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全国人口半数的南方,乳产品产量仅为全国总产量的17%,乳产品生产与人口分布的不对称一度成为我国乳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随着我国南方奶水牛产业的发展,“北奶南调”的时代将宣告结束,奶水牛将“牵”动全国范围内奶产业布局的空间转移,使我国奶业布局更合理、更科学。
    正在此间召开的第5届亚洲水牛大会上,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说,长期以来,我国奶业市场都呈“北奶南调”局面,南方饮奶不能全靠草原奶长驱直入去占领市场,从经济上看也不合理;奶是普惠食品,人人都需要喝鲜奶,奶又是新鲜易腐食品,要喝新鲜牛奶,必须要有自己的奶源基地,随着人民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保健意识的加强,对乳品的需求会更大。
    同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新时也指出,我国北方草场生态退化严重,将难以承载今后不断发展的奶牛产业对资源的需要,而南方草地与作物秸秆等资源丰富,但利用效率极低。若能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奶产业空间转移,既可以促进北方草场的合理利用,还能加快南方奶业结构调整。
    专家介绍,我国南方拥有10亿亩草山草坡,8亿亩农田,4亿亩冬闲田,每年大约有2800万吨农作物秸秆和加工副产品,通过对草山草坡进行适度开发,引进种植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牧草品种,对现有8亿亩农田和4亿亩冬闲田进行草田轮作,对农作物秸秆和加工副产品进行合理的加工利用,仅按25%的利用率计算,便可饲养5000万头水牛。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水牛的役用功能逐渐消失,分布在黄河以南19个省区的2200多万头水牛,将逐步或全部转变为肉用和奶用。目前,此项转型正在加速进行。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广西水牛研究所副所长杨金波介绍,在水牛存栏量达413万头、养殖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的广西,以奶用水牛为核心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在逐步完善中;我国水牛第二大省、云南的存栏水牛是274万头,其水牛杂交改良和乳肉产业化效益已经凸显,形成了一批有强劲市场发展潜力的企业群体,杂交水牛肉制品行销全国各地、活畜交易也呈迅速上升势头;在东南沿海的福建漳州、广东的潮汕地区,饲养奶用水牛,制作水牛奶制品,已有悠久历史,当地居民已形成饮用水牛奶和消费水牛奶制品的习惯。
    在贵州省、四川省、湖南省等水牛存栏量均超过200万头的省份,以及湖北省、江西省、长江三角洲地区这些水牛存栏量超过100万头的省区,凭借巨大的水牛资源存量和丰富的饲料资源条件,水牛产业发展也日益加速。
    此外,水牛产业相关技术的发展,也为水牛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了解,经过50年的杂交改良工作,我国在水牛资源的品种普查、遗传改良、人工授精技术、泌乳生理、水牛乳化学及乳制品加工、饲料及牧草的引种和栽培、水牛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就。
    “2005年,奶水牛产业被列入《十一五奶业规划纲要》,南方水牛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推动和政策支持。”刘成果说,南方奶业的重点应该是奶水牛业,在良好的发展条件下,南方奶水牛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