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3月23日欧委会正式批准了对中国和越南产皮鞋反倾销案的初裁方案一周之后,3月30日欧盟、美国常驻WTO代表团大使分别致函中国驻WTO代表团孙振宇大使,就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措施在WTO提起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 时隔一天,欧盟发表公报称,将对中国7家彩电企业恢复征收44.6%的反倾销税。
10天之内,三起贸易摩擦接踵而至,再次敲响了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警钟。
摩擦背后的四大征兆
10天三起贸易摩擦集中爆发,对外贸易乍现“倒春寒”。然而这并非偶然现象,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从1995年至2005年,我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在世贸组织成员发起的反倾销案件中,约六分之一针对我国。2005年,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51起,为历年最多。
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局长王世春介绍说,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已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摩擦形势日趋复杂,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呈现四大征兆。
一是涉案产品范围不断扩大,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纺织、机电等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此外,在中欧、中美就纺织品问题达成一致后,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在纺织品方面的矛盾有可能进一步显现。此外,近期国外还高度关注我国钢铁等产品,摩擦可能会接踵而至。
二是在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的同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呈扩大化趋势。目前,印度、土耳其、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对我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数量占案件总数的60%。
三是从贸易保护手段看,反倾销仍是对我国使用最多的贸易救济手段。部分WTO成员援引我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对我国发起的特保调查增多。此外,发达国家同时还利用技术贸易壁垒、技术标准、检验检疫等非关税壁垒和手段,限制我国产品出口。
四是贸易摩擦逐步由货物贸易领域扩展到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由企业微观层面向宏观体制层面延伸:特别是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等方面,我国面临的压力增大。
我国缘何成了全球贸易摩擦重灾区
制造业大国为何就成了全球贸易摩擦的重灾区?专家指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中国具有的比较优势决定了所生产的产品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对国外相关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成为贸易摩擦的“矛头所向”。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基于自身利益,将部分利润较低的中低端产业外包给发展中国家。中国由于具有比较明显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和资源优势,因此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20多年来,中国出口高速增长,产业链日趋完善,部分产业具有了生产中高端产品的能力,出口产品质高价廉,以致中国商品不但成为发展中国家,甚至成为发达国家的有力竞争者。
此外,全球被贸易保护主义笼罩,欧盟和美国一些利益集团在就业等问题压力下,对早已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夕阳产业进行保护,对在低端产品市场谋取微薄利润的发展中国家出口进行打压和制裁。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专家杨丹辉认为,在欧美国家,由进口增加导致的失业问题已经具有了越来越突出的政治意义。当美国以及欧盟的成员国产业和劳工群体受到进口冲击时,来自公众的呼声或其他政治压力必然使政府倾向于对这些领域实行保护,以排斥竞争的威胁。
制造业大国需要角色变换
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我国扮演的这一角色日显尴尬:一方面是接踵而至的贸易摩擦;另一方面却是量增价跌后日益微薄的利润。一方面出口量很大,产品遍及全球;另一方面却背负了“倾销”的恶名,还带来了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这样的尴尬表明,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在全球产业链条中,我国目前的生产方式处于加工、装配这一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环节。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用这样一个例子来比喻中国在世界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在苏州一家生产鼠标的外资企业中,每个鼠标的单价是40美元。40美元是这样分配的,这家外资企业自己得20%,分销商和零售商得37.5%,零配件供应商得35%;苏州的工厂,包括工人工资、电力和其他经常开支加起来仅得7.5%。
这样一种外贸增长方式,体现了国家投资和消费比例的失衡。吴敬琏认为,投资占比过多,带来产能增加过快,而最终需求不足,造成了企业经营上的困难,越来越多地依靠出口,而出口最终引起我们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摩擦。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指出,转变增长方式,通过企业自主创新和培育自有品牌,是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必由之路。
“出大于进”观念转变迫在眉睫
“过去我们国家的外贸政策总是以出口为导向,把出口创汇当成第一要务来抓,对于进口却认识不足,这种‘出大于进’的观念要尽快转变。”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霍建国说。
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争端入世以后一直持续上升,而且已经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墨西哥、巴西,土耳其、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如果不加以逐步疏解,将为我国整个国际交往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我们的对策是:从上游加以治理,调整整个外贸发展思路,从以往单纯追求出口创汇转变为追求贸易平衡、改善贸易结构。”
他表示,相应地,今年,我国将调整多项外贸出口政策——对部分进口产品提供优惠信贷,小轿车等进口产品的关税还将进一步下调,多渠道鼓励企业进口,从上游环节治理贸易摩擦。目前,商务部门正酝酿对企业进口资源型、国储型和高科技型产品出台进口优惠信贷政策,并扩大关键技术设备产品进口。
其次,我国将进一步降低部分产品关税,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由15.3%降低到15.2%;小轿车、小客车、越野车等汽车整车的关税由目前的30%降至28%;变速箱等汽车零部件关税将由13.5%至12.9%降至10%;部分进口化妆品的关税由16%降至12.8%;豆油、棕榈油、菜籽油等植物油产品实行9%的单一进口税率。
此外,我国将对铁矿砂、电解铝、钢材等资源性产品进出口进一步进行调控。自2006年1月1日起,已取消了茶叶、锌及锌基合金的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当前,我国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商品44种。目前,商务部门正继续完善管理办法。 (记者:文婧 王宇 实习生:李婉)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