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新时代》)
提示:那片他开垦的土地,已经没有有那么肥沃了,原来住过的房子都变成了平地。只有他们当时栽的两排白杨树还在那里,默默的守候。但是,王梓木知道,他收获的东西,已经倾注在了自己的血液里,永远都在流淌
插语:路上还是两个人,运到山里的时候就只剩他一个了。蜜蜂“不饶人的嘴”把他的同伴蜇跑了。在那两年中,王梓木被蜜蜂蜇了无数次
早上天不亮,几个人干完活儿往回走,眼睛都睁不开,好像随时都能睡着。走着走着,王梓木突然发现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地,只能隐约看到远处有几点灯光。顺着灯光,他走了很远很远,终于到了个小村子,迷迷糊糊的走进了一个小院子,对主人说是“迷了路”,躺在人家的火炕上就睡了一整天。
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梓木对《中国新时代》记者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脸上有一种无法言表的情绪。
黑龙江省柳河五七干校,对王梓木来说,是一个难以忘怀的地方,——那也是第一个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而设立的地方。身为政府干部的父亲曾在那里下放劳动,1969年,他又作为知青踏上了奔赴干校的征程,就是在这里,王梓木开始了对自身性格的塑造。
那里,是名符其实的“北大荒”,置身于荒山野岭之中的知青们,不畏辛劳的挥洒着他们的汗水。王梓木也同样开始了他的“劳动改造”,种地、种菜、养猪、打井、盖房子,最后那年还当过护林队队长。
当地的气温很低,好像能把人的鼻子冻掉,来自城市的王梓木常常冻得牙齿打颤。夜里拖谷的时候冷得受不了,就把稻子烧了取暖,可就是这样,还是“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冷得直想往火里钻。
那片肥沃的黑土地,又像是大自然的馈赠。在知青们的劳作下,短短两三年,北大荒就变成了北大仓。王梓木收获的不仅仅是沉甸甸的麦穗,还有在开垦这片荒原时被激发出的强烈的创新和勇于迎接一切挑战的开拓精神。
“香甜满人间”的背后
五七干校所在的那座山里,有很多椴树。
王梓木所在的多种经营连,什么都有,惟独还有一项能够做的事情没做,就是养蜜蜂。渴求新鲜,敢于迎难而上的王梓木,抱着极大的兴趣自愿报了名。
当时,他和另一个五七干部一起到了黑龙江省延寿乡,买了四十箱蜜蜂回来。路途遥远,两个人只能一箱一箱的把蜜蜂扛出来,走过蜿蜒的山间小路,再运到马车上,转到汽车上、火车上,一直运到五七院校的山里。
路上还是两个人,运到山里的时候就只剩他一个了。蜜蜂“不饶人的嘴”把他的同伴蜇跑了。在那两年中,王梓木被蜜蜂蜇了无数次,起初,脸上挨了一针,半个脸肿得像馒头似的,好在山里见不到别人,不碍观瞻。
最惊险的一次是,他抱着一箱蜜蜂打算在山坡上给它挪个地方,不小心一脚踩滑,人仰箱翻,惹怒了成千上万只蜜蜂,顿时手臂上,两腿上,都是蜜蜂,混身疼痛难忍。幸好他脸上戴了面罩,咬着牙,忍着剧痛爬到自己盖的小土房里面。在蜜蜂的钢针下度过了一段痛苦的时期,总算过了“疼”这一关。
随着技术的熟练,他挨蜇的次数越来越少。
独自养蜂,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可以读很多书,但是也很孤独,夜晚经常听到狼嚎和猫头鹰叫,偶尔还有熊瞎子光顾蜂场,绊倒一两个蜂箱。有一天夜里下着大雨,王梓木一个人点着油灯在山里的小屋里,突然有个人敲门。他心里很紧张,不知怎么回事,又不能不开门。开门一看,门外是一个壮年男子,因为雨太大,实在走不了了,路过这里借住一晚。不知道陌生人的来头,他心里警惕着,一夜里不敢睡觉。两个人就躺在那块自己修的小炕上,一夜也没说话。
几年的养蜂经历,让王梓木感触很多。2005年,华泰特地将公司的LOGO换成了蜜蜂标志。他认为,蜜蜂精神适合保险公司的特征,团结协作,积累奉献。蜜蜂酿蜜,是为了积累。在没有花开的冬天可以过冬,这与保险的本质是非常相似的,“香甜满人间”,这也是华泰努力的方向。
“时代的弄潮儿”
每一项工作的转换,王梓木都抱着极大的新鲜感,积极的去迎接。
后来,他离开了蜂场,调到了营部,又去了校部马列教研室当教员。1975年,王梓木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吉林大学读经济,毕业以后回到了黑龙江省委党校教政治经济学。在那里,他给省里的高级干部们讲过课,这也锻炼了他的思维和口才。
讲课有思想,分析问题深刻,在当时也算小有名气,甚至他的妻子——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也曾偷偷跑去听他讲课。但是,王梓木觉得自己的知识学历不够,又考取了中央党校第一届研究生,毕业以后,很多领导希望他留校做教员。
到底要不要做教员呢?知青时代,培养了他敢于尝试新鲜事务的性格,虽然很适合做教员,如果做下去也会非常成功,但是,在研究生毕业时的留言簿上,王梓木却写了“时代的弄潮儿”这句话,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开。
毕业后,他被分到了全国人大研究室从事立法研究。但是做研究毕竟是理论性的东西,他希望离改革和经济建设更近一点儿。于是,在1991年,王梓木又调到了朱镕基担任主任的国家经贸委,在那里工作了四五年的时间。
我到底还能干什么?还能干好什么?王梓木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在不断的问自己。在政府工作了几年后,他又萌生了筹建华泰财产保险公司的想法。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把王梓木叫去了,让他汇报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要弃官经商呢,年纪轻轻的,放着好好的政府(工作)不干,去搞国有企业,拿着那么多企业的钱,你不怕把它搞丢了?不要等出了问题想起找我来!”王梓木至今对这段话记忆深刻。然而,面对着询问与关切,他也把自己的理由一一道来:中国的保险业发展很不够,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也需要有人来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出一条可行的道路来。
这就是他的誓言。而华泰今天的成就也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06年是华泰成立十周年。十年来,王梓木一直充满了新鲜感,企业每年都有不断的挑战。在以往的工作中,他总是在为别人服务;而作为企业的创始人,企业与他是一体的,企业的发展每一年都在面临着不同的挑战,面对客户、员工和股东,他身上肩负着巨大的责任,这使他保持着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和创新精神。每一步的尝试,都是他无悔的选择。
对于公司,王梓木有自己的理解,他历来不赞成将拼搏作为企业精神,他认为那是体育竞技甚至是战争中的口号,应该做智慧型的企业,善于发现市场、发挥优势、创造价值。
今年新年,他给每个公司高层推荐了《蓝海战略》,就是不断的从突破传统的血腥竞争所形成的“红海”里面摆脱出来,开发竞争不激烈的“蓝海”,在竞争方面走到前面。拓展新的非竞争性的市场空间,新产品、新技术、低成本,真正被客户所需要,这也是对公司创新精神的一个考验。
全能体育健将
喜欢运动的王梓木,从小就横渡松花江,跑步365天风雨无阻,这甚至成为当时哈尔滨一景,图片社还把他的照片登在画报上。
他认为,体育运动其实也是一种意志的锻炼。足球、标枪、游泳、滑雪、十米跳台、乒乓球、网球、高尔夫球……俨然一个全能体育健将的他,近几年更是常常参加国内外的滑雪比赛,尝试帆船、动力船。
运动中,王梓木显示出来的气魄和胆量让他更加自信,而运动对于企业家来说也是学习的过程。王梓木坦言自己做企业时谨慎大于冒险,而在运动中冒险大于谨慎。运动带给他的启示就是敢于尝试,勇于拼搏。做企业更多的时候需要谨慎,使每一步走得扎实。
20年后,王梓木与当年的知青战友一起回到柳河,上山寻觅他曾经生活过和不知梦到过多少次的地方。当地的农民一眼就认出当年这群挥洒汗水的知青们。每个人叫什么,当时有什么事,农民们都记得清清楚楚。
是啊,知青们是来自外界的强大力量,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过去一直过着种地,盖房,养家活口这样波澜不惊的平静生活;知青的到来,成了他们记忆最丰富、印象最深刻的事了。
那片他开垦的土地,已经没有有那么肥沃了,原来住过的房子都变成了平地。只有他们当时栽的两排白杨树还在那里,默默的守候。
但是,王梓木知道,他收获的东西,已经倾注在了自己的血液里,永远都在流淌。 (责任编辑:丁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