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服装业也在面临“内忧外困”,中国加入WTO,让服装业在家门口就体验到外资咄咄逼人的攻势;在外,中国服装(行情,论坛)业又面临欧美等国家的政策限制,多面
    夹击之下,中国服装(行情,论坛)业必须夹缝中求生存。 此次,由中国服装(行情,论坛)协会主办,《第一财经日报》独家财经媒体协办的“中国服装(行情,论坛)论坛”以“创新”为主题,其意深远。
    本报记者 王子 傅桦 北京报道
    已在服装行业浸淫了近20年的中国服装(行情,论坛)协会副秘书长王茁,此前曾任《中国服饰报》副总编,多年的悉心体察,使其谈论起中国的服装企业来,可谓如数家珍。21日,在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召开前夕,王茁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采访。
    面对中国服装(行情,论坛)企业虽大不强的现状,王茁表示,他比较倾向于中国的服装企业走美国式的发展道路,因为这样成长速度会比较快。
    品牌塑造“软件”差距大
    《第一财经日报》:你认为中国的服装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优、劣势如何?
    王茁:中国的服装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生产水平没有差距,所有的服装产品,中国都可以制造,中国在服装生产硬件方面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且整个服装的产业链条非常完备,包括各种纤维和各种服装面料,中国都可以生产。但是在品牌塑造和品牌管理的“软件”上的差距最大,中国目前的服装业还面临着品牌创新和品牌提升的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服装(行情,论坛)品牌的创新,已经提出了10年的时间,但目前还没有国际著名品牌,原因何在?
    王茁:中国许多服装品牌今年都在举行十周年庆祝。实际上,我们是在十年内,走过了国外品牌二三十年内走过的路。不能苛求中国服装(行情,论坛)企业再过两年就把人家100年才树立起来的服装品牌之路走完,何况这些国外企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第一财经日报》:你对中国服装(行情,论坛)企业的品牌建设有何建议?
    王茁:改革开放之初,是产品之间的竞争;上世纪90年代是品牌的竞争;现在则是以品牌为统领的综合实力的竞争。
    品牌提升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浅层的消费者认可的问题,品牌的提升有赖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企业“内功”的支持。今天的消费者变化太快了,有的企业一年推出12季的产品,每个月都有新产品去适应市场,就是看这家企业的生产管理、流通管理能否跟上。如何在最短时间内送到消费者手中,这都需要管理的创新和细化。
    走美国式的全球化道路
    《第一财经日报》:你认为中国服装(行情,论坛)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应该如何走?
    王茁:可以有很多种国际化的选择。走纯高端产品的道路是国际化,欧洲的服装企业是这种类型的代表,在全世界的机场免税店都可以看到这些品牌。但是,高端产品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塑造和培育,我们也可以花100年的时间来培育国际品牌,但时间太长了。
    另外还可以采取海外收购的方式来缩短国际化的路程。我们甚至可以只做加工,但要以高价格来做,由于其他国家的劳动力等也比较便宜,这条路很难走得长久。
    我们还可以考虑走美国服装企业的发展之路,即在全球设厂,生产中档产品,全球销售,占领全球市场。中国现在的安踏、美特斯邦威在国内已经和班尼璐、佐丹奴差不多了,下一步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全球设厂、全球生产?我比较倾向于中国企业走美国式的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销售的道路,因为这样的扩张速度会比较快。走欧洲的奢侈品道路,需要很长时间的培育。
    《第一财经日报》:北京去年也提出了打造时尚之都的具体规划,你如何看待?
    王茁:我非常赞成北京打造时尚之都的想法。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从经济发展的角度,高科技IT方面已有中关村(行情,论坛)。北京的发展不可能靠重工业,必须考虑无烟工业,而发展轻纺服装工业,既发展了经济,又解决了就业问题。服装企业还可以把河北、山东等作为加工的腹地,把北京作为总部来塑造品牌和进行推广。目前北京已经有了一批品牌,比如白领的总部在北京,生产基地在江苏,伊文和爱慕也是类似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