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给予了高度重视,尤其在投资、装备、检测技术等方面,制定了详尽的计划。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再次联合出手,对我国环保产业进行摸底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环保产业市场空间加大,企业将迎来新的机遇。
环保政策出新规
“最近,国家统计局等八部委联合组织了环保产业调查,调查显示,环保产业对市场的需求极为迫切。”日前,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副司长胥树凡在“第四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技术交流会上首次透露。
调查显示,“十一五”期间环保产业年增长率预计为10%-15%,市场需求总规模约270亿-300亿元。“国家环保总局正在制定环境监测条例,今年有望出台。这是我国30多年的环保历程上,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制定政策规范环境监测行为。”胥树凡透露,这一条例将由国务院发布。按照新条例的要求,环境监测服务将进一步规范,没有监测能力、手段的监测单位要完善检测手段,并相应制度化。毫无疑问,这个条例的发布将拉动国内环境仪器市场。
去年吉林吉化爆炸引发的特大污染至今让人深记。如果100吨苯流入松花江后,相关部门能够及时监测、有效拦截,苯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或许会降得更低。但当时没有快速监测仪器供人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也被提到了“十一五”建设中。按照要求,城市污水处理应达到70%左右,现在处理率仅为30%-40%。国家明文要求,新建污水处理厂必须安装在线监测系统。一些污染重的行业,如电力、水泥、煤炭、化工等也要求逐步安装在线监测系统。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39号文”,要求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金环工程”,实现数字环保。胥树凡指出,“‘金环工程’将使现有的环保技术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上,满足对环境污染控制的需要。以此为依据,国家还将投入相当的资金建立省、市、县环境监测网络的系统分析方案”。
“与此同时,国家还在制定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相关标准。生产在线监测系统的厂家必须符合标准的要求。在标准中,对环境在线监测系统产品的耐久性、试用性都将提出一些特殊要求。我们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通过仪器质检中心对仪器进行质量检测,符合要求才能进入系统”。
另据了解,政府有关的环境信息将实行公开化,建立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报告制度,省市各级政府要把水、大气、噪声等信息定期公开,甚至大企业也要定期公开信息。这些信息的收集,不可避免地将应用各种仪器设备。
市场化解冻“冰封”局面
环保产业市场分为技术市场、服务市场和资本市场。这三个市场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技术市场为现实生活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手段、技术装备;服务市场是在技术、产品包括仪器仪表等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的;资本市场是提供资金支持的。这三个市场显然缺一不可。
在我国,一直以来,环境监测仪器与政府政策密切相关,有人把它称为政策调控的市场。但显然,这只是环保产业中可能受益的一部分。
胥树凡指出:“以前,政府部门往往更多关注技术消费、相关的仪器仪表产品等,对于服务市场的政策倾斜相对欠缺;把环境治理和保护视作政府行为,没有当作市场服务行为。而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经济化靠市场,环境化靠政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健全,很多领域都走向市场。胥树凡认为,环境治理服务、环境监测服务必将成为市场行为。
在充分发挥市场功能的条件下,企业将有施展的空间。他表示,市场对技术和产品的需求将使企业获得大好机遇。在技术市场,需求集中在环境治理的技术和设备上,包括大气、水和固体废物分拣回收的技术设备,噪声防治的技术设备等。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循环经济,为我国的经济体制转型提供了新模式。它的核心就是构建产业链,使生产中形成的废物充分利用,甚至包括生活消费中丧失使用功能的废物,这也带动了废旧资源再生技术和设备发展。
此外,在资本市场方面,环保产业将打开“冰封”的局面。胥树凡透露,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投资“一统天下”,在资本市场建设方面很弱小。最近,国务院在《建立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见》里提出,培育多样化的投资市场,打破政府的垄断。“无论是政府、私人还是国内、国外的资本,都可以进入环保市场”。
自主创新仍面临困境
“‘我污染不一定我治理’,可以请专业化的公司来提供治理服务,这在国际上被称为环境服务贸易。按照水污染治理的原则,城市里的每个家庭都应该预备一个污水处理器,生活用水经过处理才可排放到环境当中。但我们大可不必这样。”针对未来环保的发展,胥树凡设想:“通过建立污水处理厂,提供社会化的服务,污水处理费用由每一个家庭承担,把治理责任转化为经济责任。”
按照他的设想,在此基础上将形成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服务、环境监测服务、环境影响评价服务三类服务形态。在环境监测服务中,需要专门的监测设备公司。与污染治理服务相比,环境监测服务实质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目前我国大众还没有认识到,环境监测是一种服务行为。政府对企业的监测也可以变为社会行为,现在在我国环境监测才‘刚刚发育’”。
设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直到目前,我国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服务商只有十几家,与社会需求是“滴水与旱情”的关系。国家环保总局在对2004年环保市场的调查中发现,市场上的环保产品在各项指标中的比重依然较小,“自主创新的产品尤其少”;不同的环保产品差距也十分明显。排在前面的产品依然是水治理设备、大气治理设备、固体废物治理设备等,而环保监测仪器设备种类繁多,年销售额仅40亿元,利润4.5亿元。
胥树凡评价我国环保产品时指出,目前国内环保技术设备门类齐全,技术水平有一定提高,但关键的技术、设备和材料还有待突破,很多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同时,设备系统的集成有待加强,企业在系统化、配套化方面不足,在部分领域尚不能满足需求。例如在垃圾焚烧过程中,塑料之类的含氯垃圾不能完全燃烧,极易生成二恶英,二恶英是强致癌物质。“我国只有几个单位具有检测二恶英的能力,设备都是进口的”。
一位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企业总工程师的话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希望自主创新,生产出一流产品,但是这个市场毕竟是几亿元的小市场,庞大的研发投资是否会得到理想回报?谁也不敢打保票。”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李壮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