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化(行情,论坛):中石化第二轮整合的首选目标?
九鼎德盛
近期大盘出现了连续逼空的大幅上涨走势,从个股的表现来看,带动本轮行情上涨的主要动力是来自有色金属板块的上涨,但对大盘上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以中国石化(行情,论坛)为代表的石化股的强势带动。 目前大盘已进入关键时期,谁能带动股指再度冲关,我们认为指标股仍是首选,近期以中石化为代表的石化股包括上海石化、仪征化纤(行情,论坛)、中国凤凰(行情,论坛)等走势强劲,成交活跃,而这只是石化股发动更大更加猛烈的新一轮行情的预演而已。其中的上海石化集多种实质性的重大题材于一身,市场号召力极强,尤其是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在中石化第二轮“私有化”的强烈预期下,该股有望成为带动大盘冲破千四,冲向千五的新龙头,值得重点关注。
一、中石化第二轮整合的首选目标。
随着中国石化要约收购齐鲁石化(行情,论坛)、扬子石化(行情,论坛)、中原油气(行情,论坛)、石油大明(行情,论坛)等4家A股上市子公司工作的逐步结束,中石化收购其它上市子公司的工作有望提上日程,由于中石化的整合顺序是按照子公司的主业、地位和价格展开的,因此,从主业上看,上海石化作为国内石化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其在中国石化行业的地位决非一般的公司所能替代,中石化后续的整合必将围绕上海石化展开,上海石化成为中石化第二轮整合的首选对象也是情理之中,而从前面几家收购的情况来看,高“溢价”收购的可能最大。
二、产能增长接近翻番,新利润增长点较多。
上海石化是中国石化的控股子公司,在沪港两地上市,主营树脂塑料、成品油、化纤、中间石化产品等的生产销售,属大型炼化一体化公司。在中国石化旗下的众多上市子公司中,上海石化无疑是产业链最长的公司,因此公司综合抗经营风险能力强。另外,上海石化地处产品辐射能力较强的长江三角洲,靠近石化产品需求增速较快的市场,拥有运输、销售等多方面的优势,目前总资产规模280亿,净资产190亿,是中国石化旗下的核心资产。公司投资3.88亿元扩大原油加工产能在2005年2月22日获得成功,其年原油加工能力从880万吨跃升至1400万吨,迈入世界级炼油企业行列;另外公司与中国石化、英国BP石油合资的90万吨乙烯项目在2005年6月投产,由于目前国内乙烯缺口仍在40%以上,乙烯项目将是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2005年,公司继续抓好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新一轮发展项目的前期工作。8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于2005年2月开车,使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拓展到1,400万吨/年;上海石化-上海赛科原料互供管线工程于2005年6月完成中间交接并陆续投用;40万吨/年PTA装置二阶段改造工作于2005年11月完工,一次开车成功;330万吨/年柴油加氢项目和38万吨/年乙二醇项目按计划节点建设。同时,公司成立了五期工程前期工作办公室,积极开展新一轮发展项目的方案优化、立项、报批等工作,其中乙烯第三轮改造项目已上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并通过了有关权威机构的现场调研及评估。
三、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2005年12月,上海石化(600688)宣布,公司在PTA(精对苯二甲酸)技术国产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开发的年产80万吨PTA工艺包和成套技术已通过技术验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望用于建设国产化世界级规模的PTA生产装置。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开发成功,使上海石化在国内第一家打破了长期以来PTA技术由国外少数大公司垄断的局面。
PTA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材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酯,而聚酯可广泛应用于纤维、薄膜、聚酯瓶、工程塑料等领域。我国对PTA的需求非常旺盛,国内现有的生产能力远远无法满足需要,长期以来都大量依赖进口,今后一个时间段内这个局面还不会根本改观。公司年产80万吨PTA成套技术将使整个聚酯产业链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有利于提升该产业的竞争力,加快改变我国PTA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目前国内有600万吨/年PTA产能,均为引进国外成套技术或“三资企业”带来技术。据统计,2005年前10个月,我国进口PTA总计542.3万吨,而国内需求总量约计1150万吨,需求缺口占56%以上。据预测,2005—2008年我国PTA产量将保持年均8.5%增长率,但是国内生产仍然满足不了需求,到2010年还会有200-300万吨的缺口。由于PTA产品的严重供不应求,其价格连续飚升,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PTA生产和销售商,必将在产品产能成倍增长和价格连续大幅度上涨的背景大大受益。
四、合理估值应在7.50元以上,目前价位被严重低估。
由于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在中国和中石化的产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公司也是两市少有的绩优高成长的蓝筹股典型,深受广大机构的睛睐,2005年年报显示前十大流通股绝大部分是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从公司的价值和中石化对其收购的预期来看,该公司的合理估值应在7.50元以上,目前价位被严重低估,值得重点关注。
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述文章内容没有利害关系。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