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圈》杂志&Marketing Club(马可停俱乐部)第七次行动:市场人怎么充电更有效率
商学院是帮助市场人整理碎片
4月6日晚,《市场圈》杂志&Marketing
Club(马可停俱乐部)第七次行动——市场人怎样充电更有效率,如期在北大国际MBA(乾隆的十七儿子的府邸)致福轩会议室里顺利举行。
此次沙龙是由著名学院的院长教授、国内顶尖的猎头与人力资源专家、知名企业的市场人共同在一起探讨市场人怎样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增强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是走学院镀金的路线,还是靠实战摸索去总结,哪个更适合您,哪个效率更高……市场人到底需不需要读MBA?MBA在市场上是不是真的有用?企业是否很在意市场人是否读过MBA?
沙龙上,紫天鸿集团副总裁罗坚、《市场圈》杂志执行总编辑班丽婵、助理总编茅以宁、Marketing
Club(马可停俱乐部)总监王天、北大国际MBA助理院长张黎教授、北大国际MBA项目副主任刘长艳、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祝合良博士、浩竹猎头CEO王常江、海士顾问总裁梁中锋、水木经纶管理顾问总经理秦合舫、市场营销专家(美国圣约翰大学MBA)寨克、华硕电脑品牌总监郑威、联想中国媒体公关经理吴瑕、北大方正集团公共关系部品牌推广经理祝月华、腾讯网站部营销拓展中心总监孙宏生、威盛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公共关系部经理马芳、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李笛、买麦网副总经理王春雷、华为3COM产品营销经理胡斌、华润雪花公关经理韩晓菲、数字100市场咨询总经理汤雪梅、研究总监张彬、名道研究所所长贺咏光、嘉贝诗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楠、紫天鸿公关顾问副总经理贺洪涛等就此问题发表了看法。
精彩发言回顾:
张黎教授:市场人要明确MBA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他们有了工作经验以后,把经验碎片在MBA中把它们整合成一个体系,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回过头来指导实践效果会很好。MBA是把行业经验做一个整合,提供一个平台,把它短时间灌输给大家。商学院不能做的是把一个没有知识没有经验的人变成有素质的人。
梁中锋:市场人是艺术家与科学家的结合,需要创新。像比尔盖茨、戴尔等很多企业家都没有读过MBA,甚至没有读过本科。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一个人应该首先审视自己,你自己适合做什么,你已有资源是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了这些,要不要上MBA就很清楚了。我认为不需要读MBA。
祝合良教授:市场人有必要读MBA,看过某个数据,世界500强,25%是MBA毕业。
王常江:我不认为读MBA非常有必要,也不同意说非常没有必要,针对每一个人来讲情况是不同的,从我们做猎头项目来看,没有一家企业要求必须要找MBA的;另外一种情况,一些高端职位的人,他们有一些人的的确确是具有MBA的学历。这说明读MBA对有些人是很有价值的,但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价值。
如果他适合读MBA的话,他就应该去读。比如,有些人读MBA的目的是什么: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尤其是读20多万学费的MBA,一般都是大公司的高层,这时“同学关系”是在中国很重要的社交关系圈。在这个圈子里,你擅于运作的话,它给你带来的价值远远高于20万。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你擅于经营人际关系,你读MBA一定有收获。
另外一些人读MBA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年薪,这样使很多人都失望了。我也碰到很多MBA到我这里求职,谈求职困难等等,其实他自己不太适合读MBA,他自己的表达能力都很差,不太擅长于去和别人打交道,他只学那些课本知识并没有用,做几个案例分析还未必到位,那些人不适合读。刚才几位教授们说整理一下思想的碎片,那也要看你有没有碎片可整理。如果你没有碎片可整理,那几年都是混出来的,没有责任心,不敬业的人,你读也没有用。因为你根本没有积累,只有你有了碎片了你才能整理出来,你去读了才没有白读。原来已经有很多想法,很乱的一些东西,加上教授和很多有能力的人在一起交流,相互整理,才真正有价值。读不读MBA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
汤雪梅:(中欧的MBA)我觉得读MBA在于目的。如果你去是为了升职,为了高薪,通常没有什么用处。而所谓的高层都读MBA,不是因为他读了MBA才是高层,而是他先是高层以后,就是说有碎片了,才去整理。有相关,但不是因果。
我同意说读MBA为人际关系和学习,资源的效益已远远超出了学费。
市场人最缺的是什么,缺的不是对中国市场的了解,而是说你对于财务对于企业内部运作还有对于西方市场的认识是缺乏的。我觉得读MBA的最大的好处是让你对你不喜欢的和你不熟悉的东西,强迫你去学习,改变你的思维结构。比如说像我本人,我做市场营销做将近十年,但从读了以后,对于财务对于战略有了很深刻的理解。这时我再和市场人沟通时,觉得他们的视野很窄,很多问题不够有高度不够有全局性。读的价值是强迫你读不想读的,补充知识结构。我是人大研究生毕业,按理说是不用再读了,但读完后觉得有很多帮助。
郑威:我是没有读过MBA的,不过坦白讲我还是满期待的。我工作才八年,在实践中还是有很多碎片。过一段时间还是需要梳理一下。我是很喜欢MARKETING,我希望成为一个专业人员,也希望帮助像我一样的人有这样志向的人,帮助他们也能成功。
罗坚:直觉上我不喜欢MBA,我没读过,招人时如果他是,我可能不舒服。实际上可能是我对于MBA有点成见。也来自实际体验,也可能和前几年MBA的教育不成熟也有关系。我是做市场的,我知道很多东西是炒作出来的。所以对于前几年的MBA热让我很烦感,觉得是推广出来的概念。
我们公司是做市场的,这个行业已经很窄了,想做好的话,思考的面一定要宽,否则会有局限性。MBA产生的问题往往是既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可能又干涉你公司的运营逻辑。本来是让他做个广告创意,可他想的都是财务,资金链是不是断了的问题,反而没有把原来的具体工作做好,这是我曾经亲身经历的。比如说我只是想在三环路上立个路牌,他想的问题太多就树立不了了。
不过现在我又不太烦感了,因为教育质量越来越高。比如北大对于教师的淘汰制能够保证老师的质量。但是刚开始入行的时候千万不要去读MBA,像做瓦工的,先把基本技术练好,等到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遇到不可逾越的时候,那时可能问题不出在你纵深专业能力上,可能出在你的知识的系统化上,或是视野的宽泛上,这时候可能需要MBA。我觉得市场人不是是否需要MBA的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读MBA的问题。就是在什么阶段上读MBA的问题。
寨克:我是在工作第九年的时候去美国圣约翰大学学的MBA,当时是个梦,我在出国之前几乎把我所有能够找到的营销的书我全看了,中国的外国的。我是赞同碎片说的,觉得我真的是把我九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后来才明白为什么要学财务知识,学统计。
所有的MBA都被贴上了标签:MBA=高收入,高职位、高能力、社会关系。我认为这几个都是不划等号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就是MBA是一个生意。是不是生意?绝对是生意。同时它还有完整的一套体系来支持他的说法。为什么今天哈佛的MBA毕业之后,工资就是十万美金以上。MBA被看到的根本就不等于高收入,高能力。我认为海外的MBA,只有参考价值,没有指导意义。所以还是应该上本土的MBA,研究中国的案例。
孙宏生:我工作四年读的读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MBA。读本土MBA的时候,我有自己的感觉。我把它看成一种心境。坦白讲,四年一定没有太多碎片。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觉得人总要有个顿悟的过程。坦白讲,如果换一个环境,比如说把你扔到监狱里关了两年,或者你把自己扔到部队里历练了两年,或者是真的去修练,在庙宇两年,或者是对着教材冥想了两年,也未必会比课堂上老师给你去介绍讲收获少很多。
从学费上讲,不论是读国外的还是国内很贵的,其实更多的是把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希望有个新的转折,我不去考虑机会成本,无论是捅破天花板,还是给自己找个兴奋点、转折点。但我还是建议大家去读一个全职的(学历)。我是研究互联网的,大家都不知道将来会怎样,这是MBA课堂是不能给的东西。
刘长艳:提升自己可以有很多方式:实践、读书。北大现在是有两个学位班的项目,其它的都是培训班。培训是有短期收效的一种学习,它是很有针对性。MBA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一种思维教育。对于marketing
来说呢,长期在同一领域,可能对于宏观的、战略上的顾及不是那么多。比如你涉及到战略营销,你要知道市场的大环境是什么,你们公司的整体计划是什么。这个时候你要读MBA或EMBA会更好一些。对于罗总举的那个例子,我们在培养MBA的做法是案例教学,一方面学生能很快掌握一些操作规范,同时,在案例教学中会放入很多所谓的噪音或杂音。让学生在分析时能够像在正常的环境中一样,能把很多不相关的因素区别开来,很快找到一些key。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些素质。很多MBA也有眼高手低的毛病。在教学中会尽量培养执行力。
秦合舫:(清华的MBA)
MBA应该以学生学为主,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商学院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整体的环境,包括图书资源,案例,同学资源。学生应该从中吸取什么营养是个人的问题。在学与练的关系上,侧重练。单纯学了是没用的,要结合工作实践或其它什么的,要转换成自己的,把理论变成能力。我觉得市场人员应该去读MBA。对于现在营销环境的变化,特别是WTO之后,要学习国外的做法和整个市场运作。市场人应该站在主动的角度去学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现实积累和实践摸索肯定是不能完全掌握战略方面的东西。如果你作为市场总监,你可能不必要掌握公司财务,但作为高层,就要从战略角度考虑问题。
王春雷:我觉得去实践和自学也是很好的方式,所以经常参加论坛和沙龙,认识好多朋友,也学到很多东西。当然有机会还是要去学习MBA的。
张彬:(香港中文大学的MBA)我认为MBA不是教出来、学出来的,是悟出来的。我们期望老师说的都是金玉良言,这是不可能的,但只要你去上了这个课,有一句话对你有触动,对你今后的路你的事业有个大的转变我觉得这节课就是值的,这个投资就是很值的。那些课当时对我没有触动,但是现在我公司运营中,对于我招人,我的管理,和我看人的理念上,那个悟可能不是当时就悟到的可能是事后悟到的。
另一个案例是,是中欧EMBA一个学生,一个投资老师的一句话,在课堂上说我觉得中石化的股票可以买。那他就买了,不到一个月,把一个学期的学费都挣出来了。第二个角度,我觉得MBA是适合那种自律性比较差一点,他需要在一个规则的、甚至强制的、或者说是一个结构框架内去悟的。我觉得应该先有结构,然后才能打破这个结构,有创新,去建立什么东西。我们说一个人的成功是靠人的秉赋+技巧+知识。有心理学家说,秉赋在3到15岁的时候已经定了,只有技巧和知识是可以改变的。很多人之所以MBA学了没有迈向成功,没有把KNOWLEDGE悟成SKILL,这个SKILL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这个是很难用值或不值来衡量的。
贺永光:我觉得念MBA一个最重要的收获是打破了你原来思维的一个框子。在这里是两个层面,第一是说我们都在一个圈子里面,在一个企业里面,你工作了很长时间后它会给你带来一个思维的框子。不管是知识还是技能还是视野。是无形形成的。MBA给你这个环境,本身它的课程就是把你从局部带向全局,从战术带到战略,从微观带到宏观。从宏观做营销再回过头来指导微观。
吴瑕:人的认知和学习和记忆都是有选择性的,如果你没有接触的话,很难接受吧。今天这个对于我来说从同学当中汲取更多经验是我的收获。 (责任编辑:李淑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