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病就要打针吃药,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但如果人们都不生病,靠卖药为生的制药公司如何生存呢?4月11日,英国《泰晤士报》披露了一条令人哗然的消息:澳大利亚的研究者称,全球许多制药厂家为牟利,不断“创造”出一些疾病名称,或是将症状夸大,诱导民众购买他们的新药产品。
有计划地开展“造病运动”
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医学杂志》上,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学者大卫·亨利和记者瑞·莫利汉撰文指出,全球制药行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普遍有计划地采取没病造病或夸大症状的做法欺骗消费者。大卫·亨利和瑞·莫利汉说,许多制药公司目前正不遗余力地夸大女性性功能障碍问题,劝说更多女性消费者购买他们推荐的新药。而相同的商业举措在过去几年中主要是针对男性消费者。制药公司曾夸大男性性功能障碍的社会普遍性和对身体的影响,随之应运而生的提高男性性功能药物被大量投放市场。而现在,这些药物已被越来越多的男性认为是“必备”药物了。除此之外,儿童多动症及睡眠频繁腿动症等疾病的后果也被刻意夸大了。
一些人体常见小毛病的影响也被制药公司有意突出。比如,制药公司强调女性常见的一些绝经期症状是十分严重的问题,他们还常通过媒体宣传胆固醇偏高及骨质疏松必须通过药物治疗才能治愈,而事实上人体长时间的自身调节或是通过饮食调整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
英制药业协会拉美国垫背
澳大利亚研究者的这份报告在制药业领军国家英国很快就引起了轩然大波。英国制药业协会表示这份调查报告许多内容毫无根据,并且打击面太大。该组织发言人理查德·利说,在英国,医药制品检查制度相当严格,不可能给制药商提供这样的商业漏洞。但他不否认在药品业更开放的美国,制药公司同媒体合作特意强调某种药品的可能性。理查德说:“在英国,我们实行问诊制,只有医生了解病人的病史,他们知道哪种药对治愈疾病有疗效,何时该建议病人不必服药而采取物理疗法。”
认为上了广告的当
许多英国民众对英国制药业协会的解释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人们被动或被欺骗购买药物的情况在英国十分普遍。由于英国的公共医疗机构常常无法安排病人及时问诊,许多病人都会尝试去药店买药,而他们买药的标准首先来自平时看到的各种广告。在英国,无论是在平面或电子媒体上,各种新药广告每天都在轮番上阵,向人们展示其“神奇疗效”,这对缺少药理常识的老百姓来说影响很大。
“创造疾病让越来越多的医药公司赚了大钱,并且把健康的人变成天天吃药的病人,”大卫·亨利和瑞·莫利汉认为,“全世界的医生和患者都应开始警惕制药公司的这一做法”。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