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家电大国到家电强国”将是一个长久的话题。表面上看,中国家电企业是做大了,但是不是“虚大”呢?未来之路肯定是在做大的基础上继续做强,那又该如何做强?家电制造业、家电零售业和消费者之间到底应该如何缔造一个更加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
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梁振鹏 发自北京
面对百思买等国外家电连锁巨头即将进入中国家电零售市场的状况,在日前举行的“2006国美全球家电论坛”上,国内家电连锁巨头们同仇敌忾,引例力驳目前甚嚣尘上的“外资威胁论”。
在他们看来,外资家电连锁企业并不如“洪水猛兽”般可怕。
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0493.HK,下称“国美”)总裁黄光裕称:“去年年底,国美的门店总数达到了426家,去年新开店铺200家左右,今年国美计划开出100多家门店,总店数达到600家左右。尽管今年开店速度比去年要放缓一些,但这也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可以有效对抗外资家电零售企业。”
他们普遍认为,在家电连锁业内,国内企业和国外具有很大差异性,国外企业主要靠差异化产品制胜,其产品销售结构中,有70%左右是自主品牌产品;而国内连锁企业只有价格和服务上的差异,产品几乎没有差异性。
国外家电连锁企业进入中国以后,有两点可能“水土不服”。一方面店面面积较小,不可能广泛满足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不再具备产品差异化的优势。因此,国内家电连锁巨头的老总均认为,国际经验不等于中国经验。
“我考察过美国百思买的门店,销售商品的毛利率很高,在经济富裕的美国可以这么做,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行不通的。”黄光裕解释道,国美销售商品的综合毛利率为13%,仅为国外同行的一半。
而规模效应同样可以为国内企业带来规模优势。“国美去年销售额为498亿元,这种本土的销售规模优势,可以比百思买拿到更低的进货价格。”黄光裕表示。
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002024.SZ,下称“苏宁”)总裁孙为民则分析道,目前中国家电消费市场现状是冰箱、洗衣机、彩电等传统家电在国内家电卖场销量达60%以上,而准备进入中国的国外同行在这部分产品中的比例只有6%。“产品结构的不同也决定了它最擅长操作的销售模式、管理模式会存在严重的水土不服。”孙为民说。
“另一方面,做零售和做产品还是有很大不同。”孙为民具体解释国内企业的优势时称,“做产品也许只要一个有号召力的品牌和领先的技术就可一飞冲天,而零售业绝对是个‘农民’工种,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去脚踏实地‘耕作’起来的。没有飞机、火箭,只有跑步前进,即使后来者能够跑得快些,但国内领先的家电连锁企业至少已经领先了几圈了。”
从民族情结来说,国内企业也普遍认为,中国家电连锁企业有责任做好这个唯一没被外资企业全盘占领的商业领域,中国家电零售业完全有理由、也有能力由中国人自己做好。
从整体趋势上看,今年,这4家家电连锁商扩张局面会相比去年有所减缓,都将继续加快二、三级市场开发,进入精细化管理,提高单店效益,来应对外资家电连锁巨头即将到来的“入侵”。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