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5日电 “融资困境仍是制约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综合司副司长徐善长日前在第二届中国财富论坛上称,解决非公经济中小企业贷款瓶颈,必然取向就是民间融资。
徐善长说,根据2005年对20个省进行的一个抽样调查,民间融资的规模平均指数为28.7%,即抽样调查的20个省民间融资的规模与正规金融融资的比例接近三成。 以此测算,民间融资的规模大概在8000亿元左右,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推算大概在9500亿元左右,“民间融资量肯定大于这个估算”。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民间融资的方式主要是直接借贷,包括:个人之间的借贷、个人和企业之间的借贷、企业之间的借贷。第一,大多数发生在亲友和生意伙伴间;第二是集资,以股东集资或者内部职工集资为主;第三是其他方面,如基金会、实物赊账等形式,数量最大的还是直接借贷。
徐善长认为,面对民间融资蓬勃发展的势头,政府部门不应该忽视民间融资的存在,要进行客观的研究和分析。他说,发改委正在积极研究,使民间融资进一步纳入正规的信用体系,有一个良性发展。(完)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