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周刊】 【作者:吴美芳/文 袁晓强/图】
今年以来,河南企业在海外上市呈现加速度趋势,并且接连开创新局面。
1月12日,灵宝黄金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二只黄金H股。
3月中旬,河南众品向媒体宣布其踏上美国股市,开河南企业美国上市先河。
3月31日,河南房地产企业辉龙集团的母公司阳光控股在新加坡上市,成为第一个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房地产企业。
与此同时,安阳化工的上市程序已基本走完,在新加坡上市有望于下月实现。
建业宣布,明年要在香港上市。而早在去年下半年思念方面就传出“正在运作到新加坡上市”的消息。
河南企业正在狂奔向海外,寻求上市。他们此举得失几何?
○上市热潮与宣传低调
从2002年以前三五年一家,到2004年一年三家,再经过去年的短暂停滞后,今年河南企业到海外上市呈现出一种“井喷”的状态:仅前三个月就已经有三家河南企业实现了海外上市,而且还不断传出新的上市宣言。但与这种汹涌的上市趋势相比,到海外上市的企业显得有些低调。
“闭市价(收盘价)比发售价高出20%,阳光控股旗开得胜”,几天前新加坡《联合早报》以此为标题,报道了阳光控股在新加坡上市的消息。但4月8日,记者电话咨询阳光控股在郑州的总部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领导们都在新加坡,他们什么也不知道,一位接线员甚至以“自己刚来,不知道企业名字”来搪塞记者。这足以表明该公司的低调。
与此相类似,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安阳九天化工已走完上市程序,将于近期在新加坡挂牌上市,但安阳化工集团一位副总却让人告诉记者,相关细节均不予透露。
其实,这种低调不仅仅出现在谋求上市的企业中,在已经上市的企业中,也普遍存在。雪城科技、洛阳一拖、灵宝黄金等多家已上市企业,他们谨慎的态度如出一辙。也许这也是上市带来的一种“成果”?
○上市的眼光为何向外
当年曾负责雪城科技海外上市的前副总裁汪凯在雪城科技挂牌当日喝醉了,醉后的汪凯被问及上市感受时表示:如果你恨一个人就让他去上市吧。
其实折磨他的不仅仅是在新加坡与河南的两地奔波,还有此前在国内上市的长期磨砺。
1999年,雪城科技全面启动上市工作;2000年8月,雪城科技改制成为股份制公司,获得A股推荐资格;不过,在听说马上推出创业板后,雪城科技就选择了创业板。
2000年11月,雪城科技准备好相关资料后开始了漫长的等待。11月份过去了,消息传来说,元旦创业板就会推出;后来,时间又改成春节,春节又改成2001年6月。对于雪城科技来说,“老是觉得很有希望,马上就要上市了,能上市什么都不计较了”。然而,这个挂在驴子前面的胡萝卜一直也没吃到。2002年上半年,有关部门正式发文说暂缓推出创业板。
不得已的雪城科技将目光转向了国外。
据了解,每年在中国内地上市的企业不到100家,而已通过证监会核准并在排队的企业每年近400家,更多的企业还处在向证监会申请的阶段。一般来说,在国内股市没有两三年的时间是不可能上市的,而在海外上市快则一年。
雪城科技的辗转经历代表了一批寻求海外上市的企业的经历。在国内上市,随着近年股市低迷、新股停发和先行者的“榜样”作用,一些中小型企业干脆直接将上市的目光投向了海外。
○急切上市代价不低
由于急于上市,许多中国企业不得不自降身价。
以天元铝业为例,于2004年7月在香港上市的天元铝业募集资金1.05亿港币,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3年6月在沪上市的瑞贝卡公司募集资金超过2.4亿元人民币,2004年6月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华兰生物(行情 - 留言)募集资金达3.4亿元人民币。“如果天元铝业在境内上市,至少能募集到2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河南九鼎德盛分析师肖玉航认为。
同时,公布出来的数字显示,到海外上市的企业付出了更多的费用。如天元铝业仅中介费就花去2850万港币,占募集资金的比例为28%;郑州燃气上市中介费用占募集资金的比例为26%。业内人士指出,国内上市虽然存在隐性成本,但是,融资成本一定不会达到20%的水平。
据了解,目前国内券商的收费标准一般是筹资额的1.5%~3%之间,总的企业上市费用估计也只在6%左右,这一水平较国外水平要低。又如瑞贝卡,根据其公开资料显示,募集资金约2.49亿元,发行费用为1004万元,发行费用占募集资金的4%。“即便加上其中发生的隐性成本,也不会超过1500万元。”肖玉航估计。按1500万元的发行费用计算,发行费用占比为6%左右。
而且国内上市的相关费用是在上市后支付,而国外中介机构一般都事先收取佣金,对于那些中小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同时,许多到海外上市的国内企业还丧失了在国内上市的机会成本。换句话说就是,到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将很难得到同时再在国内上市的机会。
○海外上市是否得偿所愿
经历了千辛万苦的企业实现海外上市后究竟得到了什么?
“上市最大的好处莫过于,当企业需要时可以比较便利地募集到需要的资金,从而促进企业的业绩提升,而企业的业绩提升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在股市的信誉,为企业下一次融资打下基础,形成如此良性循环的企业才会在股市上得心应手。”肖玉航说。但事实上,真正形成如此良性循环的企业并不多。据肖玉航分析,到目前为止,尚未听说在海外上市的河南企业有哪一家实现第二次融资的。事实上,一部分早期就已实现海外上市的河南企业因种种原因近年业绩不佳。
例如,洛阳玻璃(行情 - 留言)是河南唯一一家同时实现在海外和内地上市的企业,但洛阳玻璃上市11年,除第一年业绩良好外,随后10年中有6年微利、4年巨亏,一度沦为“垃圾股”。
郑州燃气曾于去年申请从香港创业板向主板转移并同时增发股份,但到目前为止尚无结果。
但肖玉航同时表示,企业海外上市至少可以在管理理念上有所提高。据其介绍,天元铝业在上市之初,仍然像过去一样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父子不分”,上市公司对集团公司实施资金支持,遭到了香港方面的公开谴责,并遭停牌两个多月。这一事件给管理层的触动很大,使天元铝业规范化管理迅速提升。
○新加坡成为第二高地
湖滨果汁、阳光控股、九天化工、思念……新加坡正在成为河南企业海外上市的第二高地。
而这一趋势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步伐相吻合。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经商处公使衔参赞李志群近日公开表示,2005年共有24家中资或中资背景的企业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截至2005年年底,已有90家中资或中资背景的企业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总市值约160亿新元(约合98亿美元),累计融资额约26.4亿新元(约合16.2亿美元)。
业内人士分析,新加坡之所以能成为近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一个新热点不外乎以下三点:近年新加坡政府加大了吸引海外企业来新上市的宣传力度;上市门槛、费用比香港要低;中国概念股在新加坡逐渐形成,受到投资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另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日本被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所抛弃。“日本对业绩的要求苛刻、要求股份全流通。”肖玉航分析。
也有人称,中国人的心理因素也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以红筹股方式出海增多
近年,以红筹股方式出海的企业越来越多。
国内企业到海外上市,采用最多的有以下几种形式:境内注册、境外上市,被称为H股(在香港上市)、S股(在新加坡上市)、N股(在美国上市),这类企业的资产还在国内,上市不需要中国证监会审批,但需要备案;一种是境外注册、境外上市,被称为红筹股,其运作方式多为在英属维京群岛、百慕大(BVI)群岛、开曼群岛等地注册,然后,将境内公司的资产、业务等注入到境外公司内,进行股权互换,最后在境外上市,这种方式无需中国证监会审批;第三种是,在境外买壳上市。
红筹股方式最容易被误认为骗局,而实际上,它是一种较流行的国内企业境外上市方式,以民营企业居多。
河南证监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证监部门未能掌握企业海外上市的准确资料,因为,许多企业通过在海外注册公司再回购内地公司的形式绕过了证监会。
不过最近有消息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展,5月份中国股市融资将放开,一度停滞的国内上市是否也要重新启动?如若这样,是否会吸引一批欲到海外上市的企业回头?
“总体来说,因为,国内想上市的企业太多,门槛相对较高,排队的时间不能确定,所以,短期内还很无法抑制企业到海外上市的风潮。”业内人士认为。
河南企业海外上市一览
上市企业 时间 上市地点募资规模
洛阳玻璃1994年7月香港联交所 9亿港币
一拖股份1997年6月 香港联交所16亿元港币
郑州燃气2002年10月香港创业板1亿港币
湖滨果汁2004年3月 新加坡创业板暂缺
雪城科技2004年7月 新加坡创业板5000万元人民币
天元铝业2004年7月 香港创业板1.05亿港币
中国特钢2005年5月 香港联交所2.7亿元人民币
灵宝黄金2006年1月 香港联交所10亿港币
阳光控股2006年3月 新加坡3.4亿元人民币
众品食业2006年2月 宣布将在美国上市 2760万美元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