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理由:
对他来说,荣誉、地位、金钱,所有这些东西是真正的身外之物,他无需再刻意追求;
对他而言,无论是简朴的生活,还是慷慨的施舍,都不过是一种早就从自愿上升到自觉的心境;
如果说,别的很多人都是把慈善当作一种道具或者途径,那么对他而言,慈善就是一种事业。 这个世界上捐钱者众,但把捐钱当事业者,仍是凤毛麟角。
李嘉诚,在创造一个财富的神话之后,正在创造基于财富的另一个精神神话。
个人语录:
内心的富贵才是财富,“富贵”两个字,它们不是连在一起的,其实有不少人,“富”而不“贵”。真正的“富贵”,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能用你的金钱,让这个社会更好、更进步、更多的人受到关怀。
慈善档案:
李嘉诚基金会成立于1980年,主要在教育、医疗、文化、公益事业几方面进行有系统的资助。基金会已捐和承诺捐出的款项已经达到约74亿港元。而在2006年年初,李嘉诚把自己持有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普通股份出售,并宣布由此得到的约78亿港元的收入全部捐作公益事业。这笔捐赠成为全球华人圈内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公益事业捐款。
他是世界华人首富,拥有资产超过1000亿元,在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最有影响力的世界25位富豪中,他名列第17位;
他是世界富豪中最抠的人之一,作为一只26美元手表的主人,他的菜谱永远是四菜一汤;
但他又是世界上最大方的人之一,迄今为止,他已经向全世界的慈善公益事业至少捐出了152亿港币。
戴着26美元的廉价手表,却画下了人类史上罕见的天文数字捐赠,这就是李嘉诚。
不可复制的李嘉诚
2005年1月13日,李嘉诚宣布,将他个人投资超过30年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近5%股权全数出售,套现所得约78亿港元,全数拨入其私人公益慈善基金会,以推动在全球的公益活动。
在此之前,李嘉诚的各类慈善捐款已经达到了74亿港币,加上这次宣布捐出的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股权套现款,他的慈善捐款超过了152亿元,毫无争议地成为华人圈中的首善。
“他的行为让我们高山仰止,他的精神让我们自愧不如,他的模式让我们无法复制。”在这次新闻发布会后,一位香港富人对港区的《星岛日报》记者感慨万千。
的确,李嘉诚的慈善模式不在于规模之大,更在于其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慈善模式——以基金会作为龙头带动,既集中资金,充分发掘信息的作用,又能加强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通常,李嘉诚的慈善有严格的选择,对于医疗教育、文化事业、扶贫工作等,李嘉诚的基金会有很大的兴趣,但李嘉诚的慈善选择主要也是基于行业的因素,在地域方面,他没有任何限制,李嘉诚的捐款用途可以说遍布全世界。
一只26美元手表的主人
对别人慷慨大方的人,不一定对自己也慷慨无度,这就犹如对别人吹毛求疵的人,对自己却很能宽容的规律一样。
李嘉诚正是这样的人,他对别人和全世界慷慨,对自己和家人却太显“抠门”。
他的生活永远是那样简朴而富有规律——清晨6点起床,打打高尔夫球,或者游泳,然后便投身忙碌的工作之中;坚持身着蓝色传统西服,佩戴仅值26美元的手表;跟家人的聚餐通常是简简单单的四菜一汤。
某著名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媒体曾评价说,“在李嘉诚的身上似乎存在着一个显著的矛盾:他的事业与经历拥有典型的好莱坞电影式的情节——财富、权力、名声与时代风云,但他却以罕见的低调方式行事,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直到今天,李嘉诚穿的仍旧是10年前的衣服——一件蓝色的西装,居住的还是30年前的老房子。
李嘉诚曾在接受大陆某媒体采访时说过一个小故事:他在少年时代,曾经遇到一个算命人说他天庭饱满,若勤劳苦干,坚持不懈,将来定会大富大贵。
“我不相信什么龙命,也不知道什么叫大富大贵,却相信了只要能勤劳肯干,坚持不懈,定有所成。”李嘉诚说,他从14岁开始做推销员养家糊口,现在发达了,之所以还选择简朴的生活,是因为简朴便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赚钱本身不是一种目的,而是实现人生价值、挑战自我的手段,所以无论我有多少财富,我的生活享受,与30年前无异。”
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说,有一次在取汽车钥匙时,李嘉诚不慎将一枚2元硬币掉到车底坑渠里,他蹲下身欲拾取,被一名印度籍值班见到,立即代他拾起。李嘉诚收回该硬币后,竟给他100元酬谢。他的解释是:若我不拾该2元,让它滚到坑渠,该2元便会在世上消失。而100元给了值班,值班便可将之用去。我觉得钱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费。
不浪费,注意发挥每一分钱的作用,这或许就是李嘉诚的最有价值的理念,生活如此,捐赠同样如此。
基金会——
李嘉诚的第三个儿子
众所周知,李嘉诚有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不过到了2006年初,李嘉诚在接受《亚洲周刊》记者采访时,坦率地把李嘉诚基金会称作自己的“第三个儿子”,显然,他已经把这份事业当作自己最贴心的工作在做了。
正因为这样,李嘉诚认为,只要是他的孩子,无论男的女的,他都会分一部分财产给孩子。“我就当基金会是我的第三个孩子就行。”
在李嘉诚的印象,这个基金会成立似乎充满了戏剧性的变数。有一天晚上,李无端地想起这个基金会,于是睡不着。因为考虑到世事难料,他整晚没有睡着。天快亮的时候,他问自己“傻瓜,为什么要这么艰难?”
一个公开的秘密是,李嘉诚基金会的钱,全部来自于李本人的节省。按照既定的原则,基金会只做教育科技有关的捐助,提到这一点,李先生说,童年的他非常喜欢读书,但受中日关系的影响,一家人战争期间逃到了香港。在那里,李的父亲因为病情严重过早去世,这一段经历给了李嘉诚刻骨铭心的记忆,那时的他就下定决心:假如我的事业可以达到某种程度,我就要为医疗事业做一点事。
提及首富的话题,李嘉诚解释——财富不是单单用金钱来比拟的,衡量财富就是我所讲的内心的富贵。
同样地,李嘉诚也对“慈善”二字充满了感情,他经常对属下说,要把做慈善做成“公益”,否则会影响人家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