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热烈的讨论,取而代之的是每位市长仅仅在热情洋溢地宣读着自己城市的优势;尽管32个“环渤海”城市共同发布了旨在加强合作的“天津倡议”,但实质合作内容依然缺乏;身份一直有些尴尬的北京,也仍然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4月17日,走到第20个年头的“环渤海经济合作市长联席会议”在天津开幕。与往届不同的是,此次会议多了两个背景:京津冀规划即将出台以及滨海新区开发纳入国家规划。
在多年区域经济合作少有实质合作进展的背景下,天津市长戴相龙在此次会议上特别强调:“要确保联席会议在实质层面加强合作。”
32个城市的市长或副市长出席,而北京则仅派出市发改委副主任旁听会议。20年,北京一直都不是这个联席会议的成员。“龙头”问题一直萦绕着这个中国北部最具潜力的经济区域。
北京 依然是观察员
会议议程上没有北京方面的发言,北京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出现在环渤海市长联席会议上。
天津经协办环渤海处的一位官员对记者说:“我们联席会议设立的时候,发起的15个城市都是环渤海的沿海城市,所以没有北京。”
环渤海处的另一位官员则表示:“我们一直在邀请北京参与进来,但是北京一直没有表态要进来。这个组织都是地级市和副省级城市参加,北京作为首都城市可能不方便更多地参加一些区域合作组织。”
“我不认为北京是有什么特殊的想法而不参加这个会。最近京津之间走动很频繁,关系也很不错。”滨海新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邢春生对记者说。
而戴相龙在会上则特别谈到了最近北京和天津之间的政府交流,“前不久,张立昌书记和我与刘淇书记、王岐山市长会面商讨京津合作问题,我们跟北京的交流将更加紧密。”而在4月16日到19日接连的三个会上,他三次提到京津高铁项目,他说:“轨道交通在2008年建成后,由北京永定门到天津东站只有30分钟车程,待轻轨开通,在天津吃完晚饭,晚上可以到北京去看奥运会。”
京津交流开始增多的直接动因,是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中的京津冀整体发展规划,规划后北京的地位将作出相应调整。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周立群介绍:“北京将明确作为宏观政策的制定和指导中心。将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北京在金融保险领域的地位也在大幅度提升。但与此同时,北京要把制造中心和航运中心让位于天津,两个城市分工开始明确,错位发展的态势逐渐清晰。”这意味着环渤海的“双核”分别开始有了新的定位。
邢春生分析,北京依托于政治文化的城市服务业高度发达,天津只能围绕着北京进行错位发展。以旅游业为例,北京的人文历史深厚造就的旅游景点,天津哪里有?现实是,天津有港口、有大片荒地,自然应该在加工制造业方面下大力气。
老圈子 新变化
各位市长宣读发言稿似乎构成了联席会议的全部。会下,不少城市对于联席会议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政府交流有益,实际合作不足。某城市联席会议联络员对记者说:“原计划会期是一天,最后压缩成了半天。半天能说多少实质性内容呢?”
周立群熟识参加会议的多位市长,与几位市长在此次会议期间也多有交流。他对记者说:“从会上看,各个地市在会上确实有‘各说各话’的情况,这说明一体化格局没有完全形成。”
但他认为,与以往相比这次会议还是孕育着变化,“各城市之间已经有了内在的协作要求,如果没有这个内在动力,不会有这么多城市来。而这恰恰是区域一体化的先兆。”
尽管,很多城市有诸多不满,但这个常设会议仍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天津为例,仅1986年至1992年就促成1000多个经济技术协作项目。天津家世界集团在环渤海地区的青岛、济南、唐山、北京、威海、烟台等市建立连锁超市。天津东海燃气集团在承德、唐山、烟台、呼伦贝尔市建立燃气管网。
太原市商务局副局长则介绍,太原1994年加入联席会议以来,通过天津的介绍,太原不少企业获得了在天津投资的机会,“我们在滨海新区投资了几个项目”。他认为这样的洽谈会,对太原这样一个内陆城市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
聊城作为首次参加联席会议的城市,把自己精美的宣传材料散布到会场的各个角落。对于参与的意义,聊城市发改委郭科长对记者说:“我之前也看到很多人说区域合作的会议实质内容不多,但我们觉得作为一个内陆城市,还是应该积极参与到环渤海这个合作圈里来。我们觉得应该能从这个会议里,得到很多新的经济项目信息,特别是能在滨海新区的开发中占得一些先机。”
实际上,不少城市都把自己此行的目标瞄准了滨海新区。而在戴相龙的讲话中,有三分之一篇幅是在谈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
4月19日下午,载有各市市长的车在警车开道下浩浩荡荡开往滨海新区参观,市长们陆续参观了位于滨海新区的天津技术开发区、滨海新区规划展览馆以及天津港。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