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北京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引发过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而当时曾引起争议的铺膜防渗,最近在济南西部的河道中,再次上演,其目的是要确保趵突泉常年喷涌。工程所在地正处于强渗漏区内,专家认为,防渗工程相当于给“大漏斗”装了个塞子,河水无法下渗而白白流入黄河,由此造成地下水得不到补给,济西水源将面临危机。 73岁高龄的水利领域高级工程师张延忠曾多次到工地考察,他为此发起了脾气:“简直是胡闹!”(4月24日《新京报》:《防渗工程乱局济南保泉战》)
专家说得不错,这又是一个典型的“胡闹工程”,而且还是一个系列的“胡闹工程”。市民供水当然重要,但是没有趵突泉能常年喷涌更重要,没了趵突泉等一系列标志性景观,济南还怎么称作“泉城”?岂不是影响了城市形象和领导政绩?这就是民生问题一些人心里面的位置体现。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山东省水利专家的观点更是让我们惊心:有关部门已将济南保泉工程变成了迷宫。“不难看出,一旦济西水源确认,保泉供水成功,就无法再打着保泉的旗号上马投资巨大、弊大利小的水利工程。”原来,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这里。现在的一些部门已经深刻认识到了“不作为”的危害,因为“不作为”就分不到更多的财政资金,就没有为部门、为个人谋利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些部门、一些人“作为”的动力其实就是“有漏洞可钻”。
为此,一些部门、一些人便可以力排众议,硬着头皮,大干快上。我们看济南的这一“胡闹工程”,有关部门对人大代表的强烈质疑,地方专家的强烈呼吁置若罔闻,一意孤行。为了给自己的行为增加合理性,便邀请了水利、地质、建设、环境等方面的16名国内知名专家秘密召开鉴定会,作出了“国外罕见,填补国内空白”的高度评价。着我就搞不懂了,“国外罕见,填补国内空白”就一定是什么好事情吗?这样的“闭门会议”的结论为何迟迟不敢公之于众呢?这样的专家结论会不会又像“自行车比汽车更污染”那么惊人呢?
其实,类似“趵突泉靠‘膜’活着”的“胡闹工程”不仅仅发生在济南,这是很多地方的通病。一些部门、一些官员之所以热衷于此,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其一,个人政绩。为了给个人升迁铺平道路便不惜大肆挥霍财政资金,大搞形象工程,制造虚假繁荣。其二,部门利益。只要部门及个人能从工程中捞到好处,什么科学,什么可持续发展,全都可以抛到脑后。其中有不少已涉嫌经济犯罪。
这种“胡闹工程”不仅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破坏民生,也不符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大大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来源:中国经济网论坛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