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首次以元首身份访问美国,美国用呼吁中国要当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为由,在公平贸易和反核扩散等攸关美国利益的问题上逼迫中国让步;中国则通过突出台湾问题还手。
虽然双方都试图摆高姿态以免在讨价还价中吃亏,上述问题还是可以通过谈判、妥协而最终达成交易。
即便中国老早放弃输出共产革命,不再与美国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美国却依然坚持要在全球散播自由民主的理念,同时和平演变中国。在这个无法妥协的领域,才是双方关系难以解决的长期问题。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本月17日引述“两位美国高级官员”的话说:“20年来,中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经济发展,如今,中国人民享有充分的经济自由。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政治自由未能跟进。”
官员在华盛顿举行的背景简报会上表示,美国总统布什将继续向胡锦涛强调,中国领导人不能在允许本国人民日益享有更多的购买、销售和生产的自由的同时,不给予他们集会、言论和选择宗教信仰的权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同月1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到胡布会是否将讨论人权问题时回答:“中方历来主张在平等、相互尊重和双向的基础上就人权问题与各国开展对话,对话的目的是共同推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中美之间也不例外,双方就人权问题进行过多轮磋商,这对双方增进了解,增强互信,缩小分歧起了重要作用。”
很显然,在人权问题上,美国并没有放弃说教的高姿态,而中国也并不能完全持否定态度,只能采取主张“平等、相互尊重、增进了解”的低姿态。
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取代,在让中国的国力倍增的同时,也造成了信仰的混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远没有“自由、民主、人权”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更具备普世意义。因而在国际的舆论市场上,中国往往陷入被动的守势,不时得作出辩解,如“吃饱也是人权”、“国情不同”等。
中国政府去年10月更首次发布关于民主建设的白皮书,在强调中共领导地位的同时,也承认现有民主制度还不够健全,并承诺将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虽然在意识形态的长期战略上无法正面抗衡,在元首访问的外交白刃战中,中国依然还得攻守兼备。
3月17日,北京法院正式通知美国《纽约时报》新闻助理赵岩的辩护律师,说已经撤销了对赵岩的刑事指控。赵岩在2004年9月被指控泄露国家机密和诈骗,一直被当局关押。外界原以为他将借胡锦涛访美的东风出狱,不料就在胡锦涛出访前夕的4月17日,当局却意外地决定恢复对赵岩的起诉。
伴随继续起诉赵岩的强硬做法,中国基督教协会又在4月到6月间巡回美国三大城市展览,宣传基督教在中国享受的宗教自由。
由于伊拉克战争影响,布什的民调支持率屡创新低,对于胡锦涛的访问,布什势必要屈服美国国内的压力,在公平贸易和自由人权议题上表态;而中国基于内政考虑,在人权问题也不能示弱。
可以预见,自由人权议题将会是中美交往的长期潜在症结,攻守之势在短期内也不会出现根本的改变。如何发展自身的软实力,创立有普世意义的价值体系,克服在与美国和西方世界交手时的劣势,将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关键挑战之一。(来源:联合早报) (责任编辑:田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