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布的角度,我建议关注新农村建设,要看到新农村建设当中的市场和商机。”4月9日,在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上,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细解“十一五”期间民资应关注的投资热点。
而现实中,民营企业进入银行、石油等垄断行业的“玻璃门”仍未打破。对此,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唐双宁表示,鼓励民营资本参与银行业重组和改造。
新农村将是民营经济投资热点
“2005年民营经济投入到城镇的占总投资近70%,投在农村的部分只有30%多,城镇投资同比增长超过50%,而农村增长只有24.9%。”姚景源喜欢用数据说明观点。
姚景源认为,“十一五”规划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新农村建设,民营企业应该从中看到机会。如“十一五”规划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14项重点建设工程,其中农村公路,明确提出要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20万公里,而整个“十五”期间全国公路建设也只有35万公里。
除此之外,根据新的经济增长周期,姚景源建议,“十一五”期间,以下领域将会为民营企业投资带来利好前景。
首先,凡是适应消费升级的产业、行业、产品都应当成为投资热点。据此,具备投资热点的前五个行业为:房地产、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服务业、采矿业。其中,服务业应看作投资的重要空间。
此外,由于中国现在处于工业化发展时期,所以重化工业仍是会成为企业家投资瞄准的领域。尽管如此,鉴于“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单位能耗降低20%的目标,“节能产业和环保产业也是值得关注的领域”,姚景源建议。
民资进入银行业没有法律障碍
虽然在姚景源的视野里,民资存在着广泛的投资空间,但企业家们却有着本能的市场原则。在民资涌动的暗潮中,更多的目光则是投向垄断行业。
“民营资本进入中国银行业不存在法律障碍。”在此次论坛上,唐双宁强调,目前中国银监会依法监管的金融机构中,均没有限制民营资本参与的规定。同时,民营资本事实上已成为我国银行业股本重要组成部分。
唐双宁表示,近些年来关于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议论比较多,作为中国银行业的最高监管当局,中国银监会有必要作一个负责任的回应,“总的态度是区分两种准入”。
在资本准入上,中国银监会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积极参与银行业重组和改造,但监管当局坚守两条原则:相关民营资本不能借入股银行业机构进行关连交易;坚持所有权、经营权分离,严格高级管理人员的认证资格管理。
唐双宁认为从维护存款人利益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出发,监管当局对银行业机构市场准入必须谨慎。但这并不是针对民营资本,而是考虑到我国银行业机构数量基本饱和。当然在结构上,像西部地区,还需要有局部的调整。
国企民企能否“共舞”?
2005年初,“非公经济36条”的颁布,被誉为民营经济迎来最灿烂的春天。而现实中,民营企业进入银行、石油等垄断行业的“玻璃门”仍在。国企和民企能否实现公平竞争环境已不在政策层面,而归于复杂的现实。
“‘共舞’——你跳你的、我跳我的?还是跳交谊舞?谁带谁?”在论坛上,福建远太集团董事长林文侨带着浓重的闽南口音问。
“关张、诸葛不易分。”唐双宁以比喻作答,关羽、张飞是“刘备集团”最早的“国有资本”,诸葛亮是后来补充的最大“民营资本”,共同发挥作用,不可或缺。
而讨论会惟一一位国企代表:中房集团总裁兼党委书记孟晓苏,则提出新公有制的概念,即指多元股东构成的社会公众持有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样的企业将来成为主体,而中国现在的私有企业也将会转变为这类新公有制。
如果国企民企能“共舞”,舞者一定要有自己的天地。国有经济的天地是什么?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将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集中,意思是说其他领域国有资本要逐步退出。”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主任陈永杰说认为,国有经济未来应该进入的空间首位是资源性领域。包括垄断性性资源、稀缺性资源、战略性资源。
“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调整出来的空间留给民营经济。”国务院研究室公交贸易司司长陈全生说。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