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人针对北京市人口过快增长的现象,提出应该限制外来人口进京,或简单地认为这是区位优势的结果。其实,这种看法及其引发的争论,偏离了对根本性问题的认识。北京市人口过快增长,应该是“过度依赖劳动力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结果,反映了在利用区位优势为城市定位、城市战略服务方面,北京市还存在不足。 所以,能否使城市定位落在产业政策实处,既关系着北京市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也关系着北京市人口调控的根本。
发达国家许多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已经有几百年,但人口并没有过度增长。北京目前却形成了几乎20年就增长一个香港、伦敦、或纽约人口(均700多万)的态势。这很清楚地说明,北京市经济发展依赖于劳动力增长的外延式发展特征,迄今已十分明显。
如果比较北京与国内一些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可以看到,1990年以来,北京市劳动生产率虽然也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提高速度相对落后于上海、苏州等地。1990年苏州百万元产值吸纳的劳动力相当于北京1.4倍(苏州381人,北京278人),2003年北京却逆转为相当于苏州的1.6倍。目前北京每增长单位产值,比上海、苏州要多增长60%的劳动力人口。如果北京市劳动生产率提高到上海、苏州目前的水平,北京劳动力需求比今天将减少250万人以上。
对未来而言,不同经济效益提高速度对人口增长仍有决定性意义。例如,按照1980-2003年北京经济效益的提高速度推算,2000-2020年北京GDP增量部分所需就业人口510万人,按照1990-2003年北京提高速度计算则为370万人,而按照1990-2003年苏州提高速度计算则只需要新增127万人。今后不同的经济提高速度,对人口仍有数以几百万计的巨大影响。
因此,北京市的人口调控问题,实质上必须要靠转变经济发展对劳动力过度依赖的发展模式。那种认为因为区位优势,人人想来北京,北京人口就是控制不住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当然,确实几乎人人向往北京,但13亿人口目前为什么只有三四百万外来人口进京?很显然,不是任何人想来就可以在北京长期滞留的,外来人口规模主要由北京提供的就业岗位决定。就业岗位又是由经济发展、经济调控决定的。北京市确实有区位优势,但也有自己的城市定位、城市战略。北京市人口调控只有在经济“源头”实行调控(按城市定位控制企业准入资质等),才可能是有效的。通过外来人口管理解决问题,既是备受争议的,也是不可能奏效的。
为此,应出台更有力的、与城市定位相匹配的产业调控政策,特别是要加强企业准入资质调控;要根据城市定位及市内主要区域定位的要求,该进的“筑巢引凤”,不该上的,即便有投资,即便拉动一些发展速度,也不能让进来。这不仅关系北京市经济增长质量,也是北京市调控人口增长的根本。
至于产业调控的具体方式,当然值得深入研究。目前,北京市正在将人口及产业向郊区县引导,要警惕这种引导不要造成低端产业在郊区县铺开,避免在影响北京总体经济增长质量的同时,也加剧人口增长,加剧城市总体人口规模与水资源间的矛盾。换言之,卫星城的发展也要实行恰当的产业调控。
□侯东民(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室主任)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