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字头金融机构定位明晰,市场化、商业化是下一步改革的基本思路
本报记者冉学东发自北京
正在讨论的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其基本框架如何?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将如何定位?这些让人们翘首以待的问题,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关于农村金融的一次讲话中一一明晰。
周小川透露,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央行正在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规划,市场化、商业化将是下一步改革的基本思路。
对未来整个农村金融结构体系中“农”字头金融机构的定位问题,周小川指出,农业银行县级机构要立足于服务县域经济;农业发展银行需要适当调整组织结构,主要承担各种类型的政策性贷款;除少数经济很不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发展问题需要研究外,绝大多数农村信用社要坚持走商业化道路,既要建立正向激励,又必须有防范道德风险的市场退出机制。
正在进行股改热身的农业银行,其基层机构在大量撤出县域经济后,尚保留下来的一部分县级机构将何去何从?尽管有农业银行高层表态将仍然服务“三农”,但是随着农业银行股改进程的推进,这个问题仍然悬而未绝。曾有传言其政策性业务将剥离给农业发展银行,或者农业银行将被分拆,而周小川的此番表态显然让这些传言不攻自破。
云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俊臣表示,农业银行继续服务农村金融在学术界基本没有争论,按照中央部署,要在农村建立多种所有制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国有银行是题中应有之义。不过这也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比如央行的再贷款、税收减免等,不能仅仅靠行政命令或者道义,但必须保证贷款规模中有多大比例投在农村,这些必须作出硬性规定,定期进行考核。
今年年初,农发行开办粮油种子贷款业务,属于商业性贷款,这似乎意味着农发行对商业性业务的探索。而在周小川的此次讲话中,农发行政策性银行的定位却被进一步明确。
对于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周小川对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作了区分。赵俊臣表示,对于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正向激励和淘汰机制都要同时建立。对于做得好的信用社,一定要在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等方面给予鼓励;而对那些在产权安排、经营管理方面停滞不前,特别是不良资产过大,存在金融风险的信用社一定要采取果断措施让其关闭。
周小川在讲话中还强调,下一步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工作,要转换思维,用市场化的方式推进改革,这意味此前大量由行政主导的改革模式可能退出农村金融改革舞台。
周小川还提出,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要用好现有的政策和工具,既要重视资金投入的量的分析,更要关注质量和效益、关注农村金融微观基础的健康性和可持续性,真正用市场化的方式去推动农村金融对建设新农村的支持。
针对农户贷款抵押物缺乏的问题,周小川建议探索发展定单农业,并在农业生产链条中可否根据定单去发放贷款的问题。
对此,赵俊臣认为,这个建议虽然能够很好地解决农民贷款难,但只能适用于发达地区的农村,因为只有那里才能有定单农业。他认为,在中西部贫困农村中,让已经探索了很多年的NGO小额贷款组织向贫困农民贷款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那些农民太穷了,他们没钱买化肥,只有农家肥,产量很低,只要贷给他们钱,他们用这些钱买化肥,产量将成倍扩大。他们诚信度很高,几乎是百分之百的还款。”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