制网络。但过去苦于没有资金。”他说。
    换言之,中谷的资金基本源于银行贷款,但是由于其净资产规模有限,加上中谷的负债率85%左右,所以并不能从银行贷到足够的钱。
    而中粮的入主,将对缓解中谷的资金压力,大有好处。截至2004年底,中粮集团总资产598亿元,净资产152亿元。旗下有中粮国际(在香港上市)、深宝恒A、新疆屯河三家上市公司。对于宁高宁这样一个资本高手来说,未来要将中粮各种优质业务打包上市融资,也非难事。
    链接
    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最大的进出口公司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食品生产企业。旗下拥有拥有2家境内上市公司(深宝恒和ST屯河(行情,论坛))和1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粮国际),截至2004年底总资产高达598亿元。
    目前,中粮集团主要业务包括农产品贸易、食品加工、地产开发、酒店经营和金融服务,形成了以粮油食品加工业为主体,兼顾相关行业的发展格局。旗下设6大业务公司。
    中谷集团是1994年由原粮食部、商业部、内贸部等部门的国有粮油经营实体改制而来,以粮油经营为主业,业务范围涉及国内外贸易、粮油食品和饲料加工、仓储运输、设备工程、期货资本市场;从事房地产开发等经营。中谷粮油集团公司拥有21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及海外机构,总资产超过100亿元,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国有粮油流通企业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