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理由:
李春平的“中国第一慈善家”称号绝对不是浪得虚名,他的财富来如风,施舍时也快如风,他就像神话传说中那个手握点金石的大侠一样,所到之处,总能留下一片惊喜和幸福。他帮助了别人惟一的希望就是受助者能因他的帮助而重拾信心重获幸福。 他以超然心态,没有任何限制地捐赠着。
这就是李春平,长着一张酷似西方人的面孔,骨子里却最具中国传统悲悯情怀的神秘的慈善者。
个人语录:
——我和有的企业家不一样,我捐款不图任何回报,不图名,也不图利。
——捐了就捐了,如果还念念不忘那些已经捐出去的钱,那就没有诚意了。
慈善档案:
李春平,1949年生于北京,近15年来,李春平已累计为国人捐了5000余万元人民币。2004年1月11日,李春平在鲜花和掌声中接受了北京市颁发的慈善家证书,从而使他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慈善家”称号的人。2004年,他荣登《公益时报》“2006中国内地慈善家排行榜”第四名,2005年当选为“年度十大慈善家”之一。
仲春时节,李春平又一次为公众奉上一片爱心——决定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款1000万元人民币,同时还为《北京青年报》的“扶贫列车”行动捐款130万元。
如此巨额捐款让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这位慈善家身上,但在他本人看来却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情了。的确,这仅仅是李春平15年来无数捐款中稀松平常的一次。
留名的,不留名的,李春平以超然的心态向无数需要帮助的人和机构捐款,但包括他自己在内,没有人知道他的准确捐款总额。
他似乎是一架传说中的“永动机”,不需要你给他什么动力,也不需要汲取什么,就不停地转啊转。虽然有人担心这位奇怪的“老外”总有一天会花光所有的钱,但他本人却显得自信无比:“我的钱不可能会用完,就算真有这么一天,如果我真没钱了,我帮助过的那么多人,一定会记得曾经有一个叫李伯伯或者李叔叔的人帮过他。”
中国版的“基督山伯爵”
在了解他历史的人看来,56岁的李春平简直就是“传奇”的代名词,有人甚至将他比作“中国的基度山伯爵”。
基度山伯爵本是法国文豪大仲马同名代表作中的一个典型人物形象。小说主人公邓蒂斯本是个热情善良的水手,有一个美丽的未婚妻。但他的幸福引起了恶人的嫉妒,结果蒙受诬陷,在囚牢中度过了14年。这期间,那些恶人飞黄腾达,其中之一还夺走了邓蒂斯的未婚妻。由于一个偶然机会,邓蒂斯逃出死囚牢,并得到一大笔财富,成了亿万富翁。于是,他开始布下罗网,猎捕他的仇人,最后一个个惩罚了他们。同时,又用祝福的方式报答了同情和帮助过他的一些好人。
实际上,李春平的确有着类似于邓蒂斯的经历,但却又完全不同于邓蒂斯。
和很多革命家庭子弟相比,出生于红军家庭的李春平显得有些异类。上世纪60年代,他为初恋情人所打的一场群架,将他送进了劳教所。当李春平劳教3年出来后,曾经心爱的女孩只对他说了一句话:我不认识你。
这次人生异常让李春平失去了很多,包括初恋情人、党籍,还有家庭的呵护。但回过头看,或许正是这一事件,促使他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
1980年,被家庭逐出很久的李春平碰到了决定他一生命运的一个外国女人,这位犹如他生命中神秘蒙娜丽莎的美国女演员名叫丽斯,比他大40岁,后来却成了他的太太。
碰到这位演员,是偶然也是必然,当时,离开家庭无所事事的李春平,每天就在外国人聚集的北京饭店喝咖啡,长相颇像西方人的他只有一个愿望,结识一个外国人,带他出国。
丽斯显然很喜欢李春平,在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年龄差距40岁的这一对少男熟女在美国成了夫妻。
命运的天平开始向着李春平倾斜。两个人在美国共同生活了十年,尽管李春平内心并不爱丽斯,但丽斯的好,又让颇具报恩心理的李忘情地照顾丽斯。在最后两年,丽斯患上了癌症,李春平辞去工作专事照顾丽斯,每天给她擦身子,端屎端尿。
丽斯辞世时,将绝大部分遗产给了李春平,现在回想起那一刻的感觉,李春平依然只有“震惊”:“我没想到她会有这么多钱,也没想到她会把遗产几乎全部给我。”没人知道李春平究竟得到了多少遗产,但让外界相信的是,15年来,李春平在中国所捐赠的财富,都来源于那些遗产。和基度山伯爵一样,李春平一直在回报社会,回报善良,但和基度山伯爵不一样的是,他并没有去报复任何人。
“慈善专业”
“我和有的企业家不一样,我的捐赠不图任何回报,不图名,也不图利。”他直率地说。事实的确如此,作慈善事业的人,特别是频频捐赠的人,通常是有钱的企业家或者收入奇高的职业者。惟独李春平不一样,尽管回国捐赠已经持续进行了15年,但看上去李春平一直在吃老本,他没有做企业,没有公开的营利项目,而李春平的捐款也没有特定的对象,只要他觉得需要帮助,就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因此,他捐款对象没有地域和行业限制。
让李春平至今印象最深的一次不留名捐赠,发生在他的家里。那一次,一个东北人推着三轮车拉着老婆找到李春平的家里求助。看着眼前这对夫妻的窘境和渴望的深情,李春平二话没说,就给了人家钱。后来,这对夫妻又来过李家几次,每次来,李春平每次都给。“您就没有想过这些求助者的真实性吗?对于每一个求助者,您都会给吗?”《公益时报》记者问。“我百分之七八十的时候都会给”,李春平说,“至于真实性,我不是没考虑过,但又没法考虑。比如那东北人,人家老婆瘫痪了,还躺在三轮车上,你能说要她站起来看看吗?人家都那样子了,只能给啊。”
15年来,李春平的捐款遍及全国,并且都是以现金形式捐出,包括他自己在内,任何人都无法统计他所捐赠的准确数额。事实上,这些数额对李春平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觉得没必要统计,“捐了就捐了,如果还念念不忘那些已经捐出去的钱,那就没有诚意了。”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