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广东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农村市场明显升温,消费结构稳步升级,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消费品市场发展再上新台阶。全省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总额788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十五"时期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013.82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74.3%,年均增长12.5%。 消费品市场平稳快速增长,为促进广东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2005年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及特点
    2005年广东省消费品市场运行稳中趋旺。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82.64亿元,稳居全国首位,比位列第二、第三的山东、江苏分别高1756.24亿元和2182.74亿元;增幅创近年新高,比上年增幅提高1.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五。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发展加快,全年零售额6575.34亿元,增长15.9%,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领先增长,实现零售额1174.34亿元,增长16.2%,增速比零售总额高出1.2个百分点。分月看,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月度间波动不大,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速度基本在11.7%-14.8%之间,上下波动不超过3.1个百分点。除1月份受春节时差影响外,其余各月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均高于2004年同月。2005年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速度如下图:2005年广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月增长速度
    2005年广东省消费品市场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一)农村消费品市场明显升温
    2005年,广东省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实行免征农业税,种粮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农资价格监管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减轻了农民负担,广东农村居民的购买力明显增强,直接推动了农村消费品市场的活跃,使广东消费品市场出现多年少有的城乡市场共同繁荣的局面。
    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进入2005年,县及县以下农村消费品市场在农村消费环境日趋改善、农民消费预期逐步好转等因素的促进下发展加快,零售额增速逐月攀升,与城市市场增速的差距逐步缩小。2005年农村市场零售额增长15.5%,增幅比上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反超城市市场增速0.6个百分点。
    市场规模跃上新台阶,对全省消费品市场的影响增大。2005年广东省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932.01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5%,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达25.2%,比2004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个百分点,农村市场成为推动全省消费品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
    季节波动渐趋平稳。受农村传统消费习惯和农民收入取得的季节性影响,一直以来农村市场淡旺季差距明显,月度间零售额增幅波动较大。如2004年农村市场月度零售额增幅最高月份和最低月份之间相差6.1个百分点。2005年农村消费品市场各月零售额增幅在11.9%至16.6%间波动,增幅最高月份与最低月份差距缩小为4.7个百分点。零售额月度增幅不稳定的状况略有改善,反映出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农民消费心理的日益成熟。
    (二)消费结构稳步升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和市场供应日益繁荣,消费结构稳步升级成为推动消费品市场不断增长的主要动力。2005年,吃、穿、用等传统生活必须品销售保持稳步增长势头,代表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的住房、汽车、通讯产品以及发展型、享受型商品成为市场消费的亮点。
    与居民住房相关的消费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广东省商品房屋销售建筑面积增长21.2%,增幅同比提高12.0个百分点。受其带动,建筑装修、装饰材料等配套商品及家具、家用电器类商品热销。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增长31.6%,木材及制品类增长 69.3%,家用电器类增长12.3%。
    汽车销售继续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拳头商品。2005年汽车价格的下降和汽车消费环境的改善推动广东省汽车市场稳步向前。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汽车类商品零售额467.32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的比重从2004年的21.5%上升到22.2%,汽车消费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7.3%。汽车销售稳步增长一定程度上带动石油及制品类商品旺销,2005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512.18亿元,增长19.7%。
    通讯器材类商品保持旺销。随着通讯器材的推陈出新和价格的进一步下降,广东省出现了城市消费以更新换代为主,农村消费不断扩大的趋势。2005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在价格下降的情况下仍比上年增长17.8%,零售额达44.66亿元。
    文化体育类消费方兴未艾。2005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3.1%,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增长22.1%,体育娱乐用品增长11.3%。
    (三)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
    商品交易市场在连接产销、活跃商品流通、方便居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5年广东省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趋势明显。年末成交额亿元及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282家,累计实现成交额194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20亿元以上超大型市场数量达19家,比上年增加5家;20亿元以上市场的成交额达1070.05亿元,占亿元市场总成交额的54.9%,比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
    专业商品交易市场蓬勃发展。2005年末各类型亿元以上专业市场181家,累计实现成交额1589.93亿元,占全省亿元市场成交额的比重达81.6%。其中成交额最大的五类市场分别是:纺织品服装鞋帽市场37家,成交额423.02亿元;蔬菜市场16家,成交额353.30亿元;肉食禽蛋市场27家,成交额89.86亿元;机动车市场14家,成交额175.89亿元;金属材料市场7家,成交额87.92亿元。
    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分布相对集中。全省282个超亿元商品交易市场中,广州99家,深圳36家,佛山34家,三市已占全部亿元市场总数的60.0%。分地区看,77.7 %的市场集中在珠三角地区,20.2%的市场集中在东、西两翼地区,粤北山区仅有6家,所占比重仅为2.1%。商品市场的相对集中对市场规模的扩大、集市效应的形成和产销效益的最大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流通现代化进程加快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广东省流通领域的组织结构、经营方式逐步转变,各种现代经销方式尤其是现代流通组织形式―连锁经营在广东省流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2005年末限额以上连锁企业门店数11076个、营业面积1640.58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9.2%和10.1%;全年实现零售额1312.68亿元,增长31.4%,其增幅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04年的14.6%上升至16.7%。连锁经营方式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广东省流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外资零售企业进驻广东省并以连锁经营方式扩张的步伐加快。2005年末广东省外商投资连锁企业门店数2611个,营业面积315.80万平方米,分别增长59.7%和27.3%;全年实现零售额389.71亿元,增长25.5%。
    (五)区域市场发展渐趋协调
    2005年全省21市消费品市场均呈现较快的良好增长势头,零售额增幅均在 12.3%以上。零售总额位列前五的依次是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汕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3.2%、15.0%、16.5%、17.2%和17.0%。零售额增速位列前三的依次是清远市、茂名市、惠州市,分别增长19.5%、19.5%和18.0%。市场规模最小的潮州、河源和云浮三市零售额增速均比上年有所提高。欠发达地区消费品市场加快发展使得广东省消费品市场的区域发展更为协调。2005年零售总额位列前五的市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增长(%)
广州市 1898.74 13.2
深圳市 1437.67 15.0
佛山市 647.73 16.5
东莞市 500.01 17.2
汕头市 344.80 17.0
    分区域看,由于省委、省政府加大对粤北山区和粤东、粤西地区的扶持开发力度,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消费品市场发展加快,零售额增速明显高于珠三角地区。2005年粤西3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5.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9%,粤北山区5市零售额535.70亿元,增长16.9%,粤东4市零售额721.45亿元,增长15.5%,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9、1.9和0.5个百分点。珠三角9市消费品市场在原有较高层次上稳步发展,2005年共实现零售总额5684.50亿元,增长15.0%。
    二、当前市场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尽管当前广东省消费品市场总体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诸多制约市场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然偏低
    旺盛的消费需求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根本保证。特别是在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增多的新形势下,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但近年广东省消费率低位徘徊在55.5%左右,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消费率。进入2005年,广东省城乡居民储蓄倾向增强而消费倾向走弱的局面依然没有扭转,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上年增长15.0%,而同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远不及此。与此同时,据商务部2005年下半年国内市场供求状况调查结果,600种主要消费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仅有170种,占28.3%;而供过于求的商品则达430种,占71.7%。供求关系矛盾突出与居民储蓄高增长并存,有效需求不足造成部分商品的价值未能在流通环节得到实现,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受到影响。
    (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村市场增长后劲受到影响
    各项增收减支的措施使农民得到实惠,但由于推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的难度正在加大,农民收入水平偏低仍是制约农村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滞后,农村商品流通成本偏高,农村市场监管工作薄弱等制约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2004年至2005年全省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涨幅已连续两年高于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过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近年来为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实际效果,增加了农民增收的难度,对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三)部分商品价格涨幅较大制约消费的增长
    2005年广东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2.3%,但由于食品、住房、成品油、石油气、煤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涨幅较大,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支出受到影响。2005年食品价格上涨4.7%,其中鲜菜、水产品、肉禽及制品涨幅高达11.4%、9.3%和5.8%。受国际原油市场供应紧张的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15.5%和14.4%,油价上涨使汽车使用成本大幅提高,影响了部分消费者的购车意向。商品房平均价格继续上涨,比2004年增长7.7%,住房价格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居民其它消费的增长,不利于消费品市场的整体协调发展。
    (四)商品市场秩序尚未根本好转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市场监管和整治的力度,商品市场秩序有所改善。但部分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由于市场管理相对薄弱,假冒伪劣的问题依然困扰着消费者。商贸企业不规范的市场竞争行为时有发生,虚假广告、虚假打折使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特别是食品市场质量安全问题突出,使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影响。"苏丹红"事件、"回产奶"事件、奶粉碘超标事件使一些知名品牌和著名企业失信消费者,进一步加剧了居民对食品消费安全的担忧,加强食品安全、保障百姓放心消费任重而道远。
    三、2006年消费品市场发展趋势展望
    尽管当前市场运行中存在一些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广东省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的趋势仍将延续。展望2006年,消费品市场发展面临诸多有利因素:一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实行消费新政,有利于消费率的提高。二是随着建立和谐社会各项政策逐步到位,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将有利于居民购买力水平总体提高和消费预期的好转。三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开展,农村经济有望加快发展,农村消费有望在增速和总量上再迈上新台阶。四是随着我国步入加入世贸组织的后过渡期,农产品、汽车、纺织品、酒类等关税大幅度降低,药品、化肥、成品油等90多个品类逐步实现全面开放,更多物美价廉的特色商品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增加消费。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06年广东省消费品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发展步伐,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望保持在15.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