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理由:
携巨富之资破地产“原罪”之冰,一掷万金扬中华千年盛世遗风,富贵之中不显奢华,大气之下不失尊贵,挥手之间行慈善若水,纵横之时视公益信手拈来。
个人语录:
鱼浓于水,爱大于恨;王者之道,教化万方。
慈善档案:
黄如论:男,汉族,1951年生于福建省连江县,现任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兼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侨联常委、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市房地产协会副会长等职。先后被评为“中国地产十大风云人物”、“十大公益爱心大使”、“第三届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感动教育十大杰出人物”、“西部地产特殊贡献人物”等荣誉称号。
黄如论,世纪金源集团董事长。
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分别以21120万元、9571.5万元和16170.95万元蝉联“中国慈善家排行榜”第一名,值得注意的是,他在福布斯富豪榜上却只排在第48名。
回首往事,拥有数亿资产的商界巨子黄如论,曾是福建连江一个渔村的普通少年,家境贫寒困苦,在三年困难时期,每餐只能以一两米来充饥。到了文革,刚读到小学六年级的黄如论被迫失学,聪慧过人的他丧失了在校读书的机会。
破冰地产“原罪论”
在房地产商暴富“原罪论”盛行的今天,房地产巨鳄黄如论以他独特的为人处世方式,赢得世人由衷敬意。
即便是他自己,也一直固执的认为他的成长得益于父老乡亲的滋润、养育和关爱。因此他在富裕之后,乐于回报社会,特别是乐于回报养育他的故土和父老乡亲。
黄如论说:“我这个人一不赌二不嫖,也不吸毒,我的钱连我儿子一辈子也花不完,干脆拿出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好了。”
最初,黄如论的慈善生涯是从资助亲戚、帮助宗族、支持家乡开始的。后来,黄如论在走出福建之后,他的慈善对象也超出了地域限制,捐赠的种类也从扶贫济困转移到以教育助学为主的社会公共领域。
黄如论是一个独特的人,他低调,从不张扬,实力深不可测却从无任何负面报道。在他身上,人们总觉得有很多令人疑惑之处。不过,这些疑惑是否能解开,现在看来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从黄如论身上我们看到富豪如何面对成功和社会责任。
他说,现在对于个人而言,金钱只是一个符号,再多的钱也是一样。他现在追求的是一种事业的境界,一种实现人生抱负的情怀。这就是实现为国家发展、人类进步做更多事情的人生理想。他说,自己有责任为国家与民族做更多的奉献。
低调不等于低沉
看着今日为慈善一掷千金的地产和酒店业大佬黄如论,很多人或许难以想到,20年之前,黄如论甚至被酒店的门童拒之门外。
有人统计过,15年以来,黄如论领导的世纪金源集团在中国大陆砸下400多亿元投资,建立了房地产、酒店、物流和金融资本运营四大支柱产业。
即便如此,黄如论仍然非常低调。当众多房地产界的老板们将都市报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时候,当他的很多同行们张扬于社会之际,黄如论一如20年前低调做人。
不过,低调不等于低沉。在照章纳税和慈善捐助方面,黄如论从来没有和他的对手与同行们客气过。有统计数据说,过去10多年间,黄如论和他所领导的金源集团在中国大陆境内已经缴纳了超过50亿元的税收和政府规费。
家学源远流长
黄如论的慈善,并不是一种偶发和奇想。
黄先生的先祖,那是颇为荣耀的。南宋名儒黄干是理学大师朱熹的得意门生,他传承朱熹理学道统,兼收儒、释、道诸家之长,并发扬光大,为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鞠躬尽瘁,他的学术成果至今流传在大陆、港台及日本、韩国。后来,黄干的后代先后出过三位宰相、一位文状元、一位武状元、一百多位榜眼、探花、进士,可谓世代书香,其家学渊源,源远流长。
这种代代相传的精神,甚至体现到了黄如论的办公室摆设。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段他自己写的文字:“诚信乃创业之本,育人为立国之基,融二者为一体,自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经营之道贵在把握时机,既要勇搏善战,又需严谋明断。创业与守业不仅要审时度势、缜密的思考与果敢的追求,还须时刻谨记守信用、重诺言,做事诚恳,饮水思源,不见利忘义,方能信孚中外、近悦远来。正直的人,也是诚恳的人,他一言九鼎,说到做到,同时还应承担社会道义之责任,古今中外皆然。”
眼泪与父子慈善
岁月匆匆,少年时期,三件刻骨铭心的事永远留在了黄如论的心灵深处:其一,文革时,13岁的黄如论看到一位父亲是副县长的好朋友两天换一套衣服,而自己一共就两套衣服,便盼着日后也能像人家一样穿上光鲜的衣服。其二,小时很淘气的黄如论,常把书包挂在树上,不到学校上学。祖母忧心忡忡,不厌其烦地教诲他要有志气,要对得起自己的列祖列宗。其三,文革时怕被迫害,拿着叔叔给的20元钱去避难,不慎丢失,在公园里冻了一整夜,那一夜的寒风刺骨、冰冷的星星和泪水永远留在了他的记忆中。
而今,回首往事,黄如论并不想把钱留给孩子,他曾公开讲过,“钱留给孩子不如造福更多的人更有意义”,其子黄涛认为“这句话非常好”,“一个企业能否做好,一个人能否成功,靠的是智慧和机会,而非金钱。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的黄涛,对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并不陌生。黄涛进一步从“以人为本”引申到“社会责任感”,“当公司的利润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时,我们就会有另外的目标,”黄涛认为,一个有实力的公司,应把更多的视线投注到社会上那些需要扶持、需要帮助的人身上。他说:“虽然我们没有完全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这种崇高思想和理念,但是,我们的财富也来源于社会,因此要回报社会。取得财富不能作为一个公司运作的最高目标,它应该有一个更好更高的升华。”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