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距离已很近,心上距离还很远”,这是卫生专家参加创建社区卫生示范区评审后发出的感慨,同时这恐怕也是大多数普通居民对社区医院的感觉。与大医院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却“门庭若市”相比,社区医院实在是个尴尬角色。
据媒体报道,走在全国前列的北京和上海,社区医院还没有走出“窗口示范”阶段。为什么社区卫生还在“建窗口”、“建示范”,难以发挥“大病上医院、小病解决在社区”的医疗分流目标呢?
真正的原因,其实还在公立大型医院身上。目前在中国医疗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而这些资源还主要集中在大型医疗机构手中。大型医院因为拥有资源可以在“医疗市场”上呼风唤雨,而小小的社区医院尽管资源要求较少,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供给不足。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的社区医院要么是一个光鲜的“窗口”,要么就是难以发挥作用的“缺口”。
实际上,社区医院能否办到实处,关键还是一个钱字。虽然现在各地政府都增加了对社区卫生的投入,但是仍属于杯水车薪,大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在“以药养医”的漩涡中打转。
“创收”仍然是各家社区医院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现在政府的投入只能保证该中心离退休人员的经费,而现职人员的经费基本上还要靠创收,还得把自己放到市场中”。一家社区医疗机构负责人透露,由于补偿经费不足,他们只能从药品和医疗上找一些服务费用,“如今该中心每年药费收入仍占全年总收入的70%以上”。
而只要是社区医院还在实施“以药养医”,社区医院里的医生就会和大医院里的医生一样,想方设法提高“卖药”收入,结果就是药价被继续提高,医疗费用继续上涨。在那些社区医院离了药费收入就没法生存的地方,社区医院就是一个“大药房”。在很多社区内,当社区居民发现社区医院里的医疗费用尤其是药价依然是一样的高的时候,他们就会抛弃社区医院:既然都是一个价,为什么不到大医院看病呢?
由此还引出社区医院另一个难题,仍然是医疗资源分配的问题: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一个技术精湛的好医生就是最好的资源,但是这样的资源不能被分配到社区医院里来,因为这里不“挣钱”嘛。当然,我们也不要求所有的最好资源被配置到社区,但是社区百姓怎么能够相信,他们可以得到的是合格的医疗服务呢?要让百姓相信社区医院,路还长着呢。
医疗改革诚如卫生部官员所说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医疗改革也不能完全寄托在所谓的平价医院和社区医院身上。改革,可不是医院大小的问题。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