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广西水果生产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继续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水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一、"十五"时期水果生产亮点多
    (一)生产能力提高,总量保持在全国的先进行列。"十五"期间,广西紧紧围绕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题,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思路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并逐步建立了一批无公害高质量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推动水果生产的快速发展,水果已成为广西种植业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产品。2005年,水果产值达98.7亿元,比2000年增加35.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其产值"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0.6%,比"九五"时期高出5个百分点。水果产量达571.6万吨,居全国第五。2004年,荔枝、龙眼、芒果产量居全国第二,柑桔类170万吨,居第五,特色水果开始走向规模化生产,并在全国崭露头角。2005年全区人均水果产量116.5公斤,比2000年提高40.5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果园面积扩大,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面对东盟国家热带水果的挑战,各地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突出广西南亚热带水果的主导地位,市场竞争力有所提高。"十五"时期,全区果园面积不断增加。2005年果园面积865.2千公顷,比2000年增加80.2千公顷,增长10.2%。从2005年果园面积变化情况看,增加最多的是柑桔橙园,比2004年增加7千公顷,增长5.2%;其次是香蕉园增加2.6千公顷,增长5.1%;梨园增加2.4千公顷,增长17.2%;桃园增加2.3千公顷,增长17.7%;葡萄园增加1.1千公顷,增长12.1%;热带水果中的荔枝园、龙眼园、芒果园面积略有减少。
    (三)产量持续增长,特色水果增产明显。2005年水果产量571.6万吨,比2000年增加211.5万吨,增长58.7%,"十五"时期年均增长9.7%,比"九五"时期提高7.5个百分点。分品种看,荔枝、龙眼、柿子增幅明显。2005年龙眼产量38.2万吨,比2000年增加22.5万吨,"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9.5%;荔枝产量33.4万吨,比2000年增加18.8万吨,"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8.1%;柿子产量44.1万吨,比2000年增加24.1万吨,"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6.0%。梨、芒果、柑橙、沙田柚生产发展较快,2005年梨产量12.1万吨,芒果产量18.6万吨,柑橙产量155.1万吨,沙田柚产量22.4万吨,"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4.7%、14.5%、12%和9.9%。香蕉稳定增产,2005年香蕉产量117.4万吨,"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1%。此外,葡萄、桃、大青枣等优新良种水果生产也呈上升趋势。广西的水果生产逐步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四)生产布局逐步向优势产区和主产区集中,质量有所提高。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和调整,广西逐步在桂北形成柑橘生产优势区域,2005年柑橘面积为88.9千公顷,产量达105.9万吨,柑橘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区的63%和68.3%。在桂南、桂东和西江流域形成了荔枝、龙眼主产区,2005年荔枝园面积为203.9千公顷,产量达28.9万吨,荔枝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区的91.9%和86.3%;龙眼园面积111.4千公顷,产量达24.4万吨,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区的64.4%和64%,。在右江河谷地区形成芒果产业带,2005年芒果园面积为18.1千公顷,产量达8.5万吨,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区的53.6%和45.7%。其他水果的发展也呈现向适宜区集中的趋势。"十五"期间,优势产区和主产区的柑橘、荔枝、龙眼和芒果产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1.2%、18.4%、18.1%和9.6%。"十五"期间,各地普遍实施"优果工程",推广水果套袋无公害栽培等先进技术,改造和淘汰老、劣果园,水果优良比例扩大,品种更新步伐加快。2005年水果良种覆盖率和优质果品率分别达到85.3%和50.3%,分别比2000年提高29和25.3个百分点。
    (五)培植名特优水果生产基地,树立品牌产品。"十五"时期围绕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对水果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进行重点扶持,涌现了一批品牌果品。 "十五"期间,广西共有14个水果产品 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34个水果产品获"广西优质产品"称号;恭城县成为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县,平乐县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基地县。已形成灵山香荔、桂味荔枝、香山鸡嘴荔、田阳香芒、阳朔金桔等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产品,其中一些凭借品牌优势走向了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广西水果在全国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二、当前水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高质量精品水果不够,品种结构仍需调整。目前,广西香蕉、柑桔、荔枝等大宗水果树种单一,各地结构类同性强,名、优、稀、新品种明显不足。如柑橙以柑桔为主,甜橙、脐橙比重偏低,龙眼、荔枝大路货多,像桂味、香荔等精品少。水果中熟品种偏多,早晚熟品种少,鲜果集中上市,供大于求而滞销,导致"卖果难"现象发生。
    二是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低。广西水果生产大多由农户分散经营,分散的农户无力承担生产市场风险,也无法引入高投入的保鲜设备,水果加工企业数量少,生产规模小,竞争能力较弱、带动能力有限。
    三是水果市场信息缺乏,销售效益不好的情况突出。由于对水果销售信息的了解十分有限,对水果销售的效益以及销售的途径、方式、流向和流量等不能及时掌握,果农缺乏市场供求及其变化信息,难以取得更好的销售效益。
    三、几点建议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调整,广西水果生产仍继续保持稳定发展,产销两旺仍是今后的基本趋势。
    1、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果品质量。应按照自治区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划的新思路,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积极开发和引进新品种,不断提高优质果品的比率,调节好品种结构并增加特色果品生产,加强技术指导,严格质量安全管理,发展无公害和绿色食品产业。
    2、提高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发展储藏加工业,加速形成水果生产带。通过政府支持,有计划地逐步建立一定规模的具有技术规范的、能连续化加工的生产线。同时注重培植兴建一批体现支柱产业和重点产品的水果生产基地,发展水果购销、加工、储运等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服务组织,加快实现水果生产产业化。
    3、加强水果生产的服务工作。各地要建立和完善果品市场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市场、价格、新品种、新技术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及市场行情、市场预测等实用信息,构建"绿色通道",打通市场瓶颈,做好服务,让真正有品牌、质量好、有市场潜力的优质水果提高竞争力,占领市场,获得良好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