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从事行业与公司研究工作的证券分析师来说,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给出所覆盖公司在未来若干年的盈利预测。由于公司外部或者内部因素发生变化,分析师可以及时改变其盈利预测,而对外公布的盈利预测数据也成为非财报公布时期投资者了解公司基本面变化的重要参考指标,因此得到学者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学术界对分析师盈利预测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是因为它为研究资本市场行为特征的学者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切入点。例如,市场会在所有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基础上,形成对该公司未来业绩的一致预期(consensus expectation)。而当实际业绩被公布时,其与分析师一致预期的差额,即预测偏差,就代表了投资者收到的关于公司基本面的新消息。不同市场对此新消息的反应既会表现出一些共性的特征,同时又会有一些差异。
    在资产管理行业中,盈利预测信息也得到了广泛关注。一些业内人士甚至将分析师盈利预测调整因子加入到定量投资模型中,成为组合构建的重要工具,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许多学者就针对盈利预测调整对股价的影响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发现股票价格在分析师调整盈利预测的当期会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市场在盈利预测调整公告的当期并没有完全反映调整信息,而是有一定滞后性,使投资者利用盈利预测调整信息获取超额收益成为可能。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逐步成熟以及投资理念的转变,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因此业绩预测对股价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大。但是由于市场上缺乏相关盈利预测数据库产品,无法系统性地对盈利预测调整与股价之间的关系作出检验,因此,截止到目前,针对中国A股市场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吴东辉和薛祖云(2005)利用国泰君安分析师对重点公司2001年中报与年报的盈利预测,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利用公开的盈利预测数据制定套头交易策略在A股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并且这部分收益并不能被风险因子所解释。
    本文首先采用事件研究方法针对“盈利意外”(earnings surprise)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市场在实际业绩公告以前已经开始对“盈利意外”做出反应。同时,市场对于负面“盈利意外”的反应出现得较晚,且主要体现在业绩公告日当天;而对于正面的“盈利意外”,市场从业绩公告日前较长一段时期就开始有所反应。
    其次,本文利用分析师盈利预测调整信息构建了一个套利组合,发现在A股市场,股票价格并没有反映全部盈利预测信息,投资者可以利用分析师盈利预测数据来构建套利组合,从而获取稳定的超额收益。
    本文的意义在于:在A股市场研究中,本文较早地利用完整的盈利预测库对投资者相关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市场对于负面“盈利意外”的反应要晚于对正面的“盈利意外”的反应;发现在A股市场,股票价格并没有反映全部盈利预测信息,投资者可以利用分析师盈利预测数据来构建套利组合,从而获取稳定的超额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