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视线
地方政府的参与并不能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如介入过度,还会给银行经营埋下隐患。
国内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压力下,现在正重新回到与地方政府合作的路子上去。其中一个十分火热的模式就是“银政合作”。
所谓“银政合作”,就是银行与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允诺向地方建设项目提供配套贷款和资金支持,而地方政府则提供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实质上,这可以看做是地方政府出面揽下的信贷批发业务,而其中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没有财政担保。
近几年,银政合作的模式在国内迅速“走红”,其中以中国建设银行的势头最猛。据安邦分析师对公开资料的统计,自2005年8月以来,建行先后与内蒙古、四川、湖北、浙江、海南、山西6省(区)签订银政合作协议,建行累计承诺信贷额近7000亿元人民币。此外,建行还与广东、江苏、江西、广西、北京、深圳以及其他地方政府进行了银政合作,授信额度从1800亿(广东)、1500亿(江苏)到数百亿元不等。
并且,积极参与银政合作的不止建行一家。其他三大家国有商业银行——中行、工行与农行都有不同程度的类似合作,其中工商银行也是动辄千亿元的大手笔。一些股份制银行也在积极参与其中。
这种红遍大江南北的模式,被认为是能带来双赢的创新:地方的建设得到了信贷资金支持,解决了投资资金的问题;而银行则通过合作找到了信贷项目,不仅完成了信贷任务,还通过扩大信贷盘子,暂时从数字上降低了不良贷款比率。
从银政合作所支持的项目来看,有一些的确是好项目,如煤炭、煤化工、电力、交通、冶金、城建、汽车等,不少是各地的重点项目。然而,正如银行的任何其他信贷业务一样,地方政府的出面参与并不能降低上述重点项目的信贷风险。
事实上,在中国参与全球化、国内市场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宏观政策、行业政策和市场形势发生的波动,将很容易地在区域市场上体现。而随着未来政府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将进一步转型,其介入经济活动的程度也会减弱,对于银行信贷的各种保证和优惠政策,都将会逐步弱化。这意味着,银行在银政合作框架下提供的巨额金融支持,面临的风险将不会降低。
银政合作是国内银政关系的一个典型。在目前银行的市场经营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与银行业的这种相互需求关系,仍将在相当时间内持续下去,并会成为满足银行业务需求与地方资金需求的重要方式。因此,银政关系将长期成为未来国内银行业面临的焦点问题。甚至可以说,银政关系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的金融界将难有大作为,不良资产比率依旧将会是个大问题。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