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发布审计整改公告
核心提示:审计署昨日发布《200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结果公报》,这是2006年的第1号审计公报,也是审计公报制度建立以来发布的第一个审计整改情况公报,表明今后的审计监督将更加关注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努力给公众一个负责、满意的答复。 通过审计,促使有关被审计单位上缴财政各项资金11.83亿元,追回和归还各类被挤占挪用的资金41.64亿元,按规定拨付使用滞留、闲置的资金117.62亿元。另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建议完善各项制度规定472项,审计署向有关主管部门和纪检监察、司法机关移送各类案件线索114起,213人受到处分,76人被依法逮捕、起诉或判刑。
问题 看病贵的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
国家审计署今天发布公告,公布了10家医院2003年度财务收支及药品购销情况审计结果。通过审计和审计调查,发现医院的一些做法加重了患者负担,民众看病贵的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造成这一现象原因是:一是有的医药生产企业虚报成本,造成一些药价虚高;二是医药流通环节层层加价,牟取暴利;三是有些医院在采购中收取各类折扣、回扣,直接或间接加重了患者负担;四是有些医院违规收费,增加了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整改情况:10家医院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高度重视,有的医院在审计过程中即着手进行整改。审计决定下达后,各医院对违规收费等问题及时作出了上缴财政、归还原资金渠道,调整账务等处理;涉及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已对责任人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处分。整改落实率已达到95%以上。
问题 高校乱收费现象仍存在
18所部属高校2003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显示,高校在财务收支和收费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需要加以纠正和改进的问题,违规和不规范收费仍然存在。
(一)违规和不规范收费共计8.68亿元;(二)部分高校大规模进行基本建设,造成债务负担沉重;(三)部分高校财务及校办产业管理较为薄弱。一是收支反映不实。二是有些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不规范。
整改情况:18所高校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非常重视。对违规和不规范收费问题,已在积极整改,有些高校取消了违规收费项目,有的高校已将超标准收取的费用退还学生;对债务问题,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要求,制定了还款计划,建立了贷款责任和风险控制制度;对收支反映不实问题,已全部纠正;对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不规范问题,有关高校成立了专门小组,逐项进行清理,目前已有2所高校全部清理完毕,按规定完成了相关课题的结账工作,其他高校也正在加紧清理之中。
问题 逾15亿水污染防治资金被挪用买车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资金审计结果显示,违规使用23.68亿元水污染防治资金,其中15.66亿元被挤占挪用于其他工程、办企业、出借或建房买车等,影响了项目建设。
一是项目建设总体进展比较缓慢,影响效益的发挥;二是部分已建成项目运行效益不高;三是违规使用23.68亿元水污染防治资金,其中15.66亿元被挤占挪用于其他工程、办企业、出借或建房买车等,影响了项目建设。
整改情况:审计结果得到了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审计查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改。截至2005年10月,审计要求纠正的23.68亿元违规资金,已有19.79亿元得到整改,占83%,其它3.89亿元也已制定整改措施。
问题 水利项目查出滞留资金35亿多元
部分水利建设资金和水利项目审计结果显示,这次审计查出滞留资金35亿多元,其他违规金额近14亿元,共占审计资金总额的7%。
(一)三分之一的项目未按期建成,少数项目存在质量缺陷;(二)35.85亿元水利建设资金被滞留,12.64亿元被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三)违规征地28.7万亩,拖欠工程款及农民征地补偿款8.59亿元。
整改情况:关于三分之一的项目未按期建成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12月底,已建成29个项目;另有45个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上述项目占109个逾期未建成项目的68%。其余项目也正在积极筹措资金,抓紧建设。
关于21个项目存在质量缺陷的问题。水利部和有关地方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隐患,有的已完成整改。
关于部分水利建设资金被滞留、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9月底,14.55亿元被滞留资金已按照项目建设需要拨付到项目建设单位,占被滞留资金的41%。
关于25个项目违规征地28.7万亩的问题,已有2个项目补办了征地手续,其余项目正在补办手续。
问题
1.工行违规剥离不良资产
2.虚假操作,南海130亩土地低价处置
3.四资产管理公司不合理处置272亿不良资产
华融、长城、东方、信达资产管理公司1999至2003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显示,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违规和不规范不合理处置不良资产272.15亿元。
(一)收购违规剥离的不良资产169.18亿元。
有的银行利用剥离之机,将以前年度经营损失转嫁给资产管理公司。如中国工商银行于2000年6月要求广东省分行等发放3.28亿元贷款,用于置换其银城、银海、万利、北疆等4家投资基金形成的损失,然后将贷款本息作为不良资产剥离给华融公司广州、沈阳和哈尔滨办事处。还有的银行将隐藏严重违规经营问题和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的不良贷款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以此逃避责任追究。如剥离不良资产环节发生的问题,主要责任在国有商业银行,但资产管理公司也负有收购审查把关不严的责任。
(二)违规和不规范不合理处置不良资产272.15亿元。
一些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违反程序、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的现象,致使部分资产被低价处置,造成国有资产不同程度的流失。主要表现在:一是评估、拍卖环节管理不严,走过场,有的甚至虚假操作,故意低价处置。如2001年12月,信达公司长沙办事处在处置位于广东省南海市的130亩土地资产时,先收取南海裕东龙有限公司的价款,然后才进行评估、发布处置公告和举行拍卖会,而南海裕东龙有限公司是唯一的竞拍人。该土地基准价为每亩34万元,拍卖评估价为每亩11.63万元,而实际成交价每亩仅5万元。南海裕东龙有限公司购买上述土地后,为取得抵押贷款重新委托评估,评估价为6523万元,是拍卖评估价的4倍多、拍卖成交价的10倍多。二是一些资产管理公司借处置不良资产之机,为本单位或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违规问题金额26.56亿元。
整改情况:审计后,4家公司高度重视,上述违法违规问题基本上已得到纠正和处理,调整了有关账目,并缴纳了罚款;对191名责任人员给予免职、记过、警告等行政处分。 (责任编辑:田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