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些城市,不管是主叫还是被叫,手机的收费由起初的0.60元/分钟降到现在0.15元/分钟,在不同时间段和做活动期间收费甚至降到更低;在一些城市的大运营商之间,总是会不断推出的手机资费套餐在向你招手;部分省份不惜违背“游戏规则”,大打单向收费擦边球,陆续推出手机包接听功能……
林林总总,似乎各商家都是蠢蠢欲动,像小商品市场推出“大清仓”“大甩卖”的“跳楼价”“蚀本价”举措那样,将通讯市场活跃得有模有样,企图将电讯市场最大争议的话题给淹没了……
这个话题就是――手机双向收费的争议!在面对行业竞争、市场竞争、社会呼声三重压力下,它究竟能走多远呢?
消费者:
取消双向收费能提高办事效率
记者注意到北京电信运营商通信资费情况,其中手机资费标准均属于双向收费(小灵通除外),只要接听来电均按分钟收取,费用从0.15元/分钟―0.54元/分钟不等,且按照来电不同地区,另加收一定长途漫游费。
在企业任营销总监的徐先生对手机收费问题异常敏感:“因职业原因,每月都要为高额电话费买单,增加了业务成本。手机给人们带来通讯便利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到人们的消费水平,应该尽快取消手机双向收费。”还有些消费者在便利的通讯时代,往往采取不便利的通讯方式。
从事IT业的肖先生苦笑道:“我一个人要用好几部通讯工具:一部是移动的手机,通话效果佳,但通话费用太贵;另一部是小灵通,接听电话免费,但信号不好。这样一种通讯方式大大将低了办事效率,有时还因为挂断电话引起对方不满,要是实行单向收费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
商家:
加剧竞争,增加企业成本压力
居高难降的手机双向收费标准,让商家在垄断运营暴利里面捡到了“便宜”,企业IP主叫与被叫长途业务、企业手机IP业务、企业网络电话业务迅速抢占通讯市场,“另类”SP纷纷抢战通讯市场,借机用最廉价的通讯平台来营造自己的品牌。
北京恒信达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郑鹏飞告诉记者:“拿北京移动为例,双向收费资费太高,大多数中小企业往往出于通讯成本考虑,通常会绕过运营商与我们达成通讯协议,相对我们这里来说,我们给出的价格更便宜。”
据介绍,类似的通讯公司数量还在增加,他们的服务对象以商务企业为主,“因为电信运营商价格垄断,使得这类通讯市场需求居高不下,如今这已经达到了规模效应,降低了单个成本,平均到每个企业的通讯费用自然就非常低”。
如果说企业手机IP主被叫业务是针对企业推出的话,那么市场上出现的各类IP增值卡已经成了市民的普遍选择。“我先挂断,用IP卡给你打过来。”来京打工的河北朋友武起贵谈到,“双向收费太不合理了,要是接个长途金钱上吃不消,现在人们普遍都选择买卡打。”
监督机构
及早取消,利于规范电信市场
不合理的手机双向收费所带来的冲击波,早已由消费者波及到相关的社会监督机构、协调机构或相关的职能部门,他们纷纷表述了自己的观点。消费者维权保障中心的刘秀表示,目前消费者更关注电信增值业务乱收费问题,随着通讯市场价格战激烈化,单向收费将是发展趋势。“要是单向收费能够规范实施,那么增值业务势必也能得到妥善解决。”同时,燕山消协的一位负责人持乐观态度,“随着手机的普及率高涨,以及电信垄断行业在市场经济格局下走向开放,手机单向收费不会太遥远。”
与此同时,信息产业部新闻处有位先生向记者表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最近一直在做工作,不久便会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来解决这些民众关心的问题。”
权力部门:
提高价格管理透明度
就像信息产业部新闻处那位先生所说的那样,权力部门面对收费问题引发争议也不是不为所动。
这些年来,用户、媒体及相关机构都不断地对电信资费日益关注,对移动电话双向改单向计费、记费单元改革等问题呼声强烈,业内也有不少人希望降低电信资费标准,促进业务发展。人们对资费改革的愿望迫切,其实也早已触动了业内有影响力的人士,他们也早已形成一些建设性的思考。
信息产业部经济调节与通信清算司司长张晓铁以《关于电信资费调整与改革的探讨》一文获过第三届“薛暮桥价格研究奖”,他曾指出,正确对待用户的意见,有必要调整我国的资费政策。他主张提高政府价格管理的透明度,规范价格行为。“通过制定合理的资费政策及资费标准,灵敏地反映市场信息,向社会传递正确的资源流向信号,合理调整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但是,一年多的时间过了,还看不到电信管理部门“通过制定合理的资费政策及资费标准,灵敏地反映市场信息”的举措。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