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收购华夏基金”事件终于尘埃落定。中信证券昨日发布监事会公告,同意公司收购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40.725%的股权。收购完成后,中信证券将成为华夏基金的第一大股东。
    业内人士分析,在收购华夏基金的基础上,中信证券极有可能将其控股的中信基金与华夏基金合并,从而组建国内最大的基金航母。
    经过系列重组,中信证券的整体实力进入急速扩张阶段,清晰的信号显示中国金融市场即将进入“寡头时代”。
    业界预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证券业将告别过去“散、小、乱”的券商格局,使市场资源向少数实力强大的金融控股集团集中,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实力和管理素质都较高的大券商、大投行具备成为金融寡头的潜质。中国资本市场的格局将迎来新局面,并在崭新的平台上与外资机构进行公平竞争。
    一口吞并华夏基金业内震惊
    获悉中信证券收购华夏基金的消息后,基金研究专家胡立峰表示:“现在不好说这个事件对业内的影响,我们还需要观察;假如将来中信基金和华夏基金合并,如果它的资产规模超过了南方基金,它就是中国最大的基金了。”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底,中信基金的基金净资产值为102.11亿元,管理规模市场占比为2.18%,在所有49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5位。如果中信基金与华夏基金合并,那么它们的市场份额占有率可达10.74%,整体排名可以上升到继南方基金之后的第2位。值得关注的是,两者合并之后,由于股票基金在其整体规模中比例最重,其创造利润的能力将超过目前的南方基金。
    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的老总预期,整合以后的中信华夏基金公司将成为行业内强大的竞争对手,“挺可怕的,中信作为一个大平台,其吸收资源的能力很强,其以后会在公司内部进行资源整合,留给其他公司发展的空间就更小了。”众多业内人士认同在以后的发展中,基金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资源会越来越多地向少数公司集中,那些仍旧在“单打独斗”的公司将明显处于劣势。“如委托资产管理业务出台以后,中信证券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整合所有的资源,也许中信证券只管销售,将委托理财交给基金公司管理。”一位专家猜测。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作为第一起基金公司间的并购案例,华夏基金与中信基金的合并在今后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障碍。如两个基金公司一旦合并,旗下的基金都面临着改变基金管理人的问题等,而根据相关要求,这种情况是要求召开基金持有人大会商议解决的。
    中信证券的并购野心由来已久
    从收购万通证券到收购金通证券,再到重组华夏证券,中信证券一直在给资本市场带来“震动”,而且“震动”来得相当频繁。在公布增资中信香港、筹建中信麦格理资产管理公司两个月后,中信证券昨日又“吃掉了”华夏基金。中信证券的扩张版图还会延伸到多远?中信证券觊觎华夏基金由来已久。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基金公司之一,也是基金行业中最具实力的公司之一。截至2005年底,其基金净资产值为401.66亿元,基金市场规模占有率为8.56%,在49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3。其年管理费收入超过3亿元,是货真价实的优质资产。
    面对这样一块“肥肉”,此前也曾有机构对其股权动过收购念头,但终因各种原因未成功。此次,华夏基金的大股东——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什么“松口”呢?据知情人士介绍,中信证券重组历史包袱较重的华夏证券解决了北京市政府的大难题,因此,北京市政府曾承诺对中信证券的业务发展给予支持。此次,中信证券得以以较低价格受让北京国资委的股权,据称是相关一篮子协议中的一部分。有了解内情的业内人士风趣地说“这有点像买几斤骨头搭上一块好肉。”金融专家分析认为,此次交易得以顺利完成,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北京市政府对金融产业的发展思路有了重大的转变——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即北京市政府想把整个金融产业做大,而不仅是把市属金融产业做大,因此正在有计划实行市属金融机构国有股权的战略性退出。据中信证券一位高管表示,在战略布局上,中信证券需要一个规模更大、实力更强的基金公司从事资产管理业务。同时中信证券高层也表示,其不断收购扩张正是为了让中信证券从卖方到买方的每一块业务都成为最强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