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
混业经营不是简单的交叉经营,也不是银行可以做证券,证券可以做信托,而是在分业监管下的混合经营
本报记者 任亮 发自北京
随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和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的顺利推进,A股市场历史性筑底过程已完成。 自去年6月6日的最低998点至昨日收盘1385.90点,上证指数在10个多月的时间里上涨近40%。
19日中午,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聂庆平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这位学者型的官员对当前证券市场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全面解析。
证券公司面临综合实力竞争
《第一财经日报》:面临综合治理和创新发展,证券公司今后该如何应付市场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新的竞争和挑战?
聂庆平:监管部门对证券公司进行综合治理的目的是化解风险,促进证券业的规范。而同时,如何推动证券业务创新也是监管部门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综合治理为证券公司的创新奠定基础,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证券公司要永远做下去,就要永远审慎经营、永远合规、永远不去挪用客户保证金。而综合治理的最大好处就是把新的监管要求、监管理念以及证券公司内控建设提升了一大步。
对于今后证券业的格局,大家都有一些设想,我认为证券公司最主要的会是面临综合实力的竞争。大银行、金融控股集团以及外资拥有的证券公司会成为市场主流,但这并不意味着好的投资银行一定会在这里面。
从美国的情况看,大银行拥有的投资银行不一定是最好的。我国证券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在业务违规与不违规上所作的选择不同,最后导致一些大证券公司垮掉了;相反,一些中小的证券公司却发展起来了。
证券公司有无活力,机制是否充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有无足够的人才,内控管理对风险的判断能力等都可能成为新的竞争要素。任何一家证券公司对竞争性要素组合得不好,都可能会在市场上垮下去,或者发展不起来。
资产证券化为投资银行业务
《第一财经日报》:如何看待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
聂庆平:证券公司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只是在传统的股票上市业务之外,根据市场融资需求的变化而新开的业务。过去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证券公司都把眼光集中到股票上市一项业务上了,而现在股票上市不是很多了,才考虑到资产证券化这种产品。不过,监管的要求也是不能放松的。
资本市场的发展一定要改变传统的融资模式,改变过去的债权融资模式。资本市场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可以根据未来的收益创造出不同的金融产品,即只要有投资者愿意承担未来收益的风险,就可以把未来的收益折现后,变成一种面向社会的融资工具。
《第一财经日报》:为什么证券公司可以做这项业务?
聂庆平: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目前在国内刚刚开始,量不是很大。严格来讲,资产证券化业务不是信托业务,也不是银行业务,而是一项投资银行业务。投资银行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未来收益按照一定条件进行包装整合后,向投资者进行融资。在国外,这种业务就主要是由投资银行提供,由基金等大的机构来购买。
目前市场对混业经营存在不同理解,都以为(资产证券化)是自己的业务。但混业经营不是简单的交叉经营,也不是银行可以做证券,证券可以做信托,而是在分业监管下的混合经营。在这个条件下还要突出专业特征,是投资银行的产品应该由投资银行来做,是商业银行的产品应该由商业银行来做,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否则,就会出现“监管套利”(regulation arbitrage)带来的金融风险。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应在很大程度上要对混业产品的风险、收益等有个完整定义,混业监管也会带来混业的混乱,并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融资融券考验证券公司内部管理
《第一财经日报》:证券公司做融资融券业务应该作何准备?预计一下该业务推出时间?
聂庆平:对于融资融券业务,中国证券业协会也在参与做一些研讨、研究,并组织业内证券公司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
融资融券业务实际上是个很复杂的业务,但也是资本市场的常规业务。在我国证券市场,由于过去一直是现货交易,不允许信用交易,有些证券公司违规“透支”,出现一些风险。现在做融资融券会涉及方方面面的制度建设,包括证券公司的内控体系、对客户的甄别以及完备的授信制度。证券公司要加强对客户的管理、对交易过程的管理、对风险的监控等。它还涉及其他很多方面的配套,包括交易制度、结算制度、账户管理、司法解释等。
同时,客户把自己的股票和资金质押给证券公司,而证券公司该如何建立科学的平仓制度,以控制个别客户的信用风险等,都还需要一套完整的制度。现在各方面都在积极研究,而具体推出的时间也要根据各方面的准备情况。
《第一财经日报》:证券公司都在争取融资融券业务,如何看待?
聂庆平:证券公司要做这项业务,要有足够的净资本,要能拿出足够的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而作为一项新业务,一项风险性业务,肯定要有个摸索和试点过程。
证券公司分类评审无时间限制
《第一财经日报》:证券公司分类评审会有时间上的限制吗?
聂庆平:中国证券业协会做证券公司分类评审主要分创新和规范两类。评审没有时间限制,只要达到要求就可以申请,符合条件就能评审。证券公司要想办法达到标准,否则就意味着其现金流不好、业务在萎缩、甚至出现经营性亏损,这样的话,不用别人说,自己也维持不下去了。
《第一财经日报》:怎么看资产管理公司向投资银行方向的转型?
聂庆平:不管做投资银行还是做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是人才。
在完全市场化的状态下,机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把专业队伍组织起来,形成在市场有充分竞争力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转型为投资银行,也需要在这方面下工夫。
在审批制下,人们认为拿到“出生证”很重要,这是因为市场竞争没有充分发育而形成的怪现象,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在金融机构准入制度市场化的条件下,转型主要是根据自身业务发展能力和发展优势所进行的调整。只有这样的转型才能成功,因为它充分理解了市场,同时网罗了最好的人才,使其有充分的竞争力。转型是个好事,但怎么适应市场,怎么发展是需要研究的。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