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电器(1169,HK)正在和母公司海尔集团进行洽商,以向后者出售亏损的手机业务。集团方面表示,此次交易的详细信息有望在一周后公告。
海尔电器4月20日公布的2005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手机业务已成为该公司最大的包袱,剥离这块业务可以极大地提升海尔电器的盈利水平。 该消息被市场解读为海尔集团启动后续注资计划的前奏,这恰好可以解释近期海尔电器的股价何以持续大幅上涨。
剥离手机业务
海尔电器近日公告称,现在正就其可能出售从事移动手机业务的附属公司,与海尔集团进行协商和讨论。
“双方正在就此事进行讨论,有关收购条款仍在协商中。”海尔集团境外资产运作中心的安志强表示。他透露,有关此次交易的详细信息,包括交易方式、价格等,有望在约一周后予以公告。
关于出售手机业务的原因,同时负责海尔电器投资者关系工作的安志强表示,这是“业务的正常调整”——海尔电器立志要成为白色家电制造商的全球三强之一,成为海尔集团在境外上市的白色家电旗舰,出售手机业务是为了集中精力发展最核心的、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白色家电行业。
海尔电器2005年度业绩报告显示:2005年营业额49.4亿港元,较2004年的58.94亿港元下跌约16%。其中,移动手机业务营业额为16.29亿港元,减少约48%;洗衣机业务则增长强劲,上升约20%。
海尔电器目前的资产主要包括移动手机业务和洗衣机业务两大块,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手机业务的盈利能力每况愈下。易观国际日前发布的《中国移动终端和渠道年度综合报告2005-2006》显示,海尔GSM手机2005年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左右。
当然,这不仅仅是海尔手机一家的事情。帕勒咨询董事、国内家电专家罗清启表示,目前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又创新低,下降到30%,而国外品牌上升到70%。“2004年下半年至今,国产手机一直在走下坡路,市场份额不断下滑。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国产手机品牌在国内的全部市场份额,仅相当于诺基亚在华的市场份额。”
根据海尔电器2005年中期财报披露的数字,来自手机业务的分类盈利为-6571万港元,亏损额度远大于同期洗衣机业务的盈利2238.2万港元,这也是海尔电器去年上半年再度出现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整个2005财年的情况更糟:随着手机销量下跌,呆账及存货拨备也有所增加,因此,“2005年录得经营亏损1.39亿港元”。
巨额的商誉减值拨备正是海尔电器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2002年以来,海尔电器(更名前为海尔中建)在每个会计区间都计提了大量的商誉减值拨备,使该公司持续出现大幅亏损。
“无论最终的价格卖得是否合适,海尔电器把手机业务出售给海尔集团,都是一个重要的正面因素。”西南证券分析师周兴政表示。从盈利的角度来讲,手机业务资产售出之后,海尔电器将不再需要做出相关的商誉减值拨备,而目前的洗衣机业务已经能够使得公司处于微利的水平。
后续注资有望启动
比有助于盈利更为重要的是,海尔电器出售手机业务的目的显然是为将来引入更好的资产做铺垫。
安志强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这次业务出售,进一步确立发展的核心战略,同时,为下一步注资创造良好的条件。
他并未透露更进一步的注资计划。“我们的注资计划是有的,海尔电器不可能只有洗衣机这一个业务。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会不断地注入新的资产,这些都是我们的长远发展计划。”
西南证券分析师周兴政认为,过去海尔电器在香港股市的口碑并不好,股价也很低迷。海尔集团想要扭转这一情况,必须注资。他表示,本次出售手机业务如果成功,海尔集团将开始继续向海尔电器注入其他白色家电资产。
去年年初海尔电器的注资公告通函中,海尔集团有计划将空调、冰箱、冷柜及滚筒洗衣机等剩余白色家电业务注入海尔电器。在本次发布的2005年度业绩报告中,海尔电器也表示,“海尔集团计划将本公司转为其白色家电业务的上市旗舰公司,最终跻身成为全球白色家电生产商三大巨头之一,本公司将不断发掘更多由海尔集团注资的机会。”
市场人士猜测,海尔电器亦有意把其A股上市公司青岛海尔(600690.SH)注入海尔电器,使之成为海尔电器的控股子公司,并形成海尔集团控股海尔电器、海尔电器控股青岛海尔的局面。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