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经济形势报告,结果与人们的预计大相径庭,经济增长速度不仅没有放慢,反而有所加快,GDP增长达到102%,超过去年同期增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更是达到13908亿元,同比增长277%,比上年同期加快49个百分点。
尽管从分项指标看,好转的指标数量要明显多于恶化的指标,但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是宏观调控的重点,这一指标的恶化无疑强化了一些原有的经济矛盾,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从各方面情况分析,导致一季度我国经济大幅度反弹的因素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只有两个。
第一是银行货币流动性过大。自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保持小幅升值的趋势。人民银行为了稳定汇率,不得不购买外汇,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造成货币供应增长较快。由于最近银行资金量太大,许多资金以比存款利率还低的利率水平在银行间货币市场运转,最后导致稳健货币政策“决堤”,出现了所谓“宽货币、宽信贷”的“双宽”现象。大量超额资金以较低利率从银行涌向了社会,导致投资出现快速增长。
第二是地方政府换届带来明显投资冲动。由于科学发展观没有落实到位,尤其是县地级财政创收依然是干部的第一考核指标,因而导致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局面。当前,正好面临各地政府陆续换届,新官上任三把火,为了追求更好的政绩,扩张攀比的劲头很足。从一季度投资资金来源看,中央政府投资增长放慢了,地方投资却大幅度地增长,成了推动新一轮投资扩张的主导力量。
相对而言,第一因素容易解决一些。理论上讲,未来有许多方法都可考虑,比如说调整准备金率,调整贷款利率等。而且,最近中央银行已经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加速推进QDII,将国内资金向境外“泻洪”。至于第二因素,解决起来难度就要大得多。当前宏观经济由于不搞一刀切,在使得政策更有针对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负面影响,即地方诸侯经济有所抬头。在一些地方,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力甚至明显大于中央。以房地产调控为例,这些年来房地产市场始终就是中央政府的一个调控重点。去年4月2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门讨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问题,随后就出台了七部委的文件(简称“国八条”),其目的是稳定房价。当时,许多人都认为房地产市场必将应声而落。但事实显然不尽如人意,从目前各地的情况看,房价保持10%以上增速的城市不在少数。
如果这是一个正常的市场,在消费者意愿逐步减弱,越来越多的居民被排除在市场之外的情况下,再加上中央政府三令五申地强调要调控房地产价格,市场价格必然要出现像样的调整。但现在为什么房地产价格依然能够保持非理性上涨态势呢?原因在于,非正常因素在其中起作用。主要原因除了在前面国信观点中所提到的“宽货币、宽信贷”现象为房地产价格上涨提供了资金支持之外,从各方面迹象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或明或暗地支持甚至推动着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
政策学研究中曾经揭示过一个规律:在政策冲击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政策所引起的冲突与它的受众面成反比。换句话说,如果一个政策所带来的损失广泛分散于各个阶层或者领域时,由于任何一个局部所承担的冲打都较小,政策实施时遇到的阻力相应就越小。相反,如果其影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时,所有代价都由他们来承担时,就会引发较大冲突。当前,中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恰恰陷入了这种困境,因为调控政策带来的损失主要就是集中在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身上。
鉴于这种状况,在今后的一个阶段,除了市场调控之外,还需要恢复过去包括行政手段在内的综合调控。否则,宏观调控难以冲破诸侯经济这道坎。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