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威英利找钱,无锡尚德找矿———硅产业一山二虎
    四川、宁夏、河南、辽宁。从去年开始,施正荣寻找硅的步伐横跨整个中国,一刻也没有停止。
    与此同时,国内光伏产业蜂拥而起,其火热程度不亚于当年大炼钢铁之势。然而,拥有千吨级多晶硅资源的只有四个地方———四川新光硅业、河南洛阳中硅、辽宁凌海金华、宁夏石嘴山。
    这四个资源落在谁的手中,谁就拥有光伏产业的绝对话语权。目前已知的是,G天威已成为位于四川乐山的新光硅业二股东,洛阳中硅已与无锡尚德达成合作关系。目前,可活动的空间只有凌海金华和宁夏石嘴山。
    “到国外买一条生产线就能造太阳能电池。”一家新兴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表示,不考虑转换率,至少在太阳能电池片和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上,技术并不构成进入这个行业的壁垒。
    而先于业界意识到这一点的施正荣,实际上在无锡尚德纽交所上市之前,就迈出了寻找上游多晶硅资源的步伐———他必须做好准备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下游生产企业之间腥风血雨的“大战”。
    但是在上游资源层面,施遭遇了强劲的对手:G天威(600550)旗下的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尤令无锡尚德方面感到担忧的是,这个对手手中已握住国内唯一成熟的千吨级多晶硅生产线。另外,天威英利太阳能电池的产能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呈几何级数增长。
    2005年与天威英利在四川乐山的“西南战役”落败后,施正荣转战中原,在河南洛阳布下了棋子,随后宁夏石嘴山项目也进入了施的目光。硅路龙虎之斗,或将在不久的将来升级。
    即将出海的天威英利
    如果天威英利只是目前的规模,尚德大概也不会有如此的危机感。令竞争对手担忧的是,海外上市后的天威英利将变得过于壮大。
    天威英利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天威英利登陆纽交所只是时间的问题。由于G天威分拆天威英利上市的计划不久前已获得了国内审批部门及纽交所的认可,天威英利上市只是在走必要的程序。而德意志银行极有可能作为天威英利赴美上市的主承销商,与天威英利展开一系列合作,为天威英利发行20%的股份,募集到大约3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
    募集资金将被投入到天威英利太阳能三期工程中去,打造500MW/年生产规模的从硅片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线。加上天威英利太阳能一、二期工程的总体产能硅片70MW、电池片60MW、电池组件100MW,最终三期工程完成后,天威英利的生产能力达到硅片570MW、电池片560MW、电池组件600MW。
    这是一个宏伟的扩产计划,与之相对应的是尚德2005年12月招股时披露的产能及扩产计划。尚德2005年9月已达到120MW的电池组件生产能力,并计划到2006年末达到240MW的产能。
    成为中国光伏产业的龙头是天威英利和无锡尚德共同的目标,但显然皇冠只能有一个。并且,竞争本身的关键并不在于谁的太阳能电池组生产规模更大一些。
    西南第一役
    关键在于,谁拿到了最多、最便宜的多晶硅。
    四川新光硅业、河南洛阳中硅、辽宁凌海金华、宁夏石嘴山。这是国内目前拿到千吨级多晶硅生产线建设“牌照”的4个地方。
    都有着做大做强的目标,天威英利和无锡尚德在上游的“撞车”成为必然。很快,在2005年初,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因项目进度过慢,决定引进新的投资方之际,天威英利和无锡尚德第一次在上游战场上遭遇。
    新光硅业成立于2001年,其多晶硅生产线建设依赖的是四川峨嵋半导体厂的技术,而峨嵋半导体厂的“改良西门子法”则是由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设计。因为技术垄断,直到2000年我国才得以从俄罗斯引进“改良西门子法”,峨嵋半导体厂和洛阳中硅高科技公司的技术均由此派生。
    新光硅业规划的多晶硅产能为1260吨/年,尽管在2005年初,全国号称打造千吨级多晶硅项目的有好几个地方,但业界的心底都很清楚,因为技术、发展时间和能否获批等原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够形成有效产能的,唯有新光硅业。新光硅业是一个快要成熟的果子,而其它项目,都还过于生涩,有的甚至连生涩都谈不上。
    因此,新光硅业引入投资方的消息甫一发出,天威英利和无锡尚德即闻风而至,另外一同来到乐山的还有南玻(000012)。
    “对方不愿意往下谈。”南玻高层某人士对记者表示,参与新光硅业增资扩股竞争一事,当时他们只是去“看了一下”,并没有真正介入的意向。至于天威英利能够最终进入,南玻的人士称,“大概是天威方面在硅产业里做得比较早的缘故”。对当时也去了乐山的无锡尚德,南玻方面称知道尚德与新光硅业进行了接触,但具体的情况他们并不了解。
    而G天威在硅产业里的另一个竞争者G航天(600151)则一直被外界认为当时也参与了新光硅业的竞争。不过,G航天证券事务代表王慧莉否认了这一说法,她表示,G航天也曾考虑过自己涉足多晶硅原料的生产,不过并未考虑参与到新光硅业中去。而G航天目前用的硅原料均是外购。
    在乐山竞争的最终结果是G天威胜出,以1.1亿元进入新光硅业成为第二大股东,持有新光硅业35.7%的股权。
    “恐怕并不是钱的原因。”对于施正荣的落败,了解新光硅业增资扩股一事的人士透露,两个主要竞争企业G天威和无锡尚德的背景、未来发展的规划都成为考虑的因素。新光硅业带有强烈的政府背景,其建立、项目发展的整个过程,都得到了四川省政府方面的有力支持。在股东背景上,即使是G天威入股后,新光硅业第一大股东四川省投资集团及第三大股东四川省启明星控股有限公司仍合计持有新光硅业62.24%的股权,牢牢把持着新光硅业的控制权。因此在2005年初增资扩股时,新光硅业选择“国”字头的G天威也在情理之中。
    实际上,施正荣也并未在四川完全的失意,他随后投资参与了峨嵋半导体厂的一个年产200吨多晶硅项目,并将获得少量的多晶硅供应。
    转战中原战场
    在控制和加强采购上游资源的思路下,施正荣离开四川后转战河南洛阳成为必然的选择。因为眼下全国拥有“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工艺的除了新光硅业外,也只有洛阳中硅。但洛阳中硅的生产线及生产规模都远不及新光硅业。
    洛阳中硅成立于2003年,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是其建设方之一,也是其技术的来源。现在洛阳中硅已形成年产300吨多晶硅的规模,并在2006年初开始了二期年产700吨多晶硅项目的建设,二期项目预计在2007-2008年完成。在“十一五”的规划中,洛阳中硅还计划利用外资与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建设年产2000吨多晶硅的项目。
    洛阳中硅总经理汤玉安此前曾透露,该公司有向硅产业链下游延伸的计划。而无锡尚德则把自己的生产线以最快的方式直接安置在了洛阳,旗下的洛阳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紧邻洛阳中硅的生产工厂,以获得充足的原料供应。据悉,尚德在洛阳的30MW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和一条30MW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线,按照计划将于近期正式投入运行。
    但是与G天威直接涉足上游原料产业不一样的是,尚德虽然布子洛阳,却并未真正染指多晶硅的生产。个中原因,恐怕正象尚德此前对外的表态:“收购硅原料企业的难度太大。”据接近尚德的人士透露,尚德在洛阳也在计划入股一家硅片生产企业,但是又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境外资金的激烈竞争,最后的结果目前还不得而知。
    发展与短缺之惑
    天威割据西南,尚德布子东都,两者在国内都有了自己的落脚点。但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划,恐怕仅有一个战略基地还不够。
    按照天威英利三期项目最终达到570MW硅片生产能力的说法,以及目前国内生产1MW硅片需13吨多晶硅的情况计算,在天威英利三期项目完成后,天威英利每年大致需要7410吨多晶硅。那么即使是新光硅业的产品全部供应天威英利,也是远不能支持天威英利发展规划的。
    据记者了解,新光硅业的设备安装进展顺利,其前端的动力、制氢以及净化设备已在进行安装,后端废气处理设备也在进行安装。整个项目的关键设备———还原炉按照计划将在今年下半年进行安装调试。如果一切正常,新光硅业也要到2007年初进行点火试生产。
    “谁出的价钱高,产品就给谁。”G天威董事会秘书张继承对扩产后的天威英利原料供应问题的看法是,在现在的条件下,新光硅业将来投产后的产品是按照市场价格进行出售的,即使G天威是新光硅业的二股东,也只能在购买时按市场价格获得一些优先权。
    这意味着,新光硅业对天威英利的原料供应,能够让天威英利不至于产生无米下锅的担忧,但并不能保证供应价格低于市场价格。
    无锡尚德的规模现已扩大至年产120MW,按照去年上市时的招股计划,尚德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在2006年末预计扩大至240MW。仅以扩产至240MW计算,尚德需要的多晶硅每年将达到3120吨。但现实的情况是,尚德能够控制的上游资源相当有限,绝大部分原料都须外购。
    去哪里找那么多的多晶硅原料?天威英利和无锡尚德都必须为自身的发展囤积足够多的“粮草”。
    两个还在纸上的项目
    在对多晶硅巨量需求的背景下,天威英利和无锡尚德在国内都没有太多的选择,触角只能伸向宁夏石嘴山和辽宁凌海。但据记者的最新了解,这两个地方的项目都还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
    宁夏石嘴山项目尽管已在外界传得沸沸扬扬,但项目还处于规划阶段,具体怎么实施还是个未知数。
    “毕竟是几十个亿的事情。”G东方钽(000962)董事会秘书叶照贯向记者表示,多晶硅项目还只是政府方面在规划,哪些企业参与、以什么样的形式参与,目前都还没敲定。即使是在G东方钽的层面,究竟是G东方钽自己参与实施还是控股股东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参与实施,也都还未能确定。目前能够预计的是,石嘴山项目进展顺利的话将在5-6年后形成有效产能。
    不过,石嘴山多晶硅项目的技术瓶颈至少已经突破。由于俄罗斯国家稀有金属工业研究设计院已与石嘴山政府方面签订了技术合作框架协议,改良西门子法的引入已不成问题。相关消息显示,石嘴山市政府计划将多晶硅项目放置在该市的河滨工业园区实施。
    多晶硅是天威、尚德争夺的主要资源。
    与石嘴山政府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的无锡尚德也可望成为项目的参与方之一,但某了解石嘴山多晶硅项目的人士认为,无锡尚德不太可能在多晶硅项目上处于控股地位。尚德方面能够提供的只是资金,而在目前的石嘴山项目规划格局中,资金是并不短缺的东西。
    辽宁凌海的千吨级多晶硅项目也只是提出了一个蓝图,目前锦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等正在为项目进行招商引资工作。记者在锦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的一份多晶硅项目文件中看到,凌海的千吨级多晶硅项目由凌海市金华冶炼有限公司负责实施,项目拟选厂址为凌海市闫家镇闫家工业区,所需用地面积达7万平方米。
    凌海项目的总投资目前规划为1亿美元左右,但按照以往的建设经验,千吨级多晶硅项目所需资金投入可能会超过1亿美元的规划。与其他地方相比,凌海项目的优势在于“地利”:所选厂址毗邻102国道,距锦州港(行情,论坛)仅50公里,离锦州机场48公里。无锡尚德投资者关系管理部的张先生则表示,凌海项目他们在前期有过一些接触,但并没有持续性的接触,只停留在浅层的了解和沟通上。至于会不会介入凌海项目,形成一定的合作,张先生称还无法透露。凌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的李玉平局长则表示,无锡尚德确实已经与金华冶炼有限公司有了一定的接触,但两个企业有没有达成一些合作的协议,他还不了解。
    下游:未来之战
    除了在上游资源“无声的竞争”之外,天威英利与无锡尚德之间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合作,但这种合作关系或许不久就会被打破,因为随着格局的变化,双方的利益也会出现相应的调整。
    根据尚德的招股说明书,天威英利在2006年还供应20MW的多晶硅原材料给尚德。据记者向无锡尚德内部人士了解,现在这个供应协议还在正常履行,从2006年1月份至3月份,天威英利方面都有货源供应。
    不过论及2006年的供应合同履行完毕后,天威英利是否还会保持供货,尚德的人士有些迟疑:“他们(天威英利)也在做下游的东西,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未来,更为激烈的竞争或将体现在天威英利与无锡尚德的电池组件产品上。由于国内市场极其狭小,在国内市场未获得大规模拓展前,国际市场成为中国光伏企业主要的“跑马场”。但这个“跑马场”还能容得下多少中国企业在里面自由驰骋,已引起了业界的怀疑。
    “国外光伏产品的需求受政策影响相当显著。”有分析人士认为,即使是德国受政策影响而出现了太阳能电池需求猛增的情况,德国国内的光伏企业产能也不会因为中国光伏企业的增长而放慢发展步伐,如果几年以后德国自己的企业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这对中国光伏企业将是一个打击。
    受到德国市场需求爆发的刺激,除了无锡尚德、天威英利,还有众多的中国企业正在或准备积极介入光伏产业的下游,这直接导致国际市场上多晶硅价格的暴涨。但近期的一些市场情况说明,德国市场的需求增长有限,国内光伏企业已将目光投到新兴的韩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市场上。
    尽管现在不愁订单的国内光伏企业还犯不着“跑马圈地”,但整体产能的急速跃升将极有可能导致未来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届时,产品质量、品牌、成本等都可能是各方竞争的层面。
    不过,下游的竞争尽管存在可能,但还比较遥远。天威英利在今年3月份已和德国方面签订了总量达305MW的供货合同,供货时间持续到2010年,基本满足其一、二期项目在这些年间需求的订单。而无锡尚德获得的订单也足以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应对国内硅产业链的“变局”,国内企业的精力更多的还是集中在上游。
    下游之战,也只有在国内光伏企业产能集中爆发之后,才会展开。上游之争,现在正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