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中信:证券金融龙头 业绩爆增
九鼎德盛
近期大盘在1300点附近震荡蓄势之际,个股表现却是异常的活跃,尤其是以有色金属为代表的资源类个股,股价短期涨幅巨大,暴利效应明显,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和稀缺性,使投资者对其追捧有加,世界性的对资源的控制权和定价权的争夺,使其产品价格、商品期货价格以及股票价格超越人们的想象范围,股价上涨一倍、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奇迹都将可能发生,而从理论上说,资源类企业尤其是具有高度垄断权和定价权的资源类上市公司,其股价可以无限的高,对于这一点,投资者应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于这样的公司采取低位买入并持有的策略将有可能获得高达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收益。 同时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来研究和挖掘具有资源题材的潜力品种逢低介入将会有良好的收益,在此我们向投资者重点介绍G中信(600030),该股是典型的具有高度垄断性的稀缺资源品种,06年公司一季度业绩存在爆发性增长的可能,潜力较大。
一、少有的证券类上市公司,06年一季度业绩暴增近30倍?
在目前A股上市券商之中,只有G中信(600030)和宏源证券(行情,论坛)两家,而G中信是唯一一家正宗的证券类上市公司,无论是从规模,背景以及业绩,都是可谓无可争议的王者。公司05年净利润同比大增141.45%,而进入06年行情好转,今年业绩进一步增长无太大悬念。公司05年第四季度实现的每股收益高达0.10元,06年第一季度的行情和业务规模远远好于去年,也好于去年的第四季度,即使参照去年的第四季度每股收益0.10元的保守数据计算,06年第一季度的每股收益同比将增长近30倍,因此今年一季度公司的业绩可以期待。
G中信是典型的优质蓝筹股,公司上市后,先后被纳入上证180指数、上证50指数样本股,极大提高了公司的形象。继2003年公司被《亚洲货币》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债权融资行”、2004年公司又获得《亚洲货币》评选的“中国最佳债权融资行”和“中国最佳股权融资行”后,2005年公司再度获评《亚洲货币》“中国本地最佳债权融资行”。此外,公司还被《亚洲财经》评为“最佳债权融资行”,获《新财富》杂志社评选的“本土最佳证券公司”第一名、“进步最快证券公司”第一名、“本土最佳研究团队”第五名、“本土最佳销售服务团队”第五名、“交通运输行业研究”第一名、“煤炭行业研究”第一名等共15个奖项。2005年,公司入选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首次评选的中国服务业企业五百强的第427名。2006年1月,Bloomberg发布了2005年度中国企业债券市场主承销商市场份额排名,中信证券以20.4%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二、外资抢购的首选目标。
券商板块也是外资并购的必争之地。摩根士丹利早在1995年就与中国建设银行合资成立了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而美林证券和华安证券合资,汇丰和山西证券开展投行合作,甚至到湘财证券和法国里昂证券(CLSA)合资组建华欧国际等,外资并购在国内券商领域的争夺中愈演愈烈。那么外资为何如此看好国内的券商行业呢?首先A股市场经历五年下跌,国内的券商行业整体亏损巨大。国内券商正经历行业的最低谷,此时并购,意味着成本最低。而展望未来,随着A股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市场再融资功能恢复,券商行业有望走出低谷进入快速成长期。对于正处于行业低谷的券商行业,成为外资并购的新目标也就容易理解了。
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为外资并购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不到30%,第二和第三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只有7.40%,其它股东的持股比例更低,较低的持股比例和过度分散的股权结构非常有利于外资通过二级市场和受让其它股东的股权来达到控股的目的,而对控股权的激烈争夺将推动二级市场股价的大幅上涨。
三、大规模并购扩张,打造证券行业巨无霸。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好转,中信证券大肆收购国内券商:从出资5.55亿元控股中信万通证券73.64%的股权,到出资21.9亿元联合中国建银投资重组华夏证券,再到出资7.81亿元收购金通证券全部股份,中信证券通过一系列并购重组,搭建一个网点布局合理的销售平台,积极推进“沿海战略”,进一步确立行业领先地位。最近,公司又出重手,称拟出资3.8亿港元收购中信资本市场控股的三家全资子公司,一个庞大的证券业航空母舰已经隐然成型。
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述文章内容没有利害关系。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