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伴生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如资金流入和进出口双顺差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引资和出口扩张增加了能源、原材料和环境的消耗、贸易摩擦加剧及贸易环境恶化问题等
□ 肖新艳
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超过1.4万亿美元,增长23.2%;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进出口带动直接就业人口达1亿以上。
在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伴生的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如资金流入和进出口双顺差带来的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引资和出口扩张增加了能源、原材料和环境的消耗、贸易摩擦加剧及贸易环境恶化问题等。因此,今后,外贸政策调整的一个主要方向将是在保持外贸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进出口平衡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外贸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国际油价持续高企、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中国能源资源约束、产能过剩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国外贸的发展。
为了抓住对中国外贸发展有利的契机,尽量避免或减少不稳定因素对中国外贸的影响,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当前,中国外贸的政策调整和侧重应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
均衡发展
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超过1000亿美元,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使投资放缓,对进口的需求有所下降;加之原油及相关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超过了国内消费承受能力,抑制了进口需求。
我们预计,2006年中国会通过适当降低部分能源、原材料及关键设备的进口关税,推动设立政策性进口信贷和进口担保,刺激大宗资源性商品和高科技产业产品、机电产品的进口。
同时,还会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口联合采购的协调。这些措施将包括尽快建立原油、氧化铝、钾矿、铜精矿等商品的联合对外谈判机制,扩大长期贸易协议占比。
为了实现进出口的均衡发展,中国还将治理出口秩序。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增加已是大势所趋。
2005年,中国已陆续降低或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提高出口暂定关税等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效果。2006年1月起,出口加工区内禁止开展高耗能、高污染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要求的加工贸易业务,以及拆解、翻新业务。
预计中国还将采取税收和配额等手段,严格限制资源消耗多、污染严重的产品出口,鼓励环保节约型产品出口,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应引起注意的是,加强农产品出口将是中国在出口方面的亮点。具体措施将包括三方面:一是加快启动农产品贸易促进资金,主要用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二是为农产品出口提供金融支持;三是完善农产品出口公共服务体系。
妥善应对贸易摩擦
应意识到,调整进出口结构、进而平衡中国的贸易收支不可能一蹴而就。
今后中国和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形式和内容将更加复杂。同时由于在一些低端产品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存在一定替代性和可转移性,因此,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可能会有所增加。
中国需要在对贸易摩擦发展趋势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全面研究制定中国的贸易摩擦应对战略,完善多方协调的应对机制,对鞋、钢铁、纺织品等重点敏感商品作好应对指导。同时,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基础上,要合理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和发展国内产业。
两大亮点:品牌和科技
为了改变中国品牌建设落后的局面,从2006年起,商务部将开展“品牌万里行”活动,用3至5年培育一批中国品牌,提高其出口附加值和国际市场认知度。商务部将电子信息、软件、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行业作为重点领域。
此外,商务部还注意到,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尽管已经增长了8.8倍,但其附加值仍然偏低。
为此,中国政府将创建高新技术产品、医药和软件等产品的出口创新基地。选取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给予技术改造和研发资助,支持出口企业技术改造和研发。同时,还将会同其他部门,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实在的外汇管理便利,支持国内企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和投资境外高新技术产业。
作为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第三项措施是,构建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支持企业应对国外技术壁垒项目,发布出口商品技术指南。
(作者就职于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