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我国农业发展最为迅猛的产业,莫过于奶业。中国奶业已经连续四五年取得了发展指数20%以上的快速发展,全国年人均占奶量从1999年的5公斤多一点,至今已增至12公斤,其升幅足足翻了一番。 据资料显示,陕西省已成为我国奶业大省之一,也是西部地区的乳业强省。近年来,由于市场的变化,乳业的利润越来越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陕西乳业也没有逃脱如此的厄运。陕西乳品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同时这也意味着乳业市场已经到了产业整合的临界点。质量—市场—价格—这些频频触动中小乳品企业神经的字眼,将再次成为左右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
    陕西乳业现状
    据记者调查,目前陕西奶牛存栏数46万头;奶山羊存栏数180万只,奶类产量141.73万吨,其中牛奶产量为113.34万吨,羊奶产量27.39万吨。乳品企业的液态奶生产加工量达到65万吨,全省有各类乳品企业8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生产企业42家,从业人员10309人。陕西乳业排名从奶牛头数和奶类产量均居全国第六位,在西部排名第三,奶粉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位。液态奶产量西部排名第二,全国排名第六位。
    在陕西乳业轰轰烈烈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很多令人心酸的故事。乳品行业存在的问题:一是养殖业发展欠理性,导致奶农风险加大;二是原料奶的质量是制约陕西乳业发展的瓶颈;三是产业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四是品牌竞争剧烈,但缺乏绝对优势的领导品牌。品牌众多,产品雷同是陕西乳品市场的基本状况,从市场销售看,缺乏占绝对优势的领导品牌,这也充分反映了陕西乳品生产相对集中度较低的实际情况;五是重复建设屡禁不止,在建厂密度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去年在陕西关中地区又有近十家乳品加工厂相继建成投产。
    “鲜奶倒进污水渠”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价格战的硝烟还在弥漫。据悉,陕西乳业经营好的企业利润率在1~2%,还有不少的企业亏损,大部分企业不挣钱,是在苦苦支撑。陕西乳业现在有80多个乳品厂,目前能正常生产的只剩下40多个,其中的奶粉厂大部分是为人家提供原材料,都是大包装奶粉,还有一部分液态奶生产企业为人家进行代加工。据统计,陕西的乳品加工能力达到每天1万吨,但实际上每天的加工量就在3000~4000吨。近年来,陕西省乳业迅猛发展,仅西安市周边50公里范围内就建有乳品厂20多家,除了本地比较著名的西安银桥、西安东方、杨凌晨光外,由于陕西优惠的投资条件吸引了众多全国性乳品企业落户陕西。如光明、伊利等乳业巨头纷纷进驻,并进行了大规模扩张。据了解,单就“蒙牛”一家2004年在陕西销售量就直追本土企业“东方乳业”,而蒙牛还在宝鸡投资兴建了大型乳品加工厂。如果我们以陇海铁路和西宝高速路两边的100公里长、30公里宽的范围来看,乳品加工企业甚至达到了50家之多,而消费市场最主要依赖于西安和宝鸡两市。可是按照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相关规定,像西安这样的省会城市50公里范围内建设1家乳品厂是最合理的,且能满足市民消费要求。同时据西安市城调队调查显示,西安市周边的20多个乳品加工企业,液态牛奶加工能力达到每天3000吨,实际生产在1500吨左右。而2004年西安市人均消费牛奶29.59公斤,每天液态奶的消费量也就在400~500吨之间。这种日消费量还不足西安银桥一天的生产总量(600多吨)。
    陕西乳业“四大怪”
    陕西乳业流传着“四大怪”的说法:一“怪”是牛奶赔钱还在卖,企业不卖不行还得苦苦支撑着;还有两“怪”是“生产过剩工厂还在盖,招来女婿把儿踹”,这反映陕西乳业发展失控,重复建设屡禁不止;另一“怪”是外地的乳品企业还看好陕西市场,不断入驻陕西。对此现象,陕西“乳业”深感困惑。
    相关新闻材料显示,2001年以来,陕西奶牛数量持续4年快速发展,去年奶牛存栏数39.5万头,生产鲜奶96.2万吨,分别比2000年的15.7万头和39.2万吨增长1.5倍和1.45倍,年增长率均达到了25%以上。然而城市乳品消费市场增长率急剧下降,农村市场没有有效开拓。与此同时,一些乳品企业对市场前景估计不足,盲目扩张上项目,造成牛奶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前几年,陕西的牛奶收购价格直线上升,最高达到每公斤2.2元,在国内排在前几位,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外地乳品企业入驻陕西后争抢奶源造成的。这些企业来到陕西后,没有自己的奶源基地,他们要开工生产,势必就要抢夺别的企业的奶源,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抬高牛奶收购价格。一些奶农贪图高价投靠了这些企业,但是,一旦他们的生产正常后,就开始进行整顿,价格也有所调整,一部分奶农想回来,原来的企业又不收他们的奶,使这些奶农两头落空,无法正常交奶,最后导致了个别奶农倒奶事件的发生。(我报曾于2005年7月28日和8月18日分别以《透视陕西奶价“跳水”》、《陕西乳业路在何方》为题详细报道分析了奶农倒奶事件)。
    去年,由于市场波动,几个乳品企业经过协商统一降低了牛奶收购价格,引起了陕西乳业的震动。就在陕西乳业不断呼吁不要重复建设的时候,又一家大型乳品企业落户陕西宝鸡,又一次引起了陕西乳业界的担忧。有关人士在反思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时认为,陕西发生的倒奶事件虽是市场无序竞争的后果,折射的却是奶业发展过程中宏观调控“有形之手”的缺位。陕西省奶业协会副会长杨林伟认为,一些乳品企业前几年扩张规模过大,表现出来的虚假需求非常旺盛,促使了奶源紧张和持续不断的市场倾销、恶性竞争。根据成本核算,超市销售的牛奶甚至比矿泉水价格还要低,这种现象值得深思。目前全国范围内奶业整体形势的滑坡,是市场对前几年奶业盲目发展,尤其是加工项目建设失控做出的反应。
    陕西发生的“倒奶事件”提醒了政府部门:在一手抓“奶牛”的同时,还要一手牢牢抓住“牛奶”,生产和消费两方面都需要调控,产与销需要有机的结合,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提倡奶牛养殖和为企业投资疏通渠道等方面。
    近年来在陕西,大部分企业都反映利润率下降,个别企业亏损,奶农也是叫苦连天,反映奶价偏低,有的投资奶业得不到回报。乳品企业和奶农都没有挣到钱,那么,奶业的利润哪里去了呢?一个是价格战消耗了大量的“银子”,再一个是经销商把钱挣了,亏了企业和奶农。
    目前,陕西的奶业生产基本上还是稳定的,但在这个稳定的局面下,还笼罩着许多阴影,这些隐患还在时时刻刻威胁着陕西乳业的健康发展。一是奶农的收入还不高,乳品企业付出的奶款在2元/公斤左右,但到奶农手里一般就在1.60~1.80元/公斤。陕西现在实行奶牛饲养小区,进入小区的奶农收入上基本稳定,但他们还不到陕西奶农的1/3,还有很多奶农处在散养的状态,这些奶农交奶要受到奶贩子的几道盘剥,到手的奶款一般为每公斤1.5元左右,有很大一部分是被奶贩子以各种名义克扣掉了。所以说,这部分奶农还是很苦的。
    另一个困惑是乳品企业面临着牛奶收购价格不断上涨、糖价上涨等问题,还要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无休无止的牛奶价格战、居高不下的销售费用等等。尤其是产品进入超市被勒索的反映很多,一个产品进入超市要交名目繁多的各种费用,你想让你的产品比别的产品引人注目,那你还要缴纳“堆头费”。产品卖出去了,货款却不给你结算,一般要拖欠3个月,甚至更长。有的企业被超市拖欠几千万元的货款,有的企业被活活拖死。牛奶赔钱还在卖,这就是当前陕西乳业的现状。
    2006年的陕西乳业大战价格战仍在继续
    陕西乳业在竞争中求生存,生存中求发展,在“政府引导,企业让利,奶农提效,共渡难关”的口号下疲惫不堪地度过了2005年。
    2006年更是充满了机遇和挑战。2005年的硝烟还没有散尽,2006年的价格战就已经全面打响。为了获得有限的市场份额,那些没有实力把产品铺向全国、旨在争夺地方市场的中小企业只能被迫降价,成为价格战中最大的牺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