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登上1300点,“新老划断”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如昨日甚至有媒体报道称,中信证券甚至已经开始为其保荐的G申能(行情 - 留言)再融资事宜,向投资机构征询价格了,令笔者为之深感惊讶。
尽管在今日的媒体上,G申能证券事务室的有关人士向有关媒体记者证实,G申能再融资没有任何进展,保荐人中信证券也并未替公司进行询价。 但仔细想想,所谓询价之举倒也算不上什么空穴来风。因为伴随着股改市值的过半,市场对“新老划断”的鼓噪一日胜过一日。而一些作为保荐机构的券商,更是为此积极活动,一方面通过媒体积极鼓吹“新老划断”时机成熟,积极宣传市场对“新老划断”已有承受能力的观点;另一方面又在积极地为自己保荐的相关项目进行准备工作,以便在“新老划断”推出时抢占先机。所以,即便是中信证券真的就G申能增发事宜向投资机构征询价格,这实际上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也不过只是准备工作的一部分而已。以笔者之见,G申能方面目前急于增发事宜应是人之常情所在,相反,如果真的还是稳坐钓鱼台的话,那倒真是有些不合情理,甚至是不正常了。
根据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的表态,实施“新老划断”将首先恢复再融资。此举既是为了推进上市公司加快股改的进程,同时也是对积极股改公司的一种肯定与鼓励。既然有此表态在前,为了表明管理层的诚信,股市在推出“新老划断”的情况下,率先启动再融资是完全可能的。
而G申能无疑是股改的积极响应者,作为第二批试点公司中的一员,该公司于去年6月便列入了股改名单,并于去年8月17日顺利实施了股改方案。因此,作为股改试点公司中为数不多的有再融资计划的上市公司,管理层理应优先考虑安排该公司的再融资计划。
并且,率先安排G申能的再融资计划,也是公司内在的一种“急需”,一种“当务之急”。一方面是公司对资金的需求趋紧。根据此前的公告,G申能拟增发不超过2亿股新股,集资约17亿元,拟用投资上海外高桥第三电厂、收购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10%股权等,公司去年的公告称:“目前公司增发募集资金项目已进入建设期,资金需求趋紧。”也正因如此,G申能于去年10月就对公司的再融资方案进行了修改,成为G股公司中首家修订再融资方案的公司。另一方面是公司再融资的有效期限将至。G申能的增发方案是2005年4月获得证监会发审委批准的,但就在当月,股改启动,再融资被迫暂停至今。为此,该公司不得不在去年10月25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将再融资的有效期延长一年,
即自2005年5月26日起至2006年5月25日止,因此到今年5月25日,G申能增发新股的有效期限将面临着再次到期的危险。如果在此之前,再融资仍无法恢复,G申能可能需要重新召开股东大会,再次延长再融资决议的有效期。
不仅如此,率先安排G申能实施再融资方案,还是基于该方案本身所具有的一大优势,也即该公司的增发方案是在2005年10月25日经过了公司股东大会修改审议了的,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全流通背景下的增发方案。尽管时至目前为此管理层并未推出全流通背景下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管理办法,但G申能似乎先行了一步。将原增发方案中的“原社会公众股股东可按其在本公司股权登记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持股数以一定比例优先认购”修改为“全体股东可按其在本公司股权登记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持股数以一定比例优先认购”。也就是说,G申能的增发计划可以满足全流通背景下让大股东也参与到再融资中来的需要。因此,一旦管理层推出的再融资管理办法里提出类似的要求,G申能无需再对方案进行修改,这也可以为G申能再融资计划的实施抢得先机。
但尽管如此,笔者以为,如果G申能的增发方案如果真的就此推出的话,那么,G申能的再融资就难免成为穿全流通新鞋走圈钱老路的典范了。虽然G申能方面融资心切是可以理解的,但毕竟目前相关的全流通环境下的再融资管理办法管理层并没有出台,因此,很难认为G申能现在的增发计划就是符合“新老划断”背景下的再融资管理办法的。虽然G申能的增发计划在公司完成股改后进行了一次修改,但这实际上也只是表面上的一种修改而已。从全流通的角度来看,仅仅就是把参与增发的对象由“原社会公众股股东”改为了“全体股东”罢了,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文章。最多也只是一种全流通背景下再融资的“形似”而不是“神似”。因此,这种没有新的再融资管理办法下推出的再融资方案,最多也不过就是一种盲人摸象罢了。其骨子还是原来再融资管理办法里圈钱的那一套。不仅如此,实际上就连中信证券向投资机构征询价格这种说法,也都深深地打上了原来圈钱那一套再融资办法的烙印。若果真如此,这全流通背景下的G申能的增发计划,想要不走圈钱的老路都难上加难。
事实其实也正是如此。如果不对G申能的增发计划进行修改,那么,G申能现有的增发计划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圈钱方案。其最明显的表现有两点。
其一,增发价格的高企将不可避免。根据该公司的增发计划,G申能拟增发的规模为不超过2亿股新股,集资金额约17亿元,其融资的用途是拟投资上海外高桥第三电厂、收购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10%股权等。按照这样一个增发计划,那么,G申能的增发价格将不低于每股8.5元。而目前G申能在二级市场的股价也只有5.35元(4月5日收盘价),也就是说G申能公司所希望得到的增发价格比目前的市场价都高出了58.88%。由此可见,该公司试图通过增发来实施圈钱的意图是多么的明显,这不是原来圈钱模式下上市公司圈钱的最典型的一种做法吗?当然,要实现这个意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不排除有机构投资者来配合G申能的增发来拉高正股股价,但由于两个价格之间的差距太大,因此,真要达到这个目的并不容易。所以最后适当降低增发价格是最可能的方案。但既然公司对资金存在着巨大的需求,因此最后在确定增发价格的时候,当然是能高尽量高了,以至最后该公司的增发价格之高企将不可避免,最终在市场价基础上的折让将非常有限。而这一点实际上正是原圈钱模式下上市公司增发的一个突出特点。
其二,原有的非流通股股东特别是大股东不参与增发,不履行股东应尽的义务。大股东只举手表决不掏钱买单,这是原有圈钱模式下上市公司融资、再融资所存在的一个最主要的弊端。因此,要改变这种圈钱的做法,就必须强制性地把非流通股股东特别是公司的控股股东等大股东纳入到再融资中来。但到目前为止,由于没有正式的全流通环境下的再融资管理办法出台,大股东是否被强制性地列入到了增发对象的范围,笔者无从知晓。虽然此前曾有管理层就再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的消息出台,但证监会对此事并未予以承认;而且在当时传闻中的再融资管理办法里,也只有在配股时需要大股东参与配股的强制性规定,而是否强制大股东参与增发,则缺少相关的报道。所以,如果大股东不参与增发的话,那么全流通背景下的增发方式,仍然是原来圈钱模式的延续。而根据G申能的增发方案,虽然将增发优先认购的对象由“原社会公众股股东”修改为了“全体股东”,也把大股东等原非流通股股东包括了进来,但在缺少强制措施的情况下,大股东等原非流通股股东完全可以放弃参与增发,从而使得这一修改变得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不论最终G申能的大股东们是否会选择放弃参与增发的做法,但G申能的增发方案却是实实在在地为大股东们放弃增发留下了一扇“后门”。而这扇“后门”也正是G申能增发方案通向“圈钱”行为的大门所在。
因此,作为包括G申能在内的上市公司再融资,要与圈钱行为划清界限,这首先就要求管理层拿出一个与“圈钱”绝交的再融资管理办法出来,然后各家再融资公司再对照管理办法来重新修订再融资方案,对号入座。否则,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管理办法,或者说,管理层出台的再融资管理办法难以与“圈钱”行为划清界限,甚至有意为上市公司的“圈钱”行为留下一扇方便之门,那么,这“新老划断”后的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就只是能穿全流通的新鞋走圈钱的老路,G申能同样也不可能例外。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