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政府改革需要社会呼应
时间:2006年04月05日21:27 我来说两句(0)  

 
财经博客 张军“国有制”的喜宴 艾葳2007年中国股市是属于散户的年代
来源:《商务周刊》】 【作者:钟加勇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谈下一步改革的核心

  □记者 钟加勇

  ●有些领域的改革需要重新考虑,重新调整,同时有些领域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还没有进入到实质阶段。比如政府改革

  ●中国仅去年就注册了1万多种新药,全世界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多,绝大多数都是换个牌子,换个名字或包装就变成了新药,那它怎么就能够通过政府审批?怎么就能够取得注册

  ●实际上每年国家财政也拿不少钱去扶贫,扶持中小企业。
如果这些钱政府花不到地方,如果它在花钱过程中伴生大量的贪污腐败,那这些政策是有“泡汤”风险的

  ●全民教育、全民医疗听起来都很好,但是如果这个钱花得非常没有效率,非常不透明、不规范,大量的钱投了进去,却起不到它所要起的作用,怎么办?所以,首先和关键在于,你要政府做的事情政府应该怎么做,不能光争论到底是市场好还是政府好

  ●政府改革自己从利益的角度看是没有动力的,这是一个需要大家呼吁的事,它是社会公众的利益所在。社会参与型的改革非常必要,喊的人多了,这个事情就能推动

  政府改革是关键

  《商务周刊》:两会刚刚结束,国家领导人两次强调了“改革只能向前,倒退没有出路”,您怎么理解这样的表态?在此之前,中国进行了一场很大的讨论,有人认为市场化改革造成了现在国有资产流失、贫富差距悬殊、医疗教育等公共领域投入不足,因此要反思改革。您怎么看待这样的观点?

  王小鲁:我是非常同意高层的这个看法。我们先跳出现在改革出现的许多争论,假设我们不改革,或者回到计划经济的时代,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改革这27年一方面出现不少问题,但一个基本事实是中国经济增长加快了,大多数老百姓都或多或少地从增长中受益了。这其中确实有一些人利益受到了伤害,比如有的人下岗,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农民失地,土地被征用后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偿,生活困难;农村很多地方没有合作医疗,生一场大病就立即陷入贫困。

  前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医疗改革是不是成功的问题。我认为医疗改革确实有很大的问题,但是这些事情该怎么看?我觉得主要的角度应该是说,有些领域的改革需要重新考虑,重新调整,同时有些领域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还没有进入到实质阶段。比如政府改革,过去27年经济改革做了很多事,但是整个政府自身改革是滞后的,政府的职能没有转换过来,政府的工作方式很大程度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的那种——管审批,管调拨资源,而对它该监管的事情,对它该提供的服务,恐怕做得远远不够。

  也就是说,现在政府既然把很多事交给市场了,那政府干什么?政府需要办的事是市场干不了的事。在市场条件下,正常的市场竞争可以保证效率,但是不能保证收入分配十分公平,也不能保证不出现贫困和弱势群体。那么,现在出现了怎么办?这就需要政府来管,政府要帮助那些在整个国民收入中间处于下层的低收入阶层、弱势群体和由于种种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限制生活困难的人。

  《商务周刊》:实际上大家现在说的收入差距过大,也并不是说整体比过去更穷了,大部分人还是比过去富裕了,但问题是有的人富得很快,有的人变化不大,大家批评的是我们的社会缺少一个机会均等、过程公平的机制,而不是光批评这个结果。

  王小鲁:对的。现在造成很多老百姓不满意,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不是说市场化后有的人富了,有的人穷了,其实主要在于机会不均等,在于有些人获得的机会是别人没有的,有的人致富是靠非正常的渠道,靠特权或腐败。同时,政府行为也不规范,比如对农民征地,给的补偿不够,部分农民离开土地后,自己又没有其他生存能力,就会陷入困境。

  现在出问题的这些部门,像医疗和教育,恰好是属于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而像家电消费品这些领域,单靠竞争就解决问题,价格也一直在下降。为什么?我认为这些公共服务部门首先它和普通竞争部门不一样,它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样的东西单纯靠竞争恐怕是不行的。比如药品,只有药厂、医生懂药,病人不懂,这信息是不对称的,不像你在市场上买东西。你到医院看病就只能听医生的,他让你吃什么药你就得吃,自己说了不算。在这种情况下,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竞争的这套理论,在这种领域里就不太管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起作用,来监管医院不能向患者提供虚假信息、虚假服务,不能靠垄断地位来盘剥患者。但实际上,中国仅去年就注册了1万多种新药,全世界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多,怎么可能呢——绝大多数都是换个牌子,换个名字或包装就变成了新药,那它怎么就能够通过政府审批?怎么就能够取得注册?这无非就是利益和权力勾结。这就是政府管理出了问题。如果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而且有一个机制保证审批过程公平透明,接受社会监督,那可能出现这种问题的机会就少得多。

  除了医疗教育,其实现在改革涉及的问题更广泛,比如农村贫困问题,中小企业问题。实际上每年国家财政也拿不少钱去扶贫,包括专项的财政扶贫基金,包括以工代赈,还有各种贴息贷款,主要是想通过各种方式增加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收入,给他们提供一些机会,但是这些钱花的效益怎么样?有调查表明,这些钱有相当一部分未必是花在这些贫困人口身上,而是被挪用去盖漂亮的办公楼,买豪华的小汽车。同样,其实国家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也花了不少钱,各个部门也有各种名目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但前两年我到西南做过一个相关调查了解到,这些资金的使用常常也是不透明的。你去问那些中小企业,他们知不知道政府有这个政策资金扶持?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人知道呢?就是跟政府有关系的人知道,甚至还出现一些所谓咨询公司,就是我给你提供信息,告诉你到哪个部门用什么方式来申请,我在里面给你牵线搭桥,你申请到的这笔钱是不用还的,拿到以后我们再来分。这里面存在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了:第一,你这个钱给得没规矩,谁该给谁不该给没有一套明确的制度;第二,既便你有制度,也是不透明的,别人都不知道,最后都是你自己说了算;第三,没法对你进行监督。你是不是按规矩办了,你说这个钱是扶植中小企业科技开发的,那你给的是不是搞科技开发的企业?它的钱是不是真的用在科技开发上面?不知道,从头到尾这些都不透明,而且这个钱花出去后就再也没人负责了,没有事后评估检查、责任追究,结果这个钱白花了,根本没有起到想象的作用。

  《商务周刊》:无论是医疗教育这些公共领域,还是贫富差距这些问题,我们讨论到最后都有一个瓶颈,就是政府本身要改革。我们注意到,这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转变确实很大,从经济增长方式到和谐社会这些观念,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应该说很振奋人心,但如果政府原来那套运行机制没有转变过来,它执行这些政策会不会出现新的偏差和问题?

  王小鲁:现在这届政府确实花了很大力量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农村,改善医疗和教育,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但是这些都需要政府花钱,而如果这些钱政府花不到地方,如果它在花钱过程中伴生大量的贪污腐败,那这些政策是有“泡汤”风险的。所以,你说该不该改革?问题确实出在改革中间,倒回去肯定没有出路,它是一个进一步改革的问题,其中特别关键的是政府改革。

  当然,政府改革自己从利益的角度看是没有动力的,这是一个需要大家呼吁的事。我认为社会参与型的改革非常必要。中国的经济改革是怎么走过来的?如果经济改革没有利益推动,它走不到今天这地步。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那时候之所以有农村改革,确实是有利益推动,农民太穷了,它有这种强烈改变的要求,也有这个压力。那时候就连农村干部都有这种感觉,认为这么下去不行了,所以才有人大着胆子,冒着风险去搞包产到户,最后向大家证明它的效果非常好,然后整个社会就接受了。政府改革也是这样,它是社会公众的利益所在,所以需要社会的呼应。喊的人多了,政府就觉得这个事情急迫。

  《商务周刊》:实际上这次两会,政府改革并没有被提出来讨论,而在过去的争论中也很少涉及到它的具体内涵。

  王小鲁:别着急。你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高票通过,但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报告,22%的反对票加弃权票,这在过去不可想象,这就是进步,这说明不少人对司法工作不满意,而且能够表达出来。你可以想象,从0到22%的反对票,那不排除将来有的报告可能在人大没通过。这就是政府必须面对的挑战。

  我觉得政府改革仍然需要渐进,但是一步一步走不等于不走。这20多年政治体制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到现在搞了个《行政许可法》算是一个开头,顺着这个开头需要不断往前推。首先,不讲更远的政治体制改革,眼前就必须一步步推进政府改革,就是怎样让政府按照政府需要履行的社会职能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然后怎样让它的工作程序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而且建立一套社会监督的机制,让大家都能看得到,能批评。

  大争论并没有触及核心

  《商务周刊》:我们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信息经济学与范式变革》一书中所阐述的观点印象深刻,他在研究俄罗斯转轨后提出观点:“实证研究证明,快速进行私有化但缺少好的公司治理的国家没有增长得更快。私有化没有为创造财富提供一个基础,却导致资产剥夺和财富毁灭。”中国的转轨进行了27年后现在也有很大的争论,您怎么看待这场争论?有人甚至把从2004年至今的讨论称作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大争论,您认为是这样吗?

  王小鲁:国有企业转制确实有很多的不公平和不透明,但有些事情是过去了,你难道还要把它再变回国有?

  “国有企业不该改制”这个我不相信,因为它是出了那么多毛病才改的。但是当时有好多地方下令,说我今年必须把这个市里的国有企业都卖掉,这就有点胡闹了。你还没有建立一套买卖的规矩,就这么急的去卖。当然,这个事情的发生要看到它的背景,不光是国有企业改制的规制没有建立起来,就是整个政府运作的规制都没有好好建立。我为什么老是说政府改革这个事,因为它是一个根本的东西,这套东西没有,其他就都谈不上。

  至于现在是第几次大讨论我不太关心,但我觉得现在很多争论没争到点子上。比如有的人在说,改革出问题了,市场化有那么多的毛病,我们是不是要往回退一退了;既然现在市场不管用了,我们要让政府来起作用。也有人说,市场总是好的,即使市场失败,也比政府失败强。但他们都没有回答怎么能不失败。那我就要问一问了,政府都一样吗?为什么有的政府做的好,有的做不好?需要政府做的事,它一定能做好吗?比如穷人现在需要关注,那就要政府来做这个事,问题是政府能不能很好地做这件事,如果不能,怎么办?全民教育、全民医疗听起来都很好,但是如果这个钱花得没有效率,不透明、不规范,大量的钱投了进去,却起不到它所要起的作用,怎么办?所以,我认为首先是政府要改革,也就是你要政府做的事情政府应该怎么做,我认为关键在这里。而争论的双方好像一边在说市场好,一边在说政府好,没触及到这个核心问题。

  《商务周刊》:改革的顺序也是一个争论的焦点。一些学者指出,最初的改革是自下而上的,先农村后城市,利用的是来自民间的力量;现在的改革是自上而下推动,是精英拿方案,结果有可能让下面的百姓承担了改革的代价。比如现在国有银行改革,裁员很多,包袱都是国内民众在背,但海外上市后利益都被境外投资者拿走了,银行大案还是屡见不鲜。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王小鲁:我们这一代人都在农村插过队,我本人从1968年开始去农村,1973年才出来,后来又去了山西铝矿,对当时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当时农村的问题最严重,那种贫困是绝对贫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当时上上下下都觉得农村要改革是最迫切的,也是顺理成章的。那时候我们也搞了一个农村发展研究组,做了不少调查,确实在当时情况下农村问题最迫切,改革也最容易,而城市在建国后那么长时间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一下改很难。农村恰恰是薄弱环节,它无非就是把土地给农民自己去种,最开始原有的那套粮食统购销体系还没有改变,只是提高了收购价格,在这过程中就逐渐允许农民把剩余的粮食拿到自由市场上去卖,自然而然就形成价格双轨制了。

  某种程度上后来的城市改革也是沿着这样的思路,就是在增量上改,存量不动,因为动存量很难。当时的企业都有生产计划,它超额完成的部分就允许它到市场上去卖,它如果卖得比计划价格更高也不禁止。另外又允许乡镇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发展。这确实很奏效,既没有打乱当时的体制,又能从增量上做文章,而增量部分在市场引导下越做越大,逐渐就变成主体,最后市场和计划两者的位置就倒过来了。而且这些改革都得到了来自下层的广泛支持。

  这跟俄罗斯那套不一样,俄罗斯当时是相信了美国某些经济学家的休克疗法,就是要计划体制全部废除,一夜之间让市场机制起作用,结果原有的那套机制一停止经济就陷入了瘫痪,因为市场机制并不是那么快就可以建立起来的。

  可以说,经济改革这么走过来其实是有它的内在逻辑,那时候说“摸着石头过河”,国内有很多人反对,国外的经济学家就更不用说了,几乎众口一词反对,说改革不能这么干,你没有一个整体计划,全盘推进,会造成整个经济体系混乱。而且价格双轨制也很难解释,同一个市场上有两种信号,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添乱吗。但事实恰恰证明这种做法走出来了,而那种一夜之间取消计划,取消价格管制,一下放开市场的做法恰恰会造成很大的混乱。

  现在国有银行面临的问题还不太一样,实际上中国金融改革滞后了。你看发达国家的金融,有大银行,也有中小银行,不是说几家银行就把这事给办了。中国当然也有城市商业银行等,但核心就是四大国有银行,我认为还是应该更多更早的引入竞争,包括发展民营金融机构。但现在没有形成竞争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可能停下来等条件成熟。说让国有银行先改革后上市,可能有一定的问题。它如果没有在一个竞争环境里,如果不改股权结构,你去改它的经营管理方式就很难。所以,我认为改造股权结构是满足制度上的必要性,否则很难脱离自己的习惯和行动方式,再说也并没有把控制权让给外资。

  中国靠什么崛起

  《商务周刊》:美国高盛公司顾问雷默曾写过一篇叫《北京共识》的论文,其意是“在保持独立的同时实现增长”。“北京共识”一词自2004年5月面世后就引起了海内外广泛的讨论,成为全球既不认同计划经济,又不接受“华盛顿共识”,而是试图探索“第三条道路”的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的一面旗帜。您怎么看这条道路?

  王小鲁:我相信,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如果走得好的话,未来二三十年在世界上会有更大的发言权,这对现存国际秩序肯定带来冲击,而且某种程度会改变国际经济秩序、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战略格局。怎么去概括它,贴个什么标签,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能用一个什么更新的理念去贡献给国际社会。

  美国有一套民主的理念,但是它也有很多让人非常反感的东西,因为它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自己任命自己充当世界警察,到处打打杀杀。未来中国有没有一套更新的理念,有没有能力在国际上推广自己的理念?现在有人在说软实力,其实无非就是说我不靠强权说话,而是靠我的魅力和影响。

  《商务周刊》:可是中国的大国模式也面临自身的拷问,比如同在一个国家,贵州相当于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而上海更像一个发达国家。发展模式或者更新的理念似乎还谈不上。

  王小鲁:你说贵州和上海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某种程度也对,两者的发展也各有侧重。在现有体制下,中国允许地区间的差异度要比计划时代大得多,尽管是一个中国,但中央政府只是制定大的方针政策,地方还是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的空间。但还是有共性的东西,改革初期,恐怕多数省份都不比现在的贵州富,但改革对它们都有意义。

  过去的经济学是就经济谈经济学,它假定政治、文化、环境、地理因素都可以不考虑。这有一定道理,全世界那么多个国家,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地理因素,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家都面临很多共性的东西,这就是经济理论的一个框架。比如新古典经济学最基本的关于供给和需求的分析框架,不但在美国可以用,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也可以用。现在问题是经济在发展,经济学也在发展,现实总是更丰富,这过程中就觉得过去的经济学有点不够用了,所以需要发展新的东西,至少有一类这样的因素必须考虑,比如社会、政治、文化、地理、历史因素对经济的影响。

  《商务周刊》:总结一下,如果这改革的27年需要反思的话,您认为什么最值得反思?

  王小鲁:改革走了27年,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政府改革严重滞后了,现在恐怕应该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你刚才提到第三次大争论,如果争论的结果是把政府改革这个核心问题推上前台,那我绝对同意它是第三次大争论;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那就有些遗憾了。改革需要反思,但不能老是向后看,老是争论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要解决问题就需要向前看,向前推进改革。

(责任编辑:谢剑)



共找到 个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0条) 精华区(0条) 辩论区(0条)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热门财经特别推荐

相关链接





搜狐短信 小灵通 性感丽人 言语传情
三星图铃专区
[周杰伦] 千里之外
[誓 言] 求佛
[王力宏] 大城小爱
[王心凌] 花的嫁纱
精品专题推荐
短信企业通秀百变功能
浪漫情怀一起漫步音乐
同城约会今夜告别寂寞
敢来挑战你的球技吗?
 精彩生活 

星座运势 每日财运
花边新闻 魔鬼辞典
情感测试 生活笑话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月亮之上
秋天不回来
求佛
千里之外
香水有毒
吉祥三宝
天竺少女

上证 沪B 中300 深成 深B

股票查询


频道精彩推荐

·温家宝出访澳斐新柬四国
·八荣八耻 应对油价上涨
·台湾地震 陈水扁废统
·2006德国世界杯 奥运会
·刘翔 国足 科比 NBA F1
·新车:雅绅特 广本思迪
·奇瑞A516 强制三者险
·奥斯卡金像奖 馒头血案
·传TOM集团将收购新浪
·新农村建设 国企改革






约定
爱如空气
离歌
江湖笑
城里的月光
太委屈
迷糊娃娃可爱粉红卡通
四季美眉给你最想要的

搜狐分类 ·搜狐商机

财富八卦

·商品渐丰 走进真实朝鲜
·领导人获赠的外国珍宝
·啥是登峰造极的豪华房车
·叫价2.5亿中国第一别墅
·北京最早出现的美女广告
·领导车队出行的特殊待遇
·教师是怎么买得起别墅的
·最不要命的十种工作(图)
·中国公路奇观令人看傻了
·06最新版央视美女排行榜
·作呕的烧鸡加工全过程
财经专题推荐

·新农村建设 权证 油价
·深圳高峰会 人民币升值
·海外上市 股权分置改革
·重启IPO 医改方向之辩 

24小时点击排行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