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上半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的中央国有企业获得了2900亿元的净利润,2004年全年的净利润为4000亿元。2003年,包括省级和市级企业在内的所有非金融类国有企业的利润总额达到了7590亿元,占GDP的6.5%,相当于财政收入的35%。 部分公开上市的国有企业将其盈利总额的20%~60%用于分配红利。
但由于历史原因,不论是财政部、国资委还是其他任何中央政府部门,都没有从中央大型国有企业那里分红,地方政府和地方负责管理的国有企业大多也都如此。这种情况与其他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那些国家里,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股东,通常会像其它股东一样从企业那里获得红利。
为什么国有企业的分红政策对中国很重要呢?首先是它有利于提高那些由国企保留利润提供资金的投资项目的效率,其次是它有利于改善公共财政资源的整体配置。
为什么要支付红利?
国有企业大规模留存利润的一个问题是,企业内部的资本配置无法像从金融部门获得融资那样受到严格的审核监督,而这很可能影响投资效率。如果公司的成长前景和盈利能力都不错,治理结构也相当完善,那么在企业内部配置一部分利润会是合理和有效的。但是,如果企业的成长和盈利前景并不乐观,公司治理也不健全,那么在企业内部配置资本的效率很可能非常低,使得整个经济更容易出现大起大落。在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的情况下,这些弱点尤其突出。这时,将部分利润分给股东反而会提高配置效率。
例如,如果考虑到某些行业很可能会在将来出现产能过剩,那么将这些利润继续投资于这些行业就不是好的投资选择。经济上来说更合理的办法也许是将这些利润投资于其他行业,或者用于消费。
加强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提高分红水平将有助于对资本配置进行更严格的审核监督。这样就能够改善资本使用效率,并且在投资与消费的权衡取舍中更倾向于消费的增长,从而符合政府制定的的经济目标。
不少研究表明,通过现金分配(如分红)限制潜在的过度投资行为(特别是那些投资机会有限的公司)能够增加股东的财富。
另外一个考虑是,政府已经承担了企业的大部分重组成本:如学校和医院等社会责任以及职工失业和提前退休所造成的成本。实际上,上述社会负担的剥离正是国有企业利润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使国家更有理由去弥补这些成本。
还需指出的是,分红政策与公司治理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支付多少?
盈利是决定是否调整分红计划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红利支付占利润收入的比率通常反映每家公司自身增长前景。当公司增长缓慢且前景不明朗的时候,公司的分红率通常为利润收入的50%左右。由于对利润收入的预期更为可靠,受到管制的公用企业会有更高的分红率。
对于属于周期性行业的公司来说(如基本原材料),在下降周期期间,它们的分红比率常常达到或超过利润收入的100%。公司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现金流通常都超过了净收入。对于那些高投资和高折旧的公司而言,它们的现金流(折旧前盈利)一般都比较高。特别是那些属于周期性行业的公司,它们在制定分红计划时,必须从整个周期的情况来考虑项目的现金流。
高成长公司或高科技公司往往很少分红,或者根本不分红,其理由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对这些公司进行再投资是剩余现金的最佳使用方式。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对于上述假设也需要进行定期审视,因为持续的高增长可能会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微软公司,它曾经是一家不分红的高成长公司。但在过去的5年里,微软的年度盈利增长率下降到了6%。因此,已经累积了490亿美元现金储蓄的微软公司在2003年年中也开始分红。2004年,微软公司的分红更高达其盈利的29%。
由于国有企业属于一种公众信托,因此,对国有企业剩余现金留存比例应该有更严格的标准。一位来自欧洲的高层官员认为:“对于一家国家100%控股的国有企业来说,合理的分红政策是将其全部利润都用于分红,除非这家公司能够表明,在考虑风险的情况下,它仍然有可能带来合理回报的投资机会”。123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