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海尔集团洗衣机产品本部。工作人员向人们展示一种新产品――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弄脏的布料放进只加入自来水的洗衣机里,开机8分钟后取出,布料洁净如初。负责此项技术的总工程师兼开发部长吕佩师说:“原理很简单,自来水经过电解后变成碱性离子水,碱性离子水将污垢洗掉。 这种洗衣机开始在国内外市场上走俏。”
21年的市场拼搏中,创新已成为海尔集团的生命线。目前,海尔集团平均每天开发新产品1.75项,2005年全球营业额实现1039亿元。
突破创新,实现“差异化”生产――从制造产品到创造需求
海尔产品为什么走俏?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一语道破奥妙:“靠的是产品创新,也就是产品的差异化。”
在海尔集团采访,从洗衣机到冰箱,从电热水器到电脑,听到最多的话是“按消费者需求生产,创造新需求”、“过去是制造产品,现在是创造需求。”
小小神童洗衣机满足了消费者随时少量洗衣的需求,产品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十八代,至今畅销不衰。5公斤波轮洗衣机适合日本客户需求,很快进入日本主要家电销售渠道,成为同类型产品销量第一名。飘威酒柜满足了美国消费者的需求,占据美国酒柜市场份额第一。洗碗机是法国每个家庭所必需的产品,却有许多家庭主妇抱怨洗碗机的噪音太大,海尔开发出了能满足她们需求的15套系列洗碗机产品……
海尔认为,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创新技术,才能生产出差异化产品来。就拿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来说,这款产品有3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它突破了海尔的原洗衣机技术,发明了“双动力”专利,其原理是波轮转,洗衣桶也转。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用碱离子来驱除衣服上的污垢这项专利。这两个是国际发明专利,别人做不了,产品在市场上一枝独秀,即是高利润的来源。马来西亚的客户一次就买了4万台,当地市场上的洗衣机最高价格是1600多马币,海尔这款洗衣机却卖到3999马币。
“思路全球化,行动本土化”――从出口创牌到出国创牌
“国门之内无名牌”。这是海尔多年前喊出的口号。
1986年,海尔从德国引进利勃海尔先进技术和生产流水线,牌子叫“琴岛―利勃海尔”。为了突破制约,海尔确定了第一台引进,第二台消化国产,第三台出口,第四台在国外当地生产的战略目标,并逆向思维,采取了“先难后易”的经营策略,把冰箱卖到国外去,并把进军德国市场作为抢占欧洲市场的突破点。1990年,海尔人带着冰箱样机到德国,当场签订了2万台的销售合同,从此,海尔品牌在国际市场大展拳脚。
怎样才算世界名牌?海尔人搬来世界名牌标准进行对照:品牌价值要在10亿美元以上,母国以外的销售收入要占销售总额的20%,30%利润要来自母国以外市场。目前,海尔已达到前两项标准,最后一项还有不小差距。2005年底,海尔从企业精神到经营战略,作了根本性调整,宣布进入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办法是――出国创牌!
1999年4月30日,海尔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冰箱生产基地奠基,首期设计年产能力为50万台,在美国冰箱企业中排名第六。如今,在美国市场上800美元的冰箱是高档品,而海尔的一种最新款式冰箱可卖到近2000美元。
同年4月,海尔在巴基斯坦建立了工业园、在孟加拉国建立了工厂,还先后在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伊朗等国家建厂,生产海尔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2003年10月,随着第一台约旦本土制造的海尔洗衣机顺利下线,“中东海尔”全面启动。目前,海尔已拥有30个海外制造基地。张瑞敏概括为“思路全球化、行动本土化”。
创新管理模式,实行“人单合一”――从领导指挥到人人面对市场
海尔认为,要将自主创新能力转化成市场竞争力,得靠科学的管理模式来保障。
从斜坡球理论、日清管理法,到市场链,海尔管理理论不断突破,管理模式不断更新。特别是1998年启动的流程再造,仅组织结构调整就有40多次,海尔通过这场管理革命实现了“流动资金零贷款”,而保证其实现的是“三个彻底主义”:目标上,彻底的第一主义,首先全国第一,然后一定要拿世界第一;市场上,彻底的订单主义,要看你能够拿到多少现款现货的订单;分配上,彻底的成果主义,不以职位高低分配,而是以市场成果分配。
在海尔冰箱中二事业部的物料区,有许多存放物料的货架。物料区经理杨军说,以前货架上的物料总是堆得满满的,有时还因为没地方堆放物料造成停产。经过排查,他发现货架上的物料有生产日前2天的,还有前7天的,占用了大量空间。在精准数量保证第二天生产的物料后,杨军清理掉了那些到生产日2天前准备的物料,货架不但够用,而且还有了剩余。最关键的是,他减少了物料1天到6天的积压,物料积压时间缩短了,也就少积压了公司的钱,他这样做,也能增加相应的报酬。对杨军来说,货架就是他的市场,物料就是他的订单。海尔管这种模式叫“人单合一T模式”,简而言之就是:每个人、每个部门把实现自己市场目标的时间定为“T”日,然后再确定“T”日前要做哪些预算,“T”日后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整体优化。
海尔总裁杨绵绵说:“流程再造把传统的‘领导说、员工干,一呼百应’模式转变成每个人直接面对市场的自主创新模式。‘人单合一’是作为创新主体的人与第一竞争力的市场目标合一,让每一个员工自己提出有竞争力的目标,自己创新实现目标。这样,企业的活力才能旺盛,才能持久。”
《人民日报》 (2006-04-25 第01版)
(责任编辑:魏喆) |