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杨群 记者 马海邻)上周五,在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和复旦大学共同主办的“复旦-汇丰经济讲堂”上,围绕“世界长期经济增长与中国的战略选择”这一主题,中外两位经济学大师殊途同归,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铺开了“大国战略”的蓝图。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指出,中国必须直面“未富先大”的挑战。这种挑战包括两方面。
一是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二是资源与技术的瓶颈。按人均计算,中国的资源并不丰富,例如人均钢铁保有量仅1.2吨,而欧美国家约为10吨,如果中国要达到他们的水平,将用去全球所有的铁矿石产量。这两方面的挑战,决定着中国不能按照发达国家过去的发展模式来发展。
李稻葵认为,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必须以大国发展战略发展。他眼中的大国战略,对内要求建立统一高效的国内市场,对外,则要以统一协调的贸易发展战略,坚持独立的宏观经济政策,采取积极的大国外交和国际舆论宣传策略。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经济学教授凡阿克(BartvanArk),则在全球视野下关注中国的经济前景,他为中国的大国战略圈出一个重点: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服务业生产率增长。
凡阿克指出,中国的特点在于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要谋求长期持续发展,重点在于提高人口就业率。在发达国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促进GDP增长的主要因素并不相同。数据分析得出,就业率提高是中国GDP增长的主要引擎。最近,国家统计局在经济普查后对GDP总量数据进行了修正。对比修正前后的数据可以发现,中国的第三产业显示出惊人的发展速度,是推动GDP增长的重要动力。这位经济大师同时指出,中国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是服务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但是从长远看,随着工资水平不断上升,这方面的优势将不再明显。要维持可持续的竞争力,应该在科技研发上投入更多。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