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光标公关公司董事、副总 裁 谢骏:
首先感谢大家还坚持在这儿,非常感谢,感谢商务周刊杂志和搜狐,我站在这儿可能大家有点奇怪,真的是这样,因为刚才有企业
讲到的一些活动,刚才恒源祥讲了品牌塑造,对我来说都是非常受教育的,也学习到很多东西。 大家看到一个公共关系人士为什么会站在这儿,这个事情的起源作为个人来讲,应该说蓝色光标是国内做公共关系最优秀的品牌之一,我们发展到今年正好是十年。作为一个公关行业来讲,它在中国是非常新兴的行业,应该说到今天为止,我们做到中国最大的公关行业只不过产值在一亿五千万,我们跟其他大企业讲我们还太年轻。但是公关行业的发展,为什么要跟大家讲这个过程,公关行业的发展实际上是依赖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依赖于各个行业的企业发展。为什么说我们蓝色光标会考虑到跟体育要有一些关系,包括刚才主持人做了介绍,作为我本人为什么要参加清华的第一届的体育管理硕士班,它是受国家奥组委,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安排的清华和信息科技大学联合举办的专门针对奥运会培养的最高级的专门人才,我们班上大量同学都来自于奥组委,来自于国家体育总局,在这两年的时间里面,我们从各个角度探讨奥运会,探讨体育产业。
回到我刚开始说的一句话,作为公关公司来讲为什么会进入到体育,进入到奥运,我想这个话题应该说跟我个人的经历有一些关系,因为在2001年的时候,7月13号在莫斯科萨马兰奇说2008奥运主办单位是北京,那一瞬间我们真的是非常兴奋,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呢?其实在这之前我们介入了奥组委的一些工作,因为在2001南4月份的时候,当时的奥分委的官员找到我,我们被委派为在2001年7月13号做陈述的时候,让我们帮他们做陈述形式的规划,是这样一个行动,应该说一部分方案得到奥组委领导的认可。当时那一天晚上我们的心情是双重的,一方面是作为中国人获得了举办世界奥运会的机会,另一方面,我们看到陈述中有一点点我们的贡献,当时的心情真的是非常激动,非常兴奋。从那一天起,我们就遇到一个问题,就是2008年奥运会这么大一个盛事,在做今天来参与的各界媒体很多基本上都不是体育栏目或者是体育媒体,这就说明了什么问题?实际上2008奥运会
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体育盛会,或者说它已经完全不是一个体育盛会,它是一种什么?它是一种社会各种人群、文化,甚至各种产业、商业机会融合的一个交集,可能是这样一个东西,现在很难说清楚奥运会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现在回过头来想,对于2008奥运会来讲,我们在想什么问题呢,我们在想中国体育产业可能在2008奥运会被确认之前,我们的产业客观上已经存在了,但是作为一个行业来讲,包括我们公关公司来
讲,也没有关注过这个行业的发展,这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对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来讲它有什么样的发展的可能和趋势呢?他在发
展过程中还要受到一些什么样的制约和限制?可能这是一个大的课题,这是我们做公关公司要做的一个课题,因为我们在研究,我们的公关公
司服务部门都是按行业分的,IT行业、汽车行业等等,但是体育现在摆在我们面前,这个行业的发展它的未来是什么,它的独特运作方式是什
么?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这是我们的研究。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在想,2008年奥运会刚才我们已经说了不仅仅是体育盛事,它对中国各行 各业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跟我们的运作、服务客户有关系。
第三个问题对于我们来讲是非常现实和具体的,就是在这种背景
下,在这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在2008年当中作为公关公司能做一些什么,这非常现实,应该说好多事情不是说我们想做什么问题,而是客观
上因为我们在这个服务的行业中,我们在服务我们的客户,比如说联想,比如说三星等等这些大的企业,他们都是一些国际的非常优秀的企业
,他们都是奥运会TOP赞助商,甚至还在中国的体育事业中做大量的投入。
刚才陈总也说了,只是不知道你们是不是需要一个专业的公关
公司给你们进行配合,对你们的品牌,对奥运进行打造,你们的发展品牌战略,那是一个另外的单独的问题。刚才大家谈到的,包括陈总在内
,包括GE的李国威,包括大众都是奥运的TOP赞助商,但是赞助商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大量的企业没有这样的机会,也没有这样的资源,是不
是这些企业,这些组织就不需要和奥运结合呢?是不是就是不需要和体育结合呢?我们在想,在这个大的奥运会下,在大的体育背景下,我们
如何帮助企业结合体育,或者是结合奥运的公益活动来进行宣传。我想这是事情都是我们公关公司需要考虑的。 另外作为公关公司来讲,
我们也有我们的一些弱势,我们是服务型企业,但是我们有一个特点,我们很灵活,我们不仅服务于企业,我们同时还可以为政府,为奥运会
,为赛事和独立的承办很多活动,这是我们企业独特的。我们是不是能做一些为奥运,为整个活国家,为民众,为企业各个层面我们做一些事
情。后面一些事情我们已经在做,可以跟大家做一些交流。
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在大的背景下我们看一下中国体育产业,这个可能有一
点枯燥,讲了一个结论,在中国改革开放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到现在,整个不到30年的改革开放时间,但是改革开放当中我们每年经济发展都
有高速增长,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以什么样的速度在增长,可能在座的没有思考过。体育产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中国体育
产业发展速度占GDP的百分之多少,这又意味着什么,他受到什么样的限制。 我想有一个信息,在发达国家我们举例来讲,在美国它的体
育产业占GDP的百分比是4%左右,接近5%,而我们今年不到0.3%,十多倍的差异,我们要通过不知道多少年的努力可能才会达到1.5%,这个
时间可能会很漫长,这个差距是很大的。体育一直在我们常年观念的认可中,我们一直认为它属于历史和文化的一个产业,但是随着市场开放
,我们越来越清晰的知道,市场它可能是一个独立的产业,这个概念在我们认知当中可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我们的运作体系 的变化。
在中国体育发展中,可能有三个比较大的问题,这是我们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运用体育产业的机制,客观上讲我们
已经面临很多挑战,这方面包括我们组织结构、审批等等,已经开始变化了。第二个方面是我们在体育产业中的一些规则,我们中国在整个体
育产业开放性的规则上是非常自主的。第三个方面,我们认为体育产业中缺乏整合的观念和运作模式,这个是体育产业发展的第三个问题。这
是我们个人的观念和看法,这个东西要打开看,实际上大家一起思考,实际上奥运对来说只是一个时间点,那就是15天的时间,我们现在举办
它15天之后就结束了,但是我想这15天之后不仅仅结束一个活动,我们要开始的是一个中国的一个产业,中国各种经济的交合作用变化,这是
我们所看到的。在这里面我们能看到在体育产业链的变化,这里面我们叫竞技体育,那一块叫社会体育,实际上体育这里面我们把它分成四个
境界,我们在聊的时候一个叫Play,一个叫Game,一个叫Sports,一个叫Olympic,越来越高层次,可以说奥林匹克是最顶尖的赛事,包括赛场
的运作以及记分、评估,包括兴奋剂的检测。这些东西会引发整个体育产业向中深度的发展,黄的部分、红的部分,包括媒体的变化,包括制
造业的变化,包括服装业的变化,也包括一些服务类型的企业的变化,在体育产业中形成一种综合的因素会驱动整个产业的连动发展。我们也 希望在这里面找到我们作为服务型公司的作用。
对发展历史我们不想赘述了,我们主要是想看看奥林匹克真正的商业运作给大家带来什么
。对于奥运会来讲经济关系是什么样的?这对企业品牌塑造,包括我们对企业和组织在运作过程中,我们对他们进行设计。我们可以看到这里
面彼此之间的交流方式。对于奥组委来讲,他可能会有一些赞助问题,商机,同时他会间接的带来一些体育的延伸产业,大家看到这段时间而
且愈演愈烈,围绕2008奥运会各种场馆、旅游设施、纪念品等等变化。这个可能大家也都知道,我们在理解奥运会是一个盛事的时候,还要理
解奥运会就是商业运作的模式,非常有意思,最早的时候,它并不会为了盈利而存在的。在萨马兰奇之前有一个奥委会主席,他对奥运会的商
业运作感觉到非常的困难。一直到今天,奥运会被整个世界的人民所记住。奥运会的一套商业模式给我们企业也带来了一些机会,大家可以看
到这是最近北京奥组委承办下的一些活动。
大家可能可以看到最近关于企业运作的品牌推广和产品推广的一些案例,太多了,不一一赘述
。我们自己也帮助过企业做过类似的,利用体育明星,利用体育赛事,我们帮助奇瑞一款新车找了一个奥运会冠军做形象代言人,还有一个非
常时尚的极限运动在四个城市50所高校开展了品牌推广活动,这都是我们做的尝试。 最近我们刚刚从联合国妇女联合会接过一个大型项目
,就是迎奥运,走进百万家庭,我们希望在北京500万普遍市民,没有受到很好教育的人,我们希望能够说上几句英文,奥运会国外游客会有近
百万,这种情况下会面临很大的问题,我们在里面还设计了非常细致的活动,包括在优秀社区寻找国际家庭,能够让国外友人走进我们的普通
社区当中。这个设计已经不是一个体育活动了,它是一个围绕奥运从语言出发,展开一系列展现中国国民形象的一些设计,也得到了奥组委,
得到了中国妇联和北京市市委宣传部的支持。
我想这一系列的尝试,作为公关公司来讲,我们思考了一些问题,希望能够结合2008,结合
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够在我们的展示上为企业,我们说为企业,为奥组委做一点事情。大家谈到风险的时候,实际上我们也在分析,我们发
现在过去的历史当中,真正围绕奥运资源做品牌的,有很多企业并没有很好的运作,在这里只是点到为止,个中原因可能很复杂,我们希望我
们中国企业真正看到自己的问题,我们如何去做,别人怎么做的,因为对于中国来讲,我在奥组委有很多同学,奥组委他们说2008年实际上对
中国所有的行业都是第一次,包括我们这样的服务行业,所以他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肯定是既要国外的,也要国内的,最好合作起来,把
最好的资产留给国内的这些公司,奥组委的心态非常好,这也是国家更高层面的战略策略,使中国整体上达到提升。
家谈到风险的时候 ,现在这个问题真的是很难有特别专业的对奥运会的服务体系,但是2008给中国的机会以及中国现在发展的态势对于中国企业,风险应该是存
在的,有机会也会有风险,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次奥运会,我觉得它是一次中国在整个世界各国面前亮相的一次机会,完全不一样。现在我们面
临的新问题和困惑,就是在2008奥运会上我们如何展现中国最值得去展现的我们文化的精髓呢?这些问题可能是更深刻的问题需要我们探讨。
我今天概要的跟大家讲一讲我们思考的过程,也把我们作为公关公司,我们的立场,我们的一些东西跟大家进行分享,也希望在座各位朋友
,各位媒体能够支持我们,能够和我们一起介入奥运会的盛事。
提问: 刚才您也提到给奇瑞做过一个品牌代言,大家很想知道一个问题
,选择什么样的品牌代言人和找到一个跟自己产品相关的契合点,像我们看到金嗓子喉宝找罗纳尔多拍了那样一个广告,我们都不知道他是干嘛的。
谢骏: 您提的这个问题是非常的专业啊,但是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式希望跟大家分享,对一个企业来讲,他首先考虑的问题是
产品卖给谁,这些人有年龄、区域、收入等等,包括他们的购买心理,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我们想他借什么样的平台能够把他的产品
信息关联到消费者的心理,这是第二个问题。这里面就要找他和产品的一些特点,也许奥运会是一个平台,也许某个赛事是一个平台,每个平
台都有他平台的特性,而这种特性和他目标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他的产品的某种特质,而这种特质跟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不是能够得到比较
高度的吻合,这是要注意的。我们再想,比如我们为什么会选择李小双,因为奇瑞那款车大家都知道,它是面对那些个体企业,刚刚有一点成
就感,事业刚刚开始,还需要再发展和提升的这样一些年轻人,首先我们得知道这个车的受众是什么,是很年轻的,第二,产品的特性是什么
,它是全能的,这个产品没有唯一的或者特别显著的特点,但是它的几个指标是综合发展的,所以我们找到了李小双,一方面因为他的专业,
一方面因为他是一个全能运动员,这是一个概念,另外形象要正一点,另外我们想李小双他个人的事业的成长,他跟这个企业非常有关联性,
所以因为这些结合我们选择了李小双。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