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的成立还没有时间表,但即将到来的金融衍生品交易还是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在交易所何处落户的答案揭晓后,哪个品种最先上市就成为了又一个悬念。在昨日的“2006金融衍生品论坛”上,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常清认为,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股指期货最有可能拔得头筹。专家同时指出,虽然现阶段发展金融衍生品交易刻不容缓,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金融衍生品是把双刃剑,需要我们谨慎应对。
股指期货有望率先推出
在谈到我国金融衍生品品种上市的顺序时,常清表示,以市场化程度为指标的话,股指期货将是最有条件率先推出的金融期货,随后可能是汇率期货,最后才可能是利率期货。
“国务院已经明确要求年内完成股改,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股指期货的起航已经没有障碍了。”常清说到。在他看来,在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以及做空机制建立等背景下,由于股指期货的研究和报审不像国债期货、外汇期货等涉及其他权力部门,而纯属证监会的内部事务,其上市的不确定性远小于其他金融期货品种。在证监会的亲自推动下,准备工作已经十分充分,因此,股指期货肯定将夺得未来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开锣交易时的第一单。
事实上,证监会一直希望早日推出股指期货,去年证监会官员在多个场合提及股指期货,但只苦于时机未成熟。
今年1月初,在第10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尚福林明确表示先解决股权分置,再推股指期货。而2月初,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对将作为股指期货标的的新指数CSI100进行了方案论证和评估,该指数经征询市场意见和模拟运行后,将于近期适当时间发布,有望成为我国第一个股指期货标的指数。
“由于我国的汇率改革走在了利率改革的前面,因此,以市场化程度而论的话,股指期货之后应该是汇率期货,之后才是利率期货。”常清说到。
发展金融衍生品刻不容缓
当前,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交易规模仍保持着强劲增长势头。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的统计,2004年全球期货、期权成交量为88.7亿张合约,其中金融期货、期权成交量的比例超过九成。据中国银行国家金融研究专家王元龙介绍,目前国际上金融衍生品场外交易总额达到150万亿美元,交易所交易总额达到25万亿美元。
而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交易品种还都是商品期货。由于国内缺乏丰富的金融衍生品种,有些企业不得不购买国外的产品。继中航油、中储棉和国储铜等分别在燃油、棉花和铜等国际期货商品市场巨亏风波之后,中盛粮油又成为第一个在国际大豆市场上的摔跤者。这些案例都映射出国内缺乏锁定风险的期货品种。
在利率和汇率逐步市场化的金融改革大潮中,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已经变得非常紧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表示,“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金融风险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可以说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金融体系面临巨大的挑战,”成思危认为,这个挑战主要表现在金融体系的效率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上,“我们在运用金融工具特别是避险工具上缺乏经验,这直接造成了我国在国际上金融竞争力的薄弱。”
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更是迫切地提出,“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值超过3万亿元,市场的系统波动性也相对较大,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保险基金、证券公司、QDII等机构投资者迫切需要股权类衍生产品进行资产管理。”
金融衍生品是把双刃剑
引入金融衍生品交易并不意味着上了“保险”,王元龙指出,金融衍生品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帮助银行控制风险,减少损失;但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导致价格波动剧烈,加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导致金融机构出现大的亏损甚至倒闭。
我国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327”国债期货风波就是一个典型例证。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1995年2月2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市场出现异常,327品种成交金额占去期市成交额近80%。对此,上交所发布紧急通知称,当日16比20以后的国债期货327品种的交易存在严重蓄意违规行为,故该部分成交不纳入计算当日结算价、成交量和持仓量的范围。此后不久,政府停止了国债期货交易。
王元龙认为,金融衍生品发挥正面效应和功能需要两个条件:宏观方面,需要一个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微观方面,需要金融机构建立一套内控机制。
“如果运用得好,金融衍生品可以作为控制利率风险的有效工具。”王元龙指出,利率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对企业、银行、公司、投资者都将构成极大的风险,一些新的金融工具如利率期货、利率互换、利率期权及远期利率协议等对防范或降低利率风险产生积极的作用。
名词解释
股指期货:全称为“股票指数期货”,是以股价指数为依据的期货,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股价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协议。
金融期货:指以金融工具或金融产品作为标的物的期货交易方式。主要品种有利率期货、外汇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
外汇期货:指以汇率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用来规避汇率风险。
利率期货:指以债券类证券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它可以回避利率波动所引起的证券价格变动的风险。(来源:京报网)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