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煤,云南的锌,青海的钾,沿海的地出发吧,向资源藏宝的方向
资本市场财富机会在哪里?2004、2005年上市公司资源价值已得到了很好阐释,这个方向仍然不会改变。
很多资源已经暴露在阳光之下,紧接的问题是:新的资源在哪里?如何把已挖掘的资源转化为利润及重新审视资源价值?“2005年度价值阅读报告”在1400多家上市公司仔细梳理,并不断地排除影响因素极大的企业,一个比较完整的脉络由此展现出来。
资源决定利润
或许你会发现,在各个主要的产业链条上,利润几乎都不约而同的出现了“向上走”的状况。以资源和资源型企业为出发点,我们更容易对2005年发生在经济各个层面的一系列事实作连贯性的理解。铁矿石价格谈判、中海油海外并购、中国企业海外参股和收购矿山、多种有色金属价格屡创新高、煤电联动、氧化铝进口关税下调……诸如此类,在其背后,无不有着一个相同的背景:资源。
向资源奔去!已经成为引领行业利润、资金流向的显著特征。
你可能已经发现,驰宏锌锗2005年实现了1.3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21.98%,较2003年增长了240.11%,它的背后是矿山厂、麒麟厂两座自备矿山,保有工业开采的铅锌金属储量在314万吨以上,远景储量超过600万吨,及拥有铅锌金属储量244.34万吨的会泽铅锌矿。
G宏达2005年的净利润则为1.85亿元,同比增长91.08%,较2003年增长298.10%。这家公司的资源更是不容忽视———兰坪铅锌矿锌储量1553万吨,占国内总储量的33%;甘洛矿的锌金属储量约30万吨。你有理由怀疑的这家公司的盈利前景吗?显然不能。
本报记者曾两次接触西山煤电董事长李仪,他的观点是,“盈利并不重要,公司长远竞争力在于资源储备。”这家2005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4%的煤炭蓝筹股,在目前的四矿七厂的可开采储量13亿吨丰富资源下,目光对准了纵跨晋北晋南,矿区面积80平方公里,可采储量20亿吨的兴县煤炭资源。
2005年的年报数据显示出来的趋势是,各个行业的利润向上游资源型企业的集中度更高。自身拥有资源的企业,2005年的业绩几乎都出现了迅猛增长,无论其产业链长还是短,“业绩翻番”在资源型企业的圈子里已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东西。
锌价在2005年超出众多业内分析人士的预计而快速上涨,固然是造就上述公司业绩上升的直接诱因,但细观锌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位于产业中游的锌冶炼企业并不是锌价上涨的受益者。虽然锌价在2005年上涨,但锌精矿冶炼加工费却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冶炼环节的利润其实相当单薄。短缺造成的锌价上涨直接传导到锌精矿身上,结果是拥有锌精矿的公司拥有大部分的话语权,在挖掘锌矿的同时,这些公司也把行业内的大部分利润掘走了。不难理解驰宏锌锗、G宏达和G中金的业绩增长幅度如此接近,它们都拥有自己的锌矿,资源自给率均较高,G宏达更是锌矿资源的领头羊。
锌产业链里出现的规律在铝和铜的产业链上同样成立。铝价的上涨,让控制中国大部分铝土矿资源的中国铝业处于行业内的有利地位,但纯粹的电解铝企业却没有太多的利润增长。如兰州铝业)2005年业绩同比仅增长4.40%、焦作万方出现了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亏损,亏损达1.22亿元,氧化铝价格的上涨是"压迫"焦作万方的重要因素。
拥有铜矿资源的G云铜、G铜都以及G江铜2005年的业绩则是另外一番景象:G云铜2005年实现净利润4.936亿元,同比增长106.26%;G铜都实现净利润5亿元,同比增长50.63%。
利润集中的状况不单是在有色金属行业,在钾肥、煤炭、原油等身上也表现得非常突出。而如果把资源的范围扩大,以土地储备作为地产上市公司所拥有的资源,那么那些土地储备资源丰富的地产上市公司也较土地储备少的公司发展得更好。
宝藏主要在西部
未来的中国西部可能并不落后于东部。得出这个结论有一个重要原因:东部发展下游,而西部控制上游。随着资源的价值重估,更多的利润会向中国西部的资源公司集结。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除贵金属黄金,分布于东部及中部外,有色金属及能源资源基本分布在西部各区域———西藏的铜、锂、铬,云南的锌、锡、镍、铝,青海的钾、镁、锶,甘肃的铝、铜、煤,贵州的磷矿、铝土矿、重晶石、汞、锑、锰、煤,四川川东的天然气、攀西地区的钒钛磁铁矿、成都平原的钙芒硝、川南的煤和硫铁矿、会理会东的铜铅锌。
我们把目光拉向西藏东部昌都地区江达县境内的玉龙铜矿,铜储藏量为1000万吨,可开采量650万吨。矿床不仅含有丰富的铜矿资源,还有大量的伴生品硫、铝和褐铁矿。这一资源为亚洲第二,中国第一。
这个极为值得关注的资源,由西藏玉龙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开发主体。它的股东是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占股份总额41%,紫金矿业占39%,西藏矿业发展总公司等三家单位占20%。而与之相关存在及潜在关联的上市公司的价值变化,就值得投资市场高度关注。
关于中国西部的资源,我们目前的认识仍停留在短期的商业价值取向上,而缺少对长远的资源价值作出投资判断。青海的盐湖资源就是典型的案例,在上市公司与青海盐湖资源相关连的公司只有两家:盐湖钾湖和中信国安,分别从事钾肥及硫酸钾镁肥生产,2005年盐湖钾肥生产氯化钾140万吨,中信国安计划建成年产2.5万吨碳酸锂、5万吨硼酸、100万吨硫酸钾的生产规模。
在青海柴达木盆地有32个盐湖,柴达木盆地有钾镁盐矿15处,主要分别在察尔汗盐湖、大浪滩盐湖、马海盐湖及昆特依盐湖。察尔汗盐湖面积5856km2,是我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氯化钾储量1.5亿吨,氯化镁储量16.5亿吨,氯化钠储量426亿吨。
青海省累计探明盐湖矿产总储量3464.20亿吨,潜在经济价值167433亿元。在资源掌握一切的今天,盐湖的价值远远超越想象,更超越了它荒凉的外表。而目前,在青海的丰富资源中,开发的仅仅只是钾盐,与之伴生的钠、镁、硼、锂、溴、碘、铷等有益元素。一位长期观察青海资源开发的人士表示,这里将是中国稀有金属的主要基地。
有拥有如此重要资源的基础上,那么,所有染指青海资源开发的上市公司一切动向,都应该得到市场的重视和关注。
与青海资源相类似的还有宁夏石嘴山的硅矿,以及资源量广大的西部新能源资源。在中国能源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西部180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地区,也将作为太阳能的资源开发,而仅1/180平方公里的开发,就可满足全球2004年的电力需求。
我们判断,西部的新能源资源,必将成为西部重要的资本市场品种,成为中国下一步的资本新秀。
向资源方向出发
不要走岔了道。这是我们对1000多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及资源占有量分析后,对投资人的一个重要忠告。
盐湖钾肥股价较2005年初上涨了100%多,驰宏锌锗、万科、中金岭南、招商地产、锌业股份、江西铜业、山东黄金等等上百只资源股票的优秀表扬,决非只是资金的一味地追捧,在资金流动的背后,表达的涵义是———资源代表着成长、价值、持续与竞争力。
从2005年1月4日到2005年12月28日,上证指数由1242.77点跌至1161.06点,总体降幅为6.57%。其间创出998.23点的阶段性新低。但资源型企业的股价走势在2005年都大大超过大盘表现。
这个历史趋势也印证着未来趋势。
向资源肥沃的方向去吧,在你的目标所在地停下来。然后,把你的羊赶下满坡郁郁葱葱的牧场,只待羊肥时,吆喝一声,“回家吧,我的羊。” (责任编辑:刘雪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