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的关联性将深广两地紧密相联,就连楼市的表现也呈现出惊人的相似:2006年第一季度,两地房价同步飙升,供应量和成交量却双双下跌。业内人士由此分析,随着需求量继续减小,房价可能将进入小幅盘整期,一手房有价无市的局面即将来到,两地楼市或将迈入调整期。
    房价同步狂飚
    纵然从去年开始,深广两地不断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但2006年一季度两地房价依然保持着较大的涨幅。
    深圳:又见20%
    根据美联研究部的统计,第一季度深圳住宅成交均价较2005年同期上涨了20%。而世联地产的初步统计,这个涨幅为18.2%,均价为7321元/平方米。
    一手住宅价格变动有两个显著特点:起价高、涨幅快,某些区域的楼市价格变动幅度达到30%以上,远远超过消费者可接受范围。
    广州:上涨18%
    根据国土房管局网站的统计,第一季度广州原八区的商品房成交均价为7361元/平方米,成交均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37%左右,一手住宅成交价格同比上涨约18%。除了越秀区有下降、黄埔区升幅少外,其他区域均有较大的增长。
    原因分析:
    美联物业研究部对比两地房价猛涨原因,总结有以下几个共同点。其一,城市吸引力大,“新移民”及“阶段性”购房者增加。其二,由于城市急剧膨胀,而相关政府部门无法将现有供给的具体数量、区位和类型传达给潜在消费者。另一方面,开发商在楼盘宣传时,常常故意混淆“销售”与“成交”概念,造成楼盘热卖新闻,使得不仅是投机或投资者,连自住消费者也在追涨。而开发商土地储备减少,产品结构失衡,高端产品增多,是导致房价呈结构性上涨的主因。
    新增供应下降
    统计数据显示,在第一季度,两地的住宅新增供给不约而同地出现下滑局面。
    深圳:批准预售面积同比降12%
    来自世联、戴德梁行、美联物业三家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均表明,一季度深圳住宅销售市场新供应明显减少。从住宅批准预售面积来看,本季度住宅批准预售面积为92.7万平米,仅为上季度的56.47%,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
    来自世联的统计,第一季全市新增楼盘29个,总供应套数10674套,供应与2005年同期相比,新增楼盘个数增加20.8%,但总可售面积(包括新增和存量)下降3.5%。
    广州:开工指数创新低
    据广州市统计局企调队调研,虽今年第一季度广州房价指数处于历史高位,但开工指数已连续六个季度处于历史低位。截至3月31日,全市原八区可销售套数只剩余8270套,可销售面积仅为1043010平方米,缺货局面依然严峻。
    原因分析:
    美联物业研究部认为,开发商故意捂盘是造成市场供应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不少计划入市的项目,并没有如期发售。在广州,一向推盘量较大的郊区楼盘,本季度显得相对平淡,大盘惜货看市。
    成交量下跌
    一季度,无论成交面积还是成交金额,深广两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深圳:销售面积降24%
    一季度,深圳住宅成交套数约17000套,同比减少28.9%;销售面积160万平米,同比减少24%,关内成交依旧显著高于关外,一手住宅成交面积比关外高出31%;总成交金额约为123.79亿元,同比减少8.67%,关内比关外高出75%。广州:成交逐月下滑
    一季度,广州市的预售面积比2005年第四季度有较大的下降,同时楼价保持较高的水平,使成交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成交面积方面,广州原八区的商品房成交面积为106.5万平方米,而2005年第四季度成交面积为123.6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6.1%,其中越秀区3月住宅成交仅为4套。成交金额方面,原八区的成交金额环比下降3.8%。
    原因分析:
    美联物业分析,造成成交量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观望。不少诚意买家认为楼市已陷入非理性的发展状态,并不急于出手。二是新项目价格互相攀高,甚至坐地起价,不少已认筹的客户纷纷转让或退筹。此外,现阶段住宅的供给与需求依然严重不匹配,老百姓需要的是大量普通住宅,但新开发项目大多是高档住宅,并且多数远离市区,不仅价格高昂,交通配套也不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