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中国内燃机行业发展迅速;未来五年,中国内燃机特别是柴油发动机将更多担负起国内汽车自主创新的重任。”
4月21日正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内燃机及零部件展览会上,美国西南研究院发动机与排放污染研究所的黄益群博士做出上述表示。
西南研究院是北美最大的独立发动机、排放污染与车辆研究机构。作为负责汽车动力系统控制的资深工程师,黄益群在其题为“欧Ⅳ排放策略及未来排放控制技术展望”的专业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汽车自主创新的关键是内燃机,柴油发动机更是自主创新突破口。这一观点迅速得到展会上国内内燃机企业的支持。为此,记者就柴油机发展问题对黄益群博士进行了采访。
他认为,目前国际汽车巨头在汽油发动机的技术和价格方面领先优势非常明显,这就使得柴油发动机成为实现汽车自主创新最为现实的突破口。但现实情况是,国内一些企业已经掌握了柴油发动机领域先进的共轨燃油电子喷射的应用技术,但到2005年年底柴油车占国内轿车市场份额仍不到10%,远远低于欧洲国家50%的比例。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相当多的人认为柴油车噪音大、污染严重,很多地方对柴油车加以限制。事实上新型柴油发动机技术已经克服了噪声大、“冒黑烟”问题。而环保效果不明显则有油品质量等多种原因。对此,黄益群建议,包括油品供应企业、发动机企业和整车厂在内,只有共同投入、加快国产车用发动机的技术提升,才有可能实现国产汽车的自主创新。
同时,对于排放标准的制定来促进内燃机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黄益群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对北京已先于其他地区实行欧Ⅲ标准,并将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对轻型柴油车实行欧Ⅳ排放标准,黄益群认为,北京的环保指标会对其他城市产生示范效应,但国内政策应当对内燃机企业特别是柴油机企业加以一定政策扶持,加大技术开发力度,这样才能在严格的环保标准下竞争市场空间。
黄益群介绍,美国和日本的环保部门对未来五年汽车尾气排放也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标准,而且他们的氮氧化合物和固体颗粒排放指标比欧洲标准更为严格。“国内排放法规的制定应当考虑国情,一味强调排放标准与国际接轨并不可取。”针对不断严格的国内排放标准,黄益群建议,应当制定政策以鼓励研发能力强的内燃机企业加大技术开发力度,提早达标,同时给出合理时间让其他企业做出决择。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